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3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261篇
内科学   10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386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87篇
  1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探讨胆(胰)肠Roux-en-Y吻合双层舌状瓣加半套叠瓣膜及改进的矩形瓣,小套叠瓣膜等联合抗返流装置的效果。方法:在动物实验证实本装置具对抗1.87-5.8kPa(19.07059.14cmH2O)液体逆流压力的效果。且术后1年无逆行感染症状,并分别经1-2年解剖观察证实此装置无变性萎缩及梗阻后,临床应用38例胆(胰)空肠内Roux-en-Y吻合手术病人,术后经各种手段检测抗返流装置的抗返 效果并长期随访。结果:术后2-3年吞钡检查5例病人中,仅1例倒立位(<30度),加压时有少量钡剂返流至桥上10cm(约小套叠瓣膜处),返流装置无狭窄梗阻及变形,32例(85.1%)随访0.5-6年,均无返流性胆管炎症状,结论:本抗返流装置具有良好的抗返流效果,抗返流指数高,无狭窄,梗阻,变性,萎缩,并具有长期保持柔顺性的特点,且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7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胃癌D2+第14v组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腺癌。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收集手术切除标本详细记录各组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阳性数目。影响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第14v组淋巴结转移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0例患者共获取第14v组淋巴结459枚,平均每例患者2.7枚(1—17枚);共检出阳性淋巴结55枚,平均每例患者1.7枚(1~3枚)。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14v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根治程度、肿瘤直径、肿瘤淋巴结转移(N分期)、肿瘤远处转移(M分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肿瘤%切除、肿瘤直径≤4cm、NO期、M0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比较,肿瘤R,或R:切除、肿瘤直径〉4cm、N2期、N3期、M1期的患者更易发生第14v组淋巴结转移(OR=3.899,2.646,19.231,33.929,5.000,95%可信区间:1.111—13.677,1.075~6.516,2.333—158.548,4.310—267.112,1.617—15.46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N0期患者比较,N2、N3期患者更容易发生第14v组淋巴结转移(OR=15.248,26.287,95%可信区间:1.811—128.386,3.244—213.034,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与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第4sb、4d、5、6、7、8a、9、11p、12a、16组淋巴结转移与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相关(OR=3.923,3.335,2.693,5.641,3.100,4.203,3.655,3.660,3.838,17.400,95%可信区间:1.264~12.177,1.425~7.807,I.149—6.312,2.126~14.965,1.311~7.330,1.735~10.185,1.395~9.582,1.331~10.666,1.086—13.571,2.707—111.837,P〈0.05)。结论N分期是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上游淋巴结中第6组淋巴结状态是预测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淋巴结指标。  相似文献   
963.
目的 分析3例肯尼迪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3例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电生理等,检测患者及家族成员雄性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基因的CAG重复数。结果 3例患者均中年男性,表现为四肢近端和延髓肌无力、肌束震颤萎缩、乳腺发育,缓慢发病,进行性加重。EMG均显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 感觉神经传导存在异常。基因检测CAG重复数分别为43、51和51。结论 肯尼迪病的临床特点为成年男性,肢体缓慢进行性无力,伴多肌肉萎缩、震颤,同时合并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EMG呈运动神经源性损害的表现,CAG重复数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964.
目的探讨脑血管功能检测技术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处理,以期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体检中心筛选的6703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估脑卒中危险因素、药物治疗等一系列干预措施预防脑卒中的发生。结果干预后脑卒中的可控制危险因素有所减少,缺乏体育锻炼、肥胖、血脂异常及吸烟的发生率分别由25.3%、15.6%、13.8%、12.0%降低至18.4%、13.4%、12.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个体对高血压、糖尿病、缺乏体育锻炼、肥胖、房颤或心脏瓣膜病、血脂异常、吸烟等风险因素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分别由71.0%、44.8%、58.9%、49.7%、38.3%、58.7%、50.9%提升至96.0%、84.2%、97.5%、89.3%、81.8%、88.7%、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高危个体干预后脑卒中发病率仅为0.4%。结论对体检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筛查与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965.
军队医院护士急救技能培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护师和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培训的方法。方法2005年4月至9月,对91名护理人员(所有科室的护师65名,急诊科护士26名)实施急救护理技能的专科培训,并比较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结果专科培训前后,护理人员急救理论知识及急救技能的考核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强岗位培训、巩固专科护理知识、建立抢救流程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救护水平,适应现代急救技术及现代战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966.
目的 建立乳膏中不同寡糖透皮吸收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荧光定量分析方法,并考察寡糖体外透皮性能。方法 采用Franz扩散池,以巴马香猪皮为载体,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9012通则)中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建立不同寡糖的FITC荧光定量分析方法,并测定乳膏中不同寡糖体外透皮含量。结果 本文建立了乳膏中壳寡糖(COS)、褐藻寡糖(AOS)、葡寡糖(GOS)的体外透皮吸收的FITC荧光定量分析方法。结果显示,皮中及皮下FITC-寡糖的质量浓度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FITC-COS为0.92~45.83 μg/mL,FITC-GOS为0.71~42.44 μg/mL,FITC-AOS为0.28~27.85 μg/mL(皮中)、0.28~16.71 μg/mL(皮下),且R2 > 0.99。该方法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考察结果符合指导原则要求。结论 建立了乳膏中不同寡糖透皮吸收的FITC荧光定量分析方法,且发现皮中及皮下的寡糖含量均为壳寡糖 > 褐藻寡糖 > 葡寡糖,其中壳寡糖的皮中滞留量为(35.81 ± 2.09) μg/cm2,皮下透过量为(118.72 ± 6.91) μg/cm2。  相似文献   
967.
目的 了解母牛分支杆菌菌苗(微卡)对矽肺结核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为矽肺结核患者提供一种免疫辅助治疗方法 .方法 将矽肺结核病人按年龄、病变期别等条件随机配对分为微卡使用组(治疗组)和不使用组(对照组).治疗组臀部肌内深部注射微卡22.5μg/次,每2周1次;对照组除不使用微卡外,其他结核化疗方案与治疗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微卡使用1、2,4个月时抽血进行周围血T淋巴细胞等各项指标的分析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微卡使用4个月时CD3、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CD3、CD4平均水平有随使用微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或O.05),至4个月时各项细胞免疫指标平均值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此外,治疗组CD3、CD4、CD8的异常率(%)有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的趋势(P<0.05).治疗组治疗后胸片结核浸润性病变的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968.
目的:观察麝甲消痛膏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探讨其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肌注外源性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的方法造成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乳头外观变化以及乳腺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实验大鼠血清内雌二醇(Estradio&E2)、黄体酮(Progestone&P)、催乳素(Prolaetin&PRL)含量.结果:麝甲消痛膏既能显著降低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乳头的高度和直径;也可以可明显降低镜下乳腺增生程度;对血清中性激素未见明显影响.结论:麝甲消痛膏对乳腺增生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69.
机动车驾驶员身体素质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宏  王力  李蔚 《职业与健康》2001,17(8):9-11
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约30万,伤近千万。机动车辆和驾驶员数目的增加及驾驶员质量的下降,使交通安全的矛盾日益突出。实际上,导致交通事故的因素由人、车、环境三方面组成。而因驾驶员失误导致交通事故的观察研究为交通事故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近年来,许多国家的研究者对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生理条件及疾病等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作出必要的驾驶员身体素质对交通事故的影响的分析找出降低交通事故的研究方向和对策。现对一些调查的结果做一简述。1 驾驶员的行为在交通事故成因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7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45例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者及56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临床资料将脓毒症患者分为SIRS组(n=39)、脓毒症组(n=21)、严重脓毒症组(n=31)与脓毒性休克组(n=20);根据感染因素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与混合感染.所有患者血清TWEAK、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被检测及记录.结果 感染患者血清TWEAK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性SIRS患者(P〈0.01);随着脓毒症表现越重,血清TWEAK水平越高,血清TNF-α有相似变化趋势(P〈0.05),而血清IL-6及CRP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WEAK水平在细菌、真菌或混合细菌真菌感染的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脓毒症患者有高水平的TWEAK,脓毒症表现越重,血清TWEAK水平越高;TWEAK与感染的病原菌无关;TWEAK可以作为脓毒症患者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