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4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00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627篇
内科学   222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189篇
外科学   420篇
综合类   1065篇
预防医学   629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482篇
  10篇
中国医学   337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术同时超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及出血动脉,治疗子宫颈癌合并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子宫颈癌合并大出血的患者进行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同时超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及出血动脉。区域联合灌注化疗同时超选择肿瘤供血动脉给予化疗药-碘油乳化剂栓塞,供血动脉主干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5例1~3月内再次出血并给予了二次栓塞治疗,10例确切止血未见复发。抗肿瘤疗效观察,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80%。结论:对于子宫颈癌合并大出血患者,在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术同时选择性、超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及出血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止血治疗措施,同时也是宫颈癌抗肿瘤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2.
高脂膳食对雌、雄大鼠肥胖程度影响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高脂膳食对雌、雄大鼠肥胖程度影响的差异。方法:用高、低脂饲料喂养SD雌、雄大鼠7周,观察体重、身长、腹腔脂肪重量、腹腔脂肪重量系数和血中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糖、胰岛素、雌二醇水平。结果:高脂膳食成功诱导雄性大鼠肥胖,雌性则相反。雌、雄性实验组血中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脂膳食对雌、雄性大鼠的肥胖程度有不同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93.
儿童合理用药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  王奕  毛德莉 《中国药师》2005,8(3):247-248
儿童的身体指标和组织器官正处于不断发育成长的过程中,药物在婴幼儿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与成人相比有明显差别.大多数处方药的药品说明书和有关资料中缺乏儿童用药的充足数据,导致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增加.据报道,近几年,每年大约有250例年龄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生与药物相关的死亡,已明确指出大约有183种不同药物(根据至少一例死亡报告)被认为可能是致死原因,其中有4种药物所致死亡占全部的38%[1].儿童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维生素类辅助用药、中成药等滥用较为普遍,不合理用药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94.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在中医学中属“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 ,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辨证分型 ,文献资料较多 ,主要依靠传统的四诊合参 ,关于辨证与现代医学检测指标的关系鲜有报道。本文对70 0例住院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从血象分析、肺功能、痰细菌学培养等理化指标进行调查 ,旨在探讨其相互间的相关性 ,希望从现代医学角度对中医辨证有所帮助。1 对象与方法资料来源 江苏省中医院及部分外院近 3年的住院病例。诊断标准 参照参考《实用内科学》(第 10版 ) 〔1〕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医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从2015/06~2016/12共6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糖尿病组、丹红干预组以及空白干预组,后三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在大鼠建模成功后当日,丹红干预组每日腹腔注射5 ml/kg丹红注射液,空白干预组每日腹腔注射与丹红干预组等体积的蒸馏水。然后从视网膜血管病变和神经损伤两个层面进行疗效观察,血管病变层面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神经损伤层面行Tunel染色观察凋亡细胞,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形态。

结果:血管层面:正常组视网膜各组织结构显现清晰的层次,糖尿病组和空白干预组较正常组结构紊乱,丹红干预组较糖尿病组和空白干预组有所改善。与糖尿病组和空白干预组相比,丹红干预组VEGF表达降低; 神经损伤层面:糖尿病组和空白干预组神经节细胞出现大量凋亡,丹红干预组凋亡细胞较之减少。

结论: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有保护作用。通过下调VEGF,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研究沿淮农田区钩端螺旋体(钩体)宿主动物发生特点和群落生态学特征.方法 以夹夜法在农田捕获小型兽类.采用Simpson指数为群落优势度指数,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多样性指数,以Pielou指数为均匀性指数,以Levins指数为生态位宽度指数,并通过以上指数来描述群落发生特点和生态位特征.结果 沿淮农田区宿主动物群落中黑线姬鼠占89.80%,灰麝鼩占6.51%,褐家鼠、小家鼠和大仓鼠共占3.69%,2006年宿主动物密度最低为5.54%,2010年最高为13.75%;沿淮农田区宿主动物多样性指数为0.4338,群落均匀性指数为0.2696,优势度集中指数为0.8111;黑线姬鼠和灰麝鼩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8030和0.9353,但褐家鼠、小家鼠和大仓鼠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很低在0.3912~0.4220之间,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除大仓鼠为0外,各宿主动物在0.9185~0.9979.结论 沿淮农田区钩体宿主动物有5种,其中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灰麝鼩为常见种;2005-2011年宿主动物密度呈上升趋势,并且在2010年达到高峰;农田区宿主动物多样性低,群落均匀性也低,优势度集中指数高,其中黑线姬鼠和灰麝鼩对农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强,对农田资源的利用能力也较强;群落内种间竞争不突出,容易发生黑线姬鼠种群数量暴发,故沿淮地区仍然是钩体病发生的高风险地区.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安徽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为更好地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0年安徽省HFRS疫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血清学方法对疑似HFRS病例、监测点健康人群及宿主动物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2005~2010年安徽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902例,死亡24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2459/10万和0.0065/10万。每年10月至翌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地区为高发区,占全省发病总数的的84.04%,以农民为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年龄段。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为居民区和野外的优势鼠种。送检的疑似HFRS患者血清阳性率31.42%,监测点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6.75%。结论安徽省广泛存在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姬鼠型疫源地,也存在着以小家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近年来安徽省HFRS发病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稳下降的趋势,但淮北地区鼠密度偏高,皖南山区鼠带毒率较高,江淮丘陵地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也处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9.
王俊 《内蒙古中医药》2013,(36):169-169
胸部损伤常见为穿破胸膜的软组织损伤。其病理改变和处理原则,跟其他部位损伤基本相同;一旦胸膜穿破,胸部稳定性破坏或伤及胸腔内器官,常致呼吸、循环功能紊乱,重者威胁生命,应及时救治并采取安全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总结自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32例患者,均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骨折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其中16例术后切口发生不同程度愈合不良,分别通过换药、理疗、高压氧及植皮手术或取出内固定物后,再处理伤口,辗转多时而愈。结论:外侧切口愈合不良是跟骨骨折手术值得关注的并发症,应以综合措施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