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9篇 |
免费 | 176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1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14篇 |
内科学 | 57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21篇 |
特种医学 | 140篇 |
外科学 | 81篇 |
综合类 | 242篇 |
预防医学 | 128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82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97篇 |
肿瘤学 | 2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C225对肺鳞癌细胞系放射增敏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C225与60Co γ线对人肺鳞癌细胞系(H-520)的杀伤作用,探讨C225联合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方法 细胞成克隆实验中单纯照射(对照组)和照射+100 nmol/L C225组(实验组)给予0、1…2 4 6、8、10 Gy照射,培养10 d后计数≥50个细胞克隆.采用多靶单击模型进行数据处理,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增敏比(D.值比).细胞凋亡实验均照射0、2、4、8 Gy后继续培养72 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检测设对照组(不处理)、C225组(100 nmol/L)、照射组(8 Gy照射)和C225联合照射组(100 nmol/LC225+8 Gy),照后48 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周期分布.结果 细胞克隆存活实验结果表明,扣除C225毒性影响后实验组存活分数比对照组低(F=6.36,P<0.05),增敏比为1. 35.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C225组4个剂量点凋亡百分率分别为13.75%±0.83%、25.12%±1.60%、46.12%.4-2.60%、50.51%±4.06%,对照组的分别为5.56%±0.62%、13.86%±0.80%、25.36%±1.02%、29.89%±2.09%(F=4.72,P<0.05).细胞周期分布显示100 nmo//L C225可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单纯照射阻滞于G2+M期,两者联合后同时出现G0+G1、G2+M期阻滞,三者均使S期细胞比例下降.结论 C225对H-520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G0+G1期阻滞和诱发凋亡有关;结果 为临床上二者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62.
963.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喹酮组,吡喹酮+二氢杨梅素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肝纤维化模型,药物治疗组于感染8周后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血,测血清中ALT、AST;取小鼠肝脏称重,计算肝脏指数;观察小鼠肝脏形态;另取固定部位肝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测定肝脏Ⅰ和Ⅲ型胶原表达。结果:吡喹酮联合二氢杨梅素治疗较单纯吡喹酮治疗可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P〈0.05),改善肝组织形态结构,降低肝脏Ⅰ和Ⅲ型胶原表达(P〈0.01)及肝纤维化病理评分(P〈0.05)。结论:二氢杨梅素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64.
目的研究荷叶黄酮对油酸孵育的HepG2细胞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以及甘油三酯代谢酶CPT1A活性、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以油酸孵育HepG2细胞24h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分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普伐他汀100mg·mL-1),荷叶黄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剂量分别是50、100、200mg·mL-1)。药物孵育24h、48h后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荷叶黄酮孵育24h后CPT1A酶活性,Westernblot检测CPT1A蛋白表达。结果荷叶黄酮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降低模型细胞甘油三酯含量(P<0.05),荷叶黄酮大剂量组治疗24h可以使CPT1A酶活性提高36.9%,荷叶黄酮呈剂量依赖性增加CPT1A蛋白表达(P<0.05)。结论荷叶黄酮可以减轻脂肪变性肝细胞脂滴沉积,降低甘油三酯含量,机制与增强甘油三酯代谢酶CPT1A活性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65.
目的 利用MRI-CT融合图像和CT为基础图像进行靶区勾画比较靶体积和危及器官体积差异,探讨带来的治疗计划剂量学差异。方法 2013—2014年颈椎原发肿瘤患者10例,收集患者放疗前我院放射科MRI (GE Discovery MR 750 3.0T)图像传输至我科Eclipse系统,与定位CT 图像进行融合。比较以MRI-CT融合图像和CT图像为基础进行靶区及OAR勾画体积差异及靶体积差异所致治疗计划剂量分布差异。对不同医师不同影像参考下勾画靶体积、剂量学参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非正态性资料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组内相关系数(ICC)可靠性分析。结果 GTVMRI-CT体积大于GTVCT,二者体积重叠指数为0.84±0.17。脊髓MRI-CT体积小于CT的(P=0.001)。5例肿瘤科医师靶区勾画组内相关系数ICCMRI-CT>ICCCT。脊髓剂量学参数DmaxMRI-CT结论 MRI-CT融合下的肿瘤靶区勾画不易造成靶区遗漏,不同医师间组间差异在MRI-CT融合图像后减少,并带来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966.
一种新的混合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颈椎原发恶性肿瘤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混合固定野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放疗技术(hybrid-VMAT,H-VMAT)治疗颈椎原发恶性肿瘤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择13例曾接受放射治疗的颈椎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设计七野IMRT、双弧VMAT和H-VMAT计划,H-VMAT计划结合单弧VMAT和5个固定角度调强野.通过与IMRT和VMAT比较,评价H-VMAT技术计划质量和实施效率.结果:H-VMAT、IMRT和VMAT技术PTV平均适形指数分别为0.75、0.67和0.80,平均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38、0.38和0.38;PGTV平均适形指数分别为0.78、0.74和0.78,平均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06、0.05和0.06.脊髓平均D0%分别为41.78、40.70和42.42Gy,脊髓危及器官PRV平均D1%分别为44.92、44.48和45.39Gy.与IMRT相比,H-VMAT降低了黏膜V30和平均剂量(P=0.038,0.000).H-VMAT降低了下颌骨的V30和平均剂量(P=0.048,0.000),但V5无差异(P>0.05),甲状腺和腮腺V5、V30和平均剂量无差异(P>0.05);与VMAT相比,H-VMAT黏膜平均剂量有所增加(P=0.016),甲状腺、腮腺和下颌骨的V5、V30和平均剂量无差异(P>0.05).三种技术得到的正常组织V5无差异(P>0.05),H-VMAT V30和平均剂量低于IMRT(P =0.001,0.001),但较VMAT稍高(P =0.042,0.000).H-VMAT、IMRT和VMAT的平均机器跳数分别是872、1101和505 MUs,平均治疗时间分别是4.77、5.26和3.44分钟.结论:与IMRT相比,新的H-VMAT技术明显改善了靶区适形度,降低了黏膜、下颌骨和正常组织中高剂量区照射体积(V30)和平均剂量,机器跳数明显下降;与VMAT相比,新的H-VMAT技术改善了脊髓的保护,平均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67.
BP神经网络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P神经网络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方法:设计合适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Matlab7.0编写模型程序,利用精神分裂症影响因素拟合模型。结果:BP神经网络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否的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BP神经网络在流行病学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了解我市婚前医学检查疾病检出的状况,为今后开展婚检工作依据。方法 对我国婚保门诊1998-2001年6915份婚前医学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婚检疾病检出率为10.28%,男女疾病检出率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传染病占69.90%,居男女疾病之首;性病占5.49%;生殖系数疾病占20.53%,其它疾病占4.08%。结论 今后应加强婚前医学检查,指导和健康教育,以确保健康婚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69.
桂枝茯苓胶囊对实验大鼠血浆内雌二醇、黄体酮、催乳素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胶囊对实验性高雌、孕激素大鼠血浆内雌二醇、黄体酮、催乳素的影响。方法 :取雌性SD大鼠 10 0只给大鼠腹腔注射 ,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制作高雌二醇、黄体酮大鼠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成 5组 ,空白对照组、模型组 ,他莫昔芬对照组及桂枝茯苓胶囊 2 0 0 ,4 0 0mg·kg- 1组 ,每组2 0只 ,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等体积蒸馏水 ,其余组分别给桂枝茯苓胶囊混悬液 2 0 0 ,4 0 0mg·kg- 1和他莫昔芬 3mg·kg- 1,每日灌胃 ,共 30d。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实验性大鼠模型血浆内雌二醇、黄体酮、催乳素的含量。结果 :桂枝茯苓胶囊 2 0 0与4 0 0mg·kg- 1组可明显降低高雌、孕激素大鼠模型血浆雌二醇和黄体酮 ,2组雌二醇分别为 (12 7±s5 2 )ng·L- 1和 (15 3± 4 9)ng·L- 1,黄体酮分别为 (12± 8) μg·L- 1和 (13± 7) μg·L- 1,与模型组雌二醇(2 71± 10 3)ng·L- 1和黄体酮为 (2 1± 15 ) μg·L- 1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但对血浆催乳素影响不大。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能够显著降低异常升高的实验性高雌、孕激素大鼠模型的雌二醇、黄体酮的血浓度。 相似文献
970.
目的:观察中药硬膏联合颈椎静力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例,采用颈椎静力牵引及柱状枕头应用,联合中药硬膏热贴敷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颈椎静力牵引及柱状枕头应用。并对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及总有效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在颈部压痛、肢体麻木、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障碍积分、VAS评分及NDI评分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在相应评分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硬膏联合颈椎静力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对于改善颈部压痛、肢体麻木、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障碍及缓解疼痛等方面,疗效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