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39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230篇
预防医学   12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0篇
  2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2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角膜具有各向异性、非线性和黏弹性等复杂的生物力学性能,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力学在角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离体角膜与在体角膜的力学性能存在显著差异,探索在体测量角膜生物力学的方法对角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目前在体测量的仪器主要有眼反应分析仪和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但二...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组, 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院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 2020年2月—2021年5月入院的43例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时效性激励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生活质量, 并统计干预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 研究组心理弹性量表各维度评分、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效性激励护理可提高MM患者心理弹性, 减少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丙酸氯倍他索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磷酸化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激酶B(AKT)途径的影响。方法 4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银屑病模型组(IMQ组)、预防性丙酸氯倍他索处理组(IMQ+pre-CLO组)、治疗性丙酸氯倍他索处理组(IMQ+thera-CLO组)。小鼠背部皮肤2 cm×3 cm面积脱毛,皮肤裸露,在脱毛部位涂抹咪喹莫特55 mg/只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每天1次。预防性丙酸氯倍他索处理组造模第1天起开始给药,治疗性丙酸氯倍他索处理组造模后第5天起开始给药,两种给药方式的丙酸氯倍他索剂量均为45 mg/只。第10天处理小鼠,皮肤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法分析小鼠皮肤中p-STAT3、AKT、磷酸化AKT(p-AKT)以及白介素17A(IL-17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相比,IMQ组小鼠皮肤出现明显鳞屑及红斑,表皮棘层明显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增加。与正常组比较,IMQ组皮损中的p-STAT3、AKT、p-AKT及IL-17A高表达(均P<0.05);丙酸氯倍他索处理后,与IMQ组小鼠相比,IMQ+pre-CLO...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应用亚甲蓝定位肿瘤边界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拟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前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亚甲蓝定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所有标本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统计两组切缘情况。从精准性及微创性两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中,3例(5.0%)最大切缘>2 cm,57例(95.0%)最大切缘≤2 cm;对照组中,31例(51.7%)最大切缘>2 cm,29例(48.3%)最大切缘≤2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6例(10.0%)患者的手术标本镜下切缘阳性,54例(90.0%)切缘阴性;对照组15例(25.0%)镜下切缘阳性,45例(75.0%)切缘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在行二次扩切后切缘仍为阳性,改行乳腺全切手术。结论采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亚甲蓝定位肿瘤边界指导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方法较常规方法在手术精准性及微创性两方面均有优势。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0例确诊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CT、MRI影响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2例病灶于胃部,2例病灶于肺部,1例病灶为腹腔,1例病灶为大腿软组织,2例病灶为肠系膜,1例病灶为输尿管,1例病灶为腹...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在使用六自由度床的情况下,接受盆腔放疗的直肠癌患者的固定方式选择.方法 通过对北医三院放射治疗科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3月25日行盆腔放射治疗的27例直肠癌患者整个疗程中的六自由度床校正摆位误差的分析,比较低温热塑膜和真空垫的固定效果.热塑膜体网入组17例患者(组1),负压真空垫组入组10例患者(组...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影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术后气胸发生率的因素.方法 观察821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198例发生气胸的情况,分析其出现的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CT发现气胸198例,发生率为24.1%.发现植入针进针平均深度、患者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合并肺不张、植入针道数目、手术时间、进针角度及肿瘤直径7个因素与术后气胸发生率相关(χ2 =10.293、11.463、5.310、8.868、13.348、9.326、16.504,P<0.05).其中COPD患者176 例术后发生气胸65例(36.9%);植入针进针的深度<6 cm(205例)、8~12 cm(378例)及>12 cm(238例)患者术后发生气胸分别为29例(14.1%)、98例(25.9%)、71例(29.8%);植入针道数目<5(183例)、5~10 (408例)、>10(230例)的患者术后发生气胸例数分别是31例(16.9%)、92例(22.5%)、75例(32.6%);手术时间<10 min(198例)、10~20 min(412例)、>30 min(211例)的患者术后发生气胸分别为27例(13.6%)、101例(24.5%)、70例(33.2%);合并肺不张患者132例术后发生气胸的19例(14.4%).其中前4项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是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76、2.147、1.827、2.368,P<0.05),最后1项是气胸的保护因素(OR=0.367,P<0.05).结论 当病灶离胸壁远,患者合并有COPD,术中植入针道较多的患者,粒子植入前要充分考虑到气胸发生的可能,减少穿刺针数目及加快手术时间,可使CT引导下经皮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气胸发生率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58.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颅内肿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脑瘤可以提高靶区照射剂量 ,减少肿瘤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损伤。作为一种术后、外照射后的补充治疗 ,尤其是肿瘤复发后的治疗 ,为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放射介入、姑息手术以及姑息手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3种方法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1994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对103例无法切除的胰腺癌分别行放射介入(经肝穿刺置管内引流组,15例),胆肠、胃肠吻合术(姑息手术组,60例)及姑息手术同时行超声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姑息手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组,28例).结果姑息手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组术前的疼痛的21例术后疼痛部分缓解率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4.3%(3/21)及76.2%(16/21),显著高于其他2组(x2=6.305,P=0.012;x2=4.525,P=0.033).姑息手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组的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显著长于姑息手术组(7个月)及经肝穿刺置管内引流组(2个月)(P=0.0005).结论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晚期胰腺癌可行经肝穿刺置管内引流治疗,姑息手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60.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18例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 W 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结果全组18例22个病灶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NC)3例,进展(PD)1例。18例随访7~16个月,全部存活,近期平均生存期9.5个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