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研究颜色的不同对树脂粘结剂径向抗张强度及其与瓷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分别制作不同颜色树脂粘结剂的径向抗张强度试件及粘结试件,测其径向抗张强度和剪切强度,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结果:不同颜色树脂粘结剂的径向抗张强度间及粘结后剪切强度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充分固化后Panavia F树脂粘结剂颜色的不同对其径向抗张强度和粘结强度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由癌胚抗原启动子(CEA promoter,Cp)驱动的靶向性双自杀基因治疗载体pcDNA3.1(-)Cp-CD-TK,并观察其在CEA阳性大肠癌细胞中专一性表达和对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分别扩增出Cp、CD、TK三种目的 基因并采用双酶切、连接依次将Cp、CD、TK基因插入pcDNA3.1(-)质粒;将靶向性载体pcDNA3.1(-)Cp-CD-TK分别转染CEA阳性的人大肠癌SW480细胞和CEA阴性的Hela细胞,采用RT-PCR检测CD-TK基因的表达.用MTT法检测转染pcDNA3.1(-)Cp-CD-TK后的SW480细胞对化疗前药5-氟胞嘧啶(5-Fc)和丙氧鸟苷(GCV)的敏感性.结果 Cp基因片段、CD基因片段和TK基因均克隆正确.靶向性基因治疗载体pcDNA3.1(-)Cp-CD-TK经凝胶电泳和DNA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转染了靶向性载体pcDNA3.1(-)Cp-CD-TK的SW480细胞经过RT-PCR鉴定证实有CD-TK基因的表达,CEA阴性Hela细胞则没有CD-TK基因的表达.细胞培养试验中,转染了靶向性载体pcDNA3.1(-)Cp-CD-TK的SW480细胞对前药5-Fc和GCV敏感.结论 正确构建了靶向性双自杀基因治疗载体pcDNA3.1(-)Cp-CD-TK,靶向性双自杀基因治疗载体pcDNA3.1(-)Cp-CD-TK能够使CD-TK基因在CEA阳性细胞中专一性表达,达到靶向杀伤大肠癌细胞目的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静态载荷下全酸蚀和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界面结构对其应力分布的影响,以了解应力载荷下两种粘接界面的功能状态.方法 依据全酸蚀和自酸蚀粘接界面的微观形貌特点构建理想化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边界条件及力学参数后加载20 MPa静态拉伸载荷,比较两种粘接界面的应力分布特点及各结构单元的应力集中因子.结果 静态载荷下粘接界面...  相似文献   
14.
熊宇 《护理学报》2007,14(8):45-4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与留置的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07年4月按住院先后顺序将7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BD Intima-II22G静脉留置针对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观察两组不同部位留置针置管的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6.137,P〈0.01),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18.32,P〈0.01),完成穿刺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t=6.24,P〈0.01),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9.69,P〈0.01),而出现外渗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从而达到成功救治患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心身疾病住院病人自杀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8例住院病人自杀病例,对自杀病人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对自杀病人的主治医生、责任护士以及自杀事件发生时的当班护士和病人家属进行访谈。[结果]8例自杀病人均为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病人,以胃肠道疾病为主,自杀时间以晚上居多;跳楼自杀者占多数,是病人采取的最主要方式。[结论]心身疾病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病因的交叉机制以及医院安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是病人自杀的综合原因。建议实施基于纽曼系统模式的护理干预以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筛查自杀高危病人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病人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以及采取护理安全防护措施等来有效预防病人自杀。  相似文献   
16.
六种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6种粘接剂粘接处理后牙本质粘接界面的纳米渗漏情况。方法选取12颗无龋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粘接面玷污层。分别用6种粘接剂按使用说明进行粘接处理,切割成0.9mm厚试件,避光贮存于氨化硝酸银溶液中24h。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牙本质粘接界面的纳米渗漏情况,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银染颗粒分布面积比的均值。结果6种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界面在电子显微镜下均观察到明显的纳米渗漏,其中材料A[邦多,(16.09±2.08)%]、材料B[Single Bond,(13.39±1.81)%]和材料C[Prime&Bond NT,(11.27±1.94)%]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材料D[B1自酸蚀底涂剂,(12.13±2.11)%]与材料E[ClearfilTMSE Bond,(12.35±2.6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的纳米渗漏均小于材料F[AdperTMPromptTM,(14.9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种牙科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界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纳米渗漏。  相似文献   
17.
添加抗菌剂藻酸盐印模材料复制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添加抗菌剂和未添加抗菌剂而经2%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后的藻酸盐印模材料的精度。方法:分别用添加3种不同抗菌剂和未添加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对仿3单位桥的金属模具制取印模,未添加抗菌剂的印模分别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0min(对照组)、10min、20min、30min。每组5个印模,然后灌制人造石模型,测量并比较人造石模型指标线长度的差异。结果:①浸泡消毒组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单个冠的近远中距离,颊舌距离逐渐减小,基牙间距离及胎龈距离逐渐增大,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的精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醋酸洗必泰、三氯新藻酸盐印模在精度上与普通印模2%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10min效果相当(P〉0.05)。结论:消毒液浸泡消毒会使印模发生变形,随浸泡时间延长变形加大,不同部位变形结果不同。添加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在尺寸稳定性方面优于普通印模消毒液浸泡消毒。  相似文献   
18.
抛光与上釉对牙科纳米陶瓷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富  陈吉华  熊宇  王辉  秦卓  沈丽娟 《口腔医学》2006,26(4):276-278
目的比较抛光与上釉对纳米陶瓷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用纳米陶瓷粉(IMAGINEREFLEX)制备盘状试件40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抛光组用240#~1500#碳化硅砂纸依次逐级打磨,最后用金刚砂抛光膏完成抛光。B组上釉组重新表面上釉。以粗糙度测试仪测试两组试件表面分别经抛光和表面上釉后表面粗糙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评估样本表面形貌。结果纳米陶瓷IMAGENEREFLEX抛光组和上釉组表面粗糙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抛光组和上釉组表面无明显差异,均较为光滑,抛光组表面散在少量细小孔隙。结论对于纳米陶瓷的表面处理,抛光可以获得和重新上釉相同的表面光滑度。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究花姜酮对人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人口腔鳞癌细胞株分为空白组、花姜酮5μmol/L组、花姜酮10μmol/L组和花姜酮20μmol/L组。空白组使用常规细胞培养液培养,其他3组分别使用相对应浓度的花姜酮进行培养,观察4组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迁移情况及PI3K、蛋白激酶B(Akt)、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水平。结果花姜酮5μmol/L组、花姜酮10μmol/L组、花姜酮20μmol/L组细胞增殖率均低于空白组,且花姜酮20μmol/L组细胞增殖率低于花姜酮5μmol/L组、花姜酮10μmol/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花姜酮5μmol/L组、花姜酮10μmol/L组、花姜酮2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空白组,且花姜酮2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高于花姜酮5μmol/L组、花姜酮10μmol/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花姜酮5μmol/L组、花姜酮10μmol/L组、花姜酮20μmol/L组细胞迁移数及侵袭数均低于空白组,且花姜酮20μmol/L组细胞迁移数及侵袭数均低于花姜酮5μmol/L组、花姜酮10μmol/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花姜酮的干预下,PI3K、Akt、Bcl-2表达水平均出现下调,且随着花姜酮浓度的提升,PI3K、Akt、Bcl-2表达水平下调幅度逐渐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花姜酮能够促进人口腔鳞癌细胞的凋亡,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侵袭,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