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人干细胞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作为“无细胞的干细胞治疗技术”,在多种疾病的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并逐步开展了多项临床试验。然而目前人干细胞来源的sEVs的质量属性尚缺乏统一标准,限制了其进一步临床应用。为此,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深入解析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并由此广泛征求业内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并制定了团体标准《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与《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这2项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规范并推动人干细胞来源sEVs研究与应用,并为其临床转化制剂制备提供参照标准。对这2项团体标准的重点条款进行解读,有助于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相似文献   
5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40只脑缺血2 h再灌注动物模型,再灌注24 h后对移植组(20只)移植异体BMSCs。采用抓绳实验、平衡木行走实验及水迷宫实验,在缺血再灌注后1周、2周、4周和12周时对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进行检测,观察BMSCs移植后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脑缺血可导致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下降。缺血后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移植组与对照组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而移植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BMSCs移植可较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吸入性损伤及部分液体通气后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探讨部分液体通气对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制作8条犬吸入性损伤模型,将氟碳(FC-77)缓慢注入肺内,实施部分液体通气,然后分别于致伤前,致伤后2h及部分液体通气治疗90min后抽血测NO,SOD及MDA。结果:致伤后NO,MDA值明显升高而SOD值却明显下降,与致伤前相比,有显性差异(P<0.05);随着部分液体通气的进行,NO,SOD基本回复到致伤前的水平,与致伤前相比,差异不大(P>0.05);而MDA回复则较慢,虽比致伤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致伤前水平(P<0.05)。结论:部分液体通气可以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和减少体内一氧化氮同组织损伤,因而对吸入性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了解稀土元素镧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核因子KB(NF-κB)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Mφ,分为:空白对照组,无刺激因素:LPS组,用1μg/mlLPS刺激30min;镧离子(La^3+)组,用2,5μmol/L La^3+刺激30min;La^3++LPS组,先后用2,5-μmol/L La^3+、1μg/ml LPS各刺激30min;La^3+/L PS组,2.5μmol/L La^3+刺激30min后,洗涤细胞,再加入1μg/ml LPS刺激30min。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NF-κB在各组细胞中的分布与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胞核中NF-κB/p65蛋白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及胞质中核因子抑制蛋白α(IκBα)的表达量。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La^3+组、La^3++LPS组和La^3+/LPS组M小绿色荧光多分布于胞质,胞核荧光强度分别为42±7、73±30、48±11和67±19;LPS组绿色荧光集中于胞核,荧光强度为116±14,明显高于其余4组(P〈0.01)。(2)胞核NF-κB/p65蛋白活性:LPS组吸光度值为0.435±0.066,与空白对照组(0.048±0.027)、La^3+组(0.062±0.049)、La^3++LPS组(0.066±0.031)、La^3+/LPS组(0.108±0.017)比较.明显偏高(P〈0.01)。(3)LPS组M由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4组,胞质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余4组。(4)TNF-α含量:La^3+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低于试剂盒检测下限(25pg/m1)及空白对照组(P〈0.05),La^3++LPS组和La^3+/LPS组低于LPS组(P〈0.01),但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LPS可激活小鼠腹腔M由NF-κB/p65核移位,并使胞核中NF-κB/p65的表达量和活性升高、胞质IκBα蛋白表达下调,导致TNF-α分泌增多。镧可抑制上述效应。  相似文献   
55.
诱导性多能干(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细胞由已分化的体细胞重新编程而来,在生物学特性方面与胚胎干细胞极其相似.与胚胎干细胞相比,iPS细胞不受细胞来源、免疫排斥和伦理学等方面的限制,并具有保留特定个体基因等优势,为再生医学以及组织工程等领域提供了可能的细胞资源.文章主要介绍了iPS细胞及其在脑血管病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6.
尿道修复材料是尿道修复重建成败的关键,将尿道的修复材料分为自体组织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及组织工程化材料,从实验室和临床2方面对尿道修复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的方法。方法:人iPS细胞悬浮培养4 d形成的拟胚体(EB)经维甲酸(RA)诱导4 d,诱导后的EB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筛选并扩增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变化,RT-PCR检测iPS细胞多能性基因Nanog、Oct4和Sox2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NSCs特异性标志物Nestin、神经元标志物β-tubulinⅢ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的表达。结果:(1)人iP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稳定传代,表达多能性基因Nanog、Oct4和Sox2,去除饲养层后悬浮培养能形成球形EB;(2)经RA诱导后的EB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筛选培养第1 d贴壁生长,周围爬出细胞;第3 d,在高倍镜下可见中央聚集的细胞呈环形的rosette结构,rosette结构增多到第7 d达高峰。对照组未观察到rosette结构。随后大部分rosette细胞脱离瓶壁悬浮生长,形成神经球样克隆。免疫荧光显示神经球呈nestin阳性表达。贴壁培养的神经球能分化成β-tubulinШ和GFAP阳性细胞。结论:RA诱导结合无血清培养基筛选法能诱导iPS细胞高效分化为NSCs。  相似文献   
58.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的潜能。方法 用维甲酸(RA)诱导人iPS细胞向NSCs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iPS细胞的形态变化,RT-PCR检测NANOG, OCT4, SOX2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ESTIN、SOX2、β-TUBULIN Ш和GFAP的表达。结果RA诱导后第4天,贴壁的拟胚体出现了早期神经祖细胞特有的神经管样结构并不断增多,细胞表达神经巢蛋白NESTIN,而对照组未观察到神经管样结构。神经管样结构内的细胞能分化为β-TUBULIN Ш阳性的神经元,但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少见。结论 人iPS细胞具有定向分化为NSCs的潜能,并能模拟神经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59.
稀土铈盐中和内毒素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毒素是存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 ,是引起休克、脓毒症、成人呼吸窘迫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或病理过程的重要因素。如何防治内毒素性疾病 ,清除内毒素污染 ,一直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任务。但迄今尚无一种能有效拮抗内毒素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1〕。既往研究证实硝酸铈具有抑菌、中和烧伤“毒素”、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2 - 4〕。但其详细机制尚不清楚 ,本实验对硝酸铈可能具有结合内毒素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试剂 硝酸铈 (分析纯 )。醋酸铈 ,江西省稀土研究所提供 ,硝酸钠 (分析纯 )。以上试剂…  相似文献   
60.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在动物肿瘤模型和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都获得了肯定疗效,与其它恶性肿瘤相比,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数量较少,为了获取GIL类似的抗肿瘤活性淋巴细胞,我们将经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胶质瘤细胞与自体血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培养5天后,收集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