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2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45篇 |
内科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31篇 |
综合类 | 107篇 |
预防医学 | 26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96篇 |
中国医学 | 16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5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3.1%[1].烧心、反酸和腹痛是GERD典型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工作、睡眠及饮食等日常生活,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2].虽然生存质量已逐渐作为评价GERD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试验的重要指标,但是其测评工具的发展和应用还相对滞后,尤其是国内关于GERD生存质量测评工具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这使得GERD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工作的实际开展困难重重.因此,本文将从普适性量表、特异性量表和混合型量表3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GERD生存质量工具进行综述,旨在为国内护理人员选择和开发GERD生存质量量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52.
目的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各种体验及需求中升华出影响患者满意度结局的过程元素,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中的24例成年住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感知与期许可升华归纳为5个体验元素:被关怀感、惊喜感、安全感、服务可及感和自我控制感。结论患者满意度由众多体验元素共同组成,从患者角度深刻认识这些体验元素有利于改进护理服务模式和方式,临床工作中应加大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并重视患者参与,从而提升患者的"被关怀感"和"自我控制感"。 相似文献
553.
[目的]探讨酒依赖病人行开胸术术前戒酒时间对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寻找开胸术前理想戒酒时间。[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55例病人在入院时要求戒酒,根据病人术前实际戒酒时间分为A、B、C 3组,A组戒酒0d~3d(n=52),B组戒酒4d~7d(n=53),C组戒酒8d~10d(n=50),对比3组病人术后48h镇痛药物使用剂量、镇痛满意度。[结果]B组镇痛药物使用剂量、镇痛满意度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镇痛药物使用剂量、镇痛满意度均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为保证开胸术后镇痛效果,酒依赖病人术前理想戒酒时间应>7d。 相似文献
554.
目的探讨改进适宜于不同月龄婴幼儿的喂药用具,解决婴幼儿喂药难的问题.方法将240例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前需口服给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1:对1~3个月患儿喂药时将奶瓶中的糖水和注射器内稀释的药物,通过设计在奶嘴内侧的注药通道吸吮到口里.观察组2:对4~24个月患儿改用离乳汤匙奶瓶喂药时只要左手轻压瓶身,糖水流到附有汤匙内,再将注射器内稀释的药物滴于汤匙中顺利喂到口里.对照组:月龄不限全部选用常规喂药方法(即注射器内稀释的药物滴于小汤匙慢慢喂药方式).观察3组婴幼儿喂药所需时间、一次成功率、患儿呛咳、呕吐发生率、服药配合程度等.结果 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喂药方法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观察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改进的婴幼儿喂药用具可明显提高喂药成功率,有效地解决了婴幼儿喂药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55.
疼痛教育对肺癌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疼痛教育对肺癌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3~4月103例拟实施肺癌部分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入院后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将2008年6~7月98例拟实施肺癌部分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疼痛教育小组成员开展疼痛教育,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镇痛方法及用药知识等.结果 两组接受教育前后的镇痛知识掌握程度及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拔胸腔引流管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均P<0.01).结论 疼痛教育能转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疼痛的认识,显著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提高镇痛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56.
背景:前期实验已证实当归注射液能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微环境,促进造血细胞增生。能增加细胞周期蛋白D2表达,促进细胞从G1→S期的转换。目的:拟证实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CD34+细胞及其Fas抗原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和单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细胞分子学实验,于2005-11/2006-04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研究所进行。材料:选用8~12周龄雌性(H-2a 、MLSb)Balb/c小鼠作为受体,制作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选用DBA/2小鼠(H-2a 、MLSa)8~10周龄作为供体。方法: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动物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对照组不经照射。于造模当天开始,模型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 mL/(kg•d),治疗组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10 mL/(kg•d),1次/d,连续12 d。主要观察指标:于第12天每只小鼠采集尾静脉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取出股骨,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及CD34+细胞Fas抗原表达。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1)。模型组CD34+抗原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CD34+抗原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1),已接近对照组水平。对照组CD34+细胞Fas抗原表达最低,模型组Fas抗原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表明细胞增殖受影响。治疗组Fas抗原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 < 0.01)。模型组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 (P < 0.01)。结论:当归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负调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减少细胞凋亡,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57.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N)灌胃对实验性大鼠骨关节炎(OA)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ALN小、中、大剂量组(每周0.12,0.6,3.0 mg/kg)。4%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建立大鼠OA模型,造模4周后,ALN组行灌胃治疗,每3 d一次,每次灌胃2 ml,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给药7周后处死,大体形态学、组织学、生化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评价关节软骨的情况。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见ALN中、大剂量组均较模型对照组关节软骨损害减轻,Mankin’s评分及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表达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ALN中、大剂量组还显著防止了蛋白多糖的减少(P<0.01),且上述指标ALN大剂量组均较中剂量组更显著。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有效防治大鼠实验性OA,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防止蛋白多糖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58.
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的特点及与P-gp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的特点及在此过程中晶状体纤维细胞mdr1a mRNA与P-gp的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将3-4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观察7,15,21,29 d时大鼠的血糖浓度及体重的变化和晶状体混浊情况、晶状体纤维细胞发生的形态学改变以及P-gp及mdr1a mRNA的表达量的变化。结果:B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 d后血糖浓度大于16.7 mmol/L,随时间的延长,血糖浓度不断升高,晶状体混浊加重。纤维细胞首先表现为肿胀、细胞内有空泡形成,最终表现为纤维细胞的崩解、破裂。晶状体混浊部位在赤道部距周边囊膜100μm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 d后,mdr1a mRNA与P-gp的表达增加,15 d时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大鼠晶状体特定部位发生混浊,并随血糖升高混浊逐渐加重,晶状体纤维细胞发生特征性改变;P-gp与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59.
荔枝核黄酮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荔枝核黄酮类提取物(FLC)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作用。方法:以阿昔洛韦为阳性药物对照,以不同剂量的荔枝核黄酮类提取物分别作用于HSV-1病毒复制周期的各个环节分成3个实验组,以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50)、细胞病变效应(CPE)、MTT染色细胞存活率(MTT法)作为评价指标,判断的FLC抗病毒效果。结果:FLC对HEp-2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浓度(TC50)为239.25 mg/L,FLC对HSV-1病毒有直接杀伤作用和抗HSV-1生物合成作用,其直接杀伤HSV-1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32.76 mg/L,治疗指数(TI)为7.30,抗HSV-1生物合成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12.72 mg/L,治疗指数(TI)为18.81。结论: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在HEp-2细胞中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