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2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45篇 |
内科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31篇 |
综合类 | 107篇 |
预防医学 | 26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96篇 |
中国医学 | 16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构建出院计划核心评价指标,为出院计划实施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整合出院计划评价指标,运用小组讨论法制定专家咨询问卷,通过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3轮咨询,完成指标筛选与修改,确定出院计划核心评价指标.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为0.945,每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3轮专家咨询结束后,最终形成的出院计划核心评价指标集涵盖患者相关、照护者相关和医疗机构相关3大类共12项.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8.88~9.63,变异系数为0.064~0.187;适用性赋值均数为8.75~9.63,变异系数为0.064~0.235.结论 构建的出院计划核心评价指标具有可靠性,可用于患者出院计划实施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2例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应用超声稀释技术在入组2周内及3、6个月后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相关指标进行3次监测,然后随访观察6个月(共观察1年)。观察期间记录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情况以及流量和再循环率的变化趋势,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内瘘使用时间、透析龄、平均动脉压、糖尿病病史、钙磷乘积、心输出量等资料。结果随访结束时18例发生栓塞,栓塞发生率为25.0%;18例3次监测的平均内瘘流量为(709.6±337.8)mL/min,其中13例第1次监测时内瘘流量500mL/min;第1次监测内瘘存在再循环的5例患者均发生栓塞。未发生栓塞的54例患者3次监测的内瘘流量为(1 171.7±692.9)mL/min,仅9例第1次监测时内瘘流量500mL/min。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循环率、内瘘流量、钙磷乘积、糖尿病病史、心输出量是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定期监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相关指标,对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防范内瘘栓塞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方舱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专业生活质量量表(ProQOL)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在武汉市3所方舱医院工作的219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共情疲劳得分为共情满意维度(38.74±7.83)分,职业倦怠维度(21.64±5.05)分,继发性创伤应激维度(20.90±6.29)分;其中轻度共情疲劳105人(47.95%),中度共情疲劳32人(14.61%),重度共情疲劳23人(10.50%);共情疲劳受医护人员工作单位所在省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史、方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适应情况、工作负荷、睡眠情况、心理弹性的影响(P0.05,P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现象普遍存在,可通过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培训与督导、合理人力资源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一线医护人员人文关怀等措施帮助改善共情疲劳状态,维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了解护士对磁性医院文化的认知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取湖北省35所三级甲等医院在职护士3 525人,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及护士对磁性医院文化认知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磁性医院文化的认知得分为80.00(75.00,93.00)分;对专业技能、沟通交流的赞同率较高,为83.89%~85.11%,对福利薪酬、决策自主及心理健康的认同较低,为71.72%~76.57%;职务、科室、学历及对磁性医院的了解程度是影响护士对磁性医院文化认知得分的因素(P0.05,P0.01)。结论护士对磁性医院文化的认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磁性医院知识教育培训,并根据不同科室需求采取针对性指导措施,加强对护士决策参与及心理状况需求的关注,营造健康的照护环境。 相似文献
26.
目的构建磁性护理工作职场,以提升护士职业认可度,降低离职率。方法借鉴美国磁性医院评价体系,基于评价体系的磁性要素,结合医院护理发展状况,从转换管理角色、管理方式、工作环境、组织结构、职业规划和专业自主性6个方面实施一系列磁性举措,包括转换为变革型领导者、实施共享治理管理模式、提供支持性工作环境、构建扁平化组织架构、明确职业进阶模式、发挥护士专业自主性,创新性构建护理磁性工作职场。结果磁性护理工作职场构建后,护士满意度得分由构建前的(105. 10±6. 06)分提升至构建后的(116. 90±3. 87)分;护士离职率由构建初期的2. 75%逐渐降至1. 49%,保持在2%以下;住院患者满意度得分由构建前的(94. 50±6. 85)分提升至构建后的(104. 80±3. 12)分,出院患者满意度得分由构建前的(72. 00±3. 86)分提升至构建后的(80. 90±1. 79)分;专科护士人数逐年增加。结论以磁性为导向护理工作职场的构建与实践,体现护理管理的创新,有利于提升护士职业满意度,稳定护士队伍;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7.
目的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产房防控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迅速成立产房应急管理小组,制定急诊孕妇预检分诊收治流程;严格落实分娩分区、分娩间规范终未处理、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等院感防控措施;科学管理与调配人力;注重分娩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结果收治分娩孕妇160例,其中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妇37例;经阴道分娩57例,剖宫产术103例;未发生产妇及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快速建立产房应急管理体系、科学管理人力资源并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可有效地保障母婴安全,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8.
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及应对策略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应对策略,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11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慢性疼痛患者270例,采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及自行设计的慢性疼痛应对策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患者近1周的疼痛评分为0~10(6.39±2.49);近1周无疼痛1例(0.37%),轻度疼痛44例(16.30%),中度疼痛122例(45.18%),重度疼痛68例(25.18%),剧烈疼痛35例(12.96%)。其应对策略各维度中,积极心态评分(2.99±1.10)、忽视疼痛(2.61±1.11)、分散注意力(3.21±1.06)、行动解决(2.77±0.73)、寻求帮助(2.99±0.86)、消极心态(2.57±1.01)、限定活动(4.12±1.01)。患者疼痛强度与应对策略中的忽视疼痛呈负相关(r=-0.208,P<0.01)。结论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多处于中重度,其疼痛程度与应对策略相关。医护人员应重视和规范慢性疼痛的管理,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应对策略,以减轻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新护士转型冲击现状,并探讨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减轻新护士压力,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武汉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新护士521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新护士转型冲击总均分为86.35±17.45,得分率为63.96%。新护士转型冲击与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新护士转型冲击总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新护士转型冲击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相关。医院管理者应对新护士提供专业支持和心理指导,以降低新护士转型冲击水平,促进新护士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对鼻胃管喂养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对鼻胃管喂养患者实施鼻胃管喂养风险管理策略,即建立鼻胃管置管风险评估单,完善置管前评估;实施项目管理,制定鼻胃管喂养规范化指引;建立肠内营养视觉识别系统,降低给药错误风险;制订鼻胃管喂养集束化管理策略,实施全过程质量追踪;开展全员参与型规范化培训。在全院106个护理病区实施,比较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后,置管高风险评估上报率、一次置管成功率、鼻胃管喂养关键监测指标落实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无鼻胃管置管错位事件发生。结论对鼻胃管喂养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策略,有利于控制置管前高风险因素,提高一次鼻胃管置管成功率,减少鼻饲并发症,提高肠内营养输注安全性,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