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 比较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RVOME)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116例眼科常规检查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RVOME患者的116只眼纳入观察.患者被分成两组进行玻璃体腔注射TA(4mg,0.1ml)或Bevacizumab(1.25mg,0.05ml)治疗.TA组75例,Bevacizumab组41例,两组在术前年龄、病程、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两组间以及各组内部的BCVA、CMT的改变.结果 视力方面,与基线比较,TA组治疗后4周(P=0.000)、8周(P=0.000)、12周(P=0.000)时均有显著提高;Bevacizumab组治疗后4周(P=0.000)、8周(p=0.000)时显著提高,12周时有所回落(P=0.074).CMT方面,与基线比较,TA组治疗后4周(P=0.000)、8周(p=0.000)、12周(P=0.004)时,均有显著降低;Bevacizumab组治疗后4周(P=0.003)、8周(P=0.000)时显著降低,12周(P=0.205)时无显著差异.两组间比较,视力在4周(P=0.985)、8周(P=0.989)、12周(P=0.306)时均无显著差异;CMT在4周(P=0.075)、8周(P=0.453)、12周(P=0.583)时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眼压明显升高仅见于TA组.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TA或bevacizumab治疗RVOME均能明显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此结果还需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基于移动平台的眼底病门诊特殊检查及治疗流程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法选取以早产儿为对象的眼底病门诊特殊检查项目全麻下眼检查和以手术操作环境符合内眼手术的眼底病门诊特殊治疗项目玻璃体腔注药为研究对象,整理现有临床运行模式,并挖掘临床优化需求及流程管理标准,系统开发选用File Maker数据库软件搭建,选择平板电脑作为移动平台,可应用于i Pad端及PC端。结果从2013年至今,眼底病特殊检查系统已登记检查7500例次患者,从2015年7月开始使用至今本注药系统已预约管理4100例次患者。本系统提高了预约的效率、优化门诊检查及治疗安排,同时使所有临床资料数据化。结论基于移动平台系统的移动性及拟纸化操作适合眼科临床流程及眼科临床数据采集,可以有效提升眼科临床检查及治疗流程规范,并对临床数据采集进行标准化质控。 相似文献
34.
35.
背景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可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经睫状体平坦部的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填充术已应用于该病的临床治疗,目前常用的眼内填充物包括硅油及可膨胀性气体C3F8,两种填充物的效果比较仍缺少相关研究证据.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与C3F8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对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治疗的51例高度近视MHRD患者,根据术中眼内填充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硅油填充组和C3F8填充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对两组术眼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及视网膜脱离复发率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66.000,P=0.286),基线视力一致,术中不同眼内填充物治疗后视力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U=205.000,P=0.029);应用硅油填充及C3F8填充患者BCVA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29,P=0.006;Z=-3.273,P=0.001),两组患者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及黄斑裂孔解剖闭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94、1.000).患者除白内障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 应用C3F8填充治疗高度近视MHRD与硅油填充治疗效果相同,且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6.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17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后最终视网膜复位率,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患者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初次手术复位率为47.0%,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53.0%,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82.4%.患者术前平均LogMAR视力2.54,术后平均视力1.90,手术前后视力有明显提高.患者术前平均眼压8.41 mm Hg,术后平均眼压13.88 mm Hg,手术前后有明显改善.除白内障及一过性眼压升高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7.
例1 患儿女, 4岁11个月。因左眼外斜及视力差1周于2014年8月28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儿足月产, 母亲有视网膜色素变性(RP)病史, 具体不详。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2, 左眼视力手动。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3.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右眼视盘颜色正常, 周边视网膜可见点片状色素沉着(图1A), 颞下方可见局灶性毛细血管扩张(图1B);左眼颞侧后极部视网膜可见大量黄白色渗出, 颞侧周边血管纡曲扩张伴血管瘤样改变(图1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 双眼周边视网膜可见斑驳样荧光;左眼颞侧周边毛细血管扩张, 局部血管瘤样荧光素渗漏, 伴周边较大无灌注区(图1D)。临床诊断:(1)双眼RP;(2)双眼Coats样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保留眼球的治疗法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4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44只患眼接受眼球保留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全身转移情况、眼球保留率以及视力预后。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其中,以经瞳孔温热疗法(TTT)作为首选治疗者7只眼,占15.9%;以 106 Ru放射敷贴器近程放射治疗为首选治疗者25只眼,占56.8%;肿瘤切除联合 106 Ru放射敷贴器近程放射治疗者12只眼,占27.3%。治疗后随诊观察时间平均为13.3个月。
结果
44例患者在观察期内均未出现肿瘤全身转移。39例成功保留眼球,占88.6%。6只小肿瘤眼、14只中等大肿瘤眼和24只大肿瘤眼的眼球保留率分别为100%、92.9%和 83.3%。11只眼视力≥0.3,占28.2%;18只眼视力≥0.05~<0.3,占46.2%;10只眼视力<0.05,占25.6%。
结论
106 Ru放射敷贴器近程放射治疗和TTT治疗可以有效治疗中、小脉络膜黑色素瘤;部分大肿瘤选择肿瘤切除联合 106 Ru放射敷贴器近程放射治疗,其综合效果是否优于眼球摘除手术尚需进一步观察。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50-153) 相似文献
39.
乳腺癌脉络膜转移是乳腺癌多发器官转移的一种特殊类型。本文总结报告1例乳腺癌脉络膜转移病例。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测量兔眼玻璃体和晶状体的氧张力并分析其凋节机制,研究玻璃体切割术对晶状体氧分压的影响。方法:利用光纤测氧仪在活体上测量兔眼玻璃体和晶状体的氧分压分布,并在游离兔眼晶状体上测定晶状体后囊膜对氧的通透性。结果:视网膜附近的玻璃体氧分压较高且氧梯度陡峭,而远离视网膜约0.5 mm的玻璃体氧分压低,氧梯度变缓;晶状体的氧分布不对称,后皮质的氧分压低于前皮质,但和晶状体后的玻璃体氧分压基本一致;晶状体后囊膜对氧的通透性相对高。结论:玻璃体对调节和维持晶状体的低氧环境至关重要;玻璃体切割术会引起晶状体的氧分压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