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SIMF)和游离皮片(FSG)在修复老年患者颊癌术后颊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4例老年颊癌患者行颊癌根治术和颈淋巴清扫术后同期分别应用颏下SIMF(n=19)和FSG(n=25)修复颊部缺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颊部外形恢复程度、开口受限程度、语音功能、咀嚼功能等情况。结果 SIM F组1例出现皮岛坏死,清创后发现肌瓣血运良好,其余全部成活,皮瓣移植成功率94.7%(18/19),供区直接拉拢缝合FSG组的移植成功率为100.0%(25/25);SIMF组所有病例术后12个月随访,颊部外形恢复程度、张口受限程度、语音功能、咀嚼功能均优于FSG组( P<0.05)。FSG组有1例术后5月出现原发灶复发。两组间在复发转移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颏下SIMF适合老年患者颊癌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于温岭市妇幼保健院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14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数字疼痛分级法(NRS),镇痛时间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不同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前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80,P>0.05);观察组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058、8.212,均P<0.05)。观察组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977、11.630,均P<0.05)。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565,0.363、0.639,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446、0.942,均P>0.05)。观察组产妇对分娩镇痛总满意率(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χ2=8.101,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对分娩产妇镇痛效果优于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法,且产妇对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的满意度高,且两种方式间的分娩结局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3.
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手术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讨论共同性内斜视手术对儿童双眼视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全部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大部分患儿采用等量双内直肌后徒术,对于大角度内斜患儿在等量双内直肌后徒的同时加1条外直肌截除。结果32例中81%患儿眼位得到矫正,其中18例获得不同程度的双眼视功能,19%患儿术后眼位欠佳,严重者经二次手术得到满意矫正。结论:为促进儿童双眼单视功能的发育,必须尽早矫正斜视。  相似文献   
174.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乳晕去表皮双三角皮瓣填充支撑法矫治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乳晕去表皮双三角皮瓣填充支撑法矫治乳头内陷时,将一侧皮瓣向乳头内翻转270°,以填充隆起乳头,然后将另一侧皮瓣翻转180°置于乳头基部,以支撑乳头和缩小乳头基底直径。结果2001年至2006年8月,采用改良乳晕去表皮双三角皮瓣填充支撑法矫正先天性乳头内陷16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乳头内陷无复发,乳头感觉良好,外形满意。结论改良的乳晕去表皮双三角皮瓣填充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术后乳头血运、感觉良好,效果持久,不易复发,是矫正乳头内陷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5.
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鉴定与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鼠外周血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从鼠外周血中分离获取EP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并在培养液中添加VEGF及bFGF,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流式细胞仪进行EPCs的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结果培养3-4d,可观察到梭形贴壁细胞,14d左右贴壁细胞呈条索状结构,贴壁细胞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结论鼠外周血中含有EPCs,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6.
目的探讨鼠外周血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从鼠外周血中分离获取EP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并在培养液中添加VEGF及bFGF,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流式细胞仪进行EPCs的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结果培养3~4d,可观察到梭形贴壁细胞,14d左右贴壁细胞呈条索状结构,贴壁细胞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结论鼠外周血中含有EPCs,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jury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principle of open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Methods: The data of 32 patients with open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hospitalized in our department in the recent 20 year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On an average, they were followed up for 30 month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acture type,situation of wounds, operating time, operating method and time for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exercise and final function of elbow joint were evaluated with Flynn scoring standard. Results: Excellent therapeutic effect was found in 14 cases, good in 12 and bad in 6, with the percentage of fine therapeutic effect of 81.25 %. Conclusions:For the patients with open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debridement and internal fixation should be made as early as possible, for thorough debridement and correct internal fixation are the key points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78.
179.
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是预防癌肿复发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但由于根治手术破坏了前胸壁正常结构和放射线具有的致伤特性,被射线照射的区域易发生放射性损伤甚至溃疡。此类溃疡虽经换药和游离植皮却常常经久难愈。我们对21例乳癌根治术后放疗引起的前胸壁慢性放射性溃疡病人,采用病灶切除后分别应用背阔肌皮瓣、胸大肌皮瓣和腹直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治疗效果良好,19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创面Ⅱ期愈合。应用带血运的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解决了前胸壁区因根治手术或放射线所致的血管损伤而引起的创面难愈问题。对于肌皮瓣的选择,如胸背血管情况良好者首选背阔肌皮瓣,如该血管被原手术或放射线损伤,应改用胸大肌皮瓣或腹直肌皮瓣  相似文献   
180.
骨化性肌炎是肌腱、韧带、腱膜及骨骼肌周围结缔组织中发生的异位骨化性疾病。可分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及进行性骨化性肌炎两种。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是一种遗传性慢性进行性致死性全身疾病,较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