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目的:评估白内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社区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对白内障人工辅助诊断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合远程医疗的模式,由社区卫生人员对居民进行病史采集、视力检查和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等,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由白内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和人类医生依次进行白内障评估。结果:受检人群中男性所占比例为35.7%,年龄中位数为66岁,裂隙灯眼前节照片有98.7%的图像质量合格。该白内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外部验证集中检出重度白内障的曲线下面积为0.915。在人类医生建议转诊的病例中,有80.3%也由人工智能系统给出了相同的建议。结论:该白内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白内障社区筛查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开展社区筛查疾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2.
儿童处于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发生眼病容易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早发现早治疗一直是儿童眼病防治的重点,但受限于小儿眼科医生的不足,开展大规模的筛查工作十分困难。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巨大进步,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呈现指数型的增长。目前人工智能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先天性白内障、斜视、屈光不正和视功能筛查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在多种儿童眼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分期、治疗建议及预后预测中都有着优秀的表现。但儿童眼病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及成人眼病,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先天性瞳孔残膜的不同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5例(6只眼)先天性瞳孔残膜的类型,分别采用Nd:YAG激光先天性瞳孔残膜部分切断术(4只眼)、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单纯先天性瞳孔残膜切除术(1只眼)以及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先天性瞳孔残膜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加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只眼),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切口、房水、(人工)晶状体的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角膜曲率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改变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临床治疗6眼,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术后无一例高眼压及前房出血.随访1年以上,4例(5只眼)晶状体保持透明.激光或手术后的角膜散光和内皮丢失均不明显.结论 先天性瞳孔残膜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和医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方式,是获得理想术后视力、避免并发症和最小化医疗成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索HIV-1gp120蛋白侵犯人血-视网膜屏障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血-视网膜屏障细胞(HBRBC),包括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人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HRCPC)、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以培养基作为对照。用MTT法观察7种不同浓度(0.01~0.15mg/L)的HIV-1gp120蛋白作用24h和0.08mg/LHIV-1gp120蛋白作用不同时间(4~72h)对3种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0.08、0.1、0.12、0.15mg/L的HIV-1lgp120蛋白作用24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3种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影响;用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Cleavedcaspase-9蛋白的活化情况。用透射电镜观察经0.08mg/LHIV-1gp120蛋白处理24h前后3种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HIV-1gp120蛋白作用24h,低浓度(〈0.08mg/L)对3种细胞的活性均没有明显影响,而当浓度超过0.08mg/L时,对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HRCEC:r=-0.763,P〈0.01;HRCPC:r=-0.804,P〈0.01;HRPE:r=-0.698,P〈0.01)。HIV-1gp120蛋白(0.08mg/L)作用12h即可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24、48和72h抑制效应更明显,相对增殖率分别为HRCEC:84%、70%、41%、22%,HRCPC:80%、69%、38%、18%,HRPE:86%、73%、45%、26%,抑制效应呈时间依赖性(HRCEC:r=-0.833,P〈0.01;HRCPC:r=-0.784,P〈0.01;HRPE:r=-0.701,P〈0.01)。HIV-1gp120蛋白作用24h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3种细胞凋亡率增加、△ψm明显降低以及Cleavedeaspase-9蛋白表达增强,均呈浓度依赖性。透射电镜示0.08mg/LHIV-1gp120蛋白处理24h后,3种细胞均出现了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等早期凋亡的微观改变。结论HIV-1gp120蛋白能够抑制人血-视网膜屏障细胞的增殖并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破坏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是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45.
背景:颈淋巴结是角膜的引流区淋巴结。角膜移植后,抗原提呈细胞随着房水经由脉络膜巩膜外途径引流至颈淋巴结而诱发角膜免疫排斥反应。 目的:观察在碱烧伤的角膜植床上行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现象,认识颈淋巴结切除抑制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的效应。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材料:实验于2005-05/2007-02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完成(眼科学国家重点试验室。实验室编号2006DA105054)。选用SD大鼠104只, Wistar大鼠40只,均为雄性,鼠龄1~2个月,均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所用的白细胞介素2 和干扰素γ ELISA试剂盒由美国Biource International公司提供。实验过程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在眼科研究使用动物的ARVO声明。 方法:以SD鼠为受体,Wistar鼠为供体,所有受体大鼠均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受体鼠被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行正常角膜移植;B组为颈淋巴结切除组:正常大鼠切除双侧颈淋巴结;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角膜碱烧伤后21 d时行角膜移植;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角膜碱烧伤后立即行双侧颈淋巴结切除,21 d后再行角膜移植;每组20只。应用ELISA法检测角膜移植后各组植片中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蛋白的表达,记录角膜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并比较各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其余24只受体鼠用于在裂隙灯下及组织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碱烧伤后角膜炎症及新生血管的动态变化。 结果: ①病理组织学:正常角膜无炎症及新生血管。碱烧伤后3天时,角膜基质中存在着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3周末时无明显的炎症征象,但角膜新生血管达到高峰。碱烧伤后8周时,角膜新生血管已完全消退。②植片平均存活时间: 正常对照组、颈淋巴结切除组、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分别为(10.40±1.14),(46.30±9.46),(7.00±1.58)和(15.00±3.39)d;颈淋巴结切除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 < 0.05),而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较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③移植后角膜中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2蛋白的表达:角膜移植后颈淋巴结切除组植片中无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2蛋白的表达。在角膜移植后3,7,10,14 d,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2的表达均明显下降,与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颈淋巴结切除能有效抑制正常及碱烧伤后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ge-related changes in corneal and ocular monochromatic high-er-order aberrations and elucidate the distribution of corneal primary spherical in Chinese. Methods Using Traeey-iTrace visual function analyzer (EyeSys corneal topography combined with a ray-tracing aberrometer),113 normal eyes of 59 Chinese,mean age of 33.81+20.50 years (range,5-73 years),were evaluated for corneal and ocular monochromatic total higher-order aberrations (HOAs), primary spherical aberration (Z40),total spherical (TS),total coma (TC),and total trefoil aberration (TT) in the central 6mm diameter.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also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ge and both corneal and oeular higher-order aberrations. Results The mean Zemike coefficient of Z40 was (0.27±0.07) ?m (range,0.130~0.451). Al-though corneal Z40 increased slightly with age,the correlation was small and insignificant (r =0.172,p =0.069 ). However, ocular Z40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ge (r =0.545,p =0.000 ). Analyzer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age for both corneal (r=0.499,p =0.000) and ocular (r=0.427,p =0.000) HOAs.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also observed between age and both corneal (r=0.149,p =0.021 ) and ocular (r=0.253,p =0.007) TC. Corneal and ocular TT (r =0.344,p =0.000; r=0.185,p =0.050,respectively) were increased with ag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corneal TS and age (r =0.180,p =0.057 ), but TS of the whole eye in-creased with age (r =0.560,p =0.000).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rneal and ocular HOAs (r =0.327,p=0.000),TC (r=0.233 ,p=0.013),and TT (r=0.481 ,p=0.000) aberration. Conclusions These re-sui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ocular HOAs,TC,and TT increase with age,mainly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in corneal HOAs,TC,and TT; and the ZAO aberration increases with age,mainly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in Z40 in the internal optics. 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corneal primary spherical aberration was observed in Chinese.Therefore, preoperative measurement of corneal Z40 is crucial to the selection of aspheric IOL.  相似文献   
47.
背景:颈淋巴结是角膜的引流区淋巴结.角膜移植后,抗原提呈细胞随着房水经由脉络膜巩膜外途径引流至颈淋巴结而诱发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目的:观察在碱烧伤的角膜植床上行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现象,认识颈淋巴结切除抑制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的效应.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材料:实验于2005-05/2007-02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完成(眼科学国家重点试验室.实验室编号2006DA105054).选用SD大鼠104只, Wistar大鼠40只,均为雄性,鼠龄1~2个月,均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所用的白细胞介素2 和干扰素γ ELISA试剂盒由美国Biource International公司提供.实验过程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在眼科研究使用动物的ARVO声明.方法:以SD鼠为受体,Wistar鼠为供体,所有受体大鼠均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受体鼠被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行正常角膜移植;B组为颈淋巴结切除组:正常大鼠切除双侧颈淋巴结;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角膜碱烧伤后21 d时行角膜移植;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角膜碱烧伤后立即行双侧颈淋巴结切除,21 d后再行角膜移植;每组20只.应用ELISA法检测角膜移植后各组植片中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蛋白的表达,记录角膜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并比较各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其余24只受体鼠用于在裂隙灯下及组织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碱烧伤后角膜炎症及新生血管的动态变化.结果: ①病理组织学:正常角膜无炎症及新生血管.碱烧伤后3天时,角膜基质中存在着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3周末时无明显的炎症征象,但角膜新生血管达到高峰.碱烧伤后8周时,角膜新生血管已完全消退.②植片平均存活时间: 正常对照组、颈淋巴结切除组、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分别为(10.40±1.14),(46.30±9.46),(7.00±1.58)和(15.00±3.39)d;颈淋巴结切除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 < 0.05),而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较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③移植后角膜中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2蛋白的表达:角膜移植后颈淋巴结切除组植片中无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2蛋白的表达.在角膜移植后3,7,10,14 d,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2的表达均明显下降,与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颈淋巴结切除能有效抑制正常及碱烧伤后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图像进行学习,测试其在染色体分类的准确率。方法该研究一共纳入1275例不同个体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图片,其中735例作为训练集用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245例作为测试集用作内部验证,245例外院数据用作外部验证;另取50例染色体图片资料,分别记录人和计算机完成染色体分类的时间及准确率。结果24分类的结果提示,分类网络在内部验证的准确率为91.22%,外部验证的准确率为91.48%;ResNet的分类效率是人工操作的1000倍以上,其准确率明显优于非遗传专科医师。结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染色体分类的应用价值极具有发展潜力,将有助于构建染色体核型分析自动化平台。  相似文献   
49.
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是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儿“二次盲”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难诊断、评估困难等问题近年逐渐受到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在发病特点、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本文针对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相关危险因素、治疗策略以及随访预后等4个...  相似文献   
50.
全身疾病通过一定途径累及眼球,产生眼部病变,这些眼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全身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通过识别眼部病变,可以实现对全身疾病的评估,从而实现全身疾病早期诊断。检测巩膜黄染程度可评估黄疸;检测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可评估肝硬化;检测视盘水肿,黄斑变性可评估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检测眼底血管损伤可评估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医生可以通过眼部影像评估全身疾病的风险,其准确度依赖于临床医生的经验水平,而AI识别眼部病变评估全身疾病的准确度可与临床医生相媲美,在联合多种检测指标后,AI模型的特异性与敏感度均可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充分利用AI可实现全身疾病的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