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乳铁蛋白对晚期早产儿贫血及其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访跟踪的晚期早产儿120例,随机分为乳铁蛋白组和铁剂组,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蛋白,并使用盖塞尔发展诊断量表评估其智能发育情况。结果矫正胎龄6月龄时,乳铁蛋白组及铁剂组婴儿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铁蛋白组及铁剂组婴儿盖泽尔5大能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铁蛋白对预防晚期早产儿贫血与铁剂补充有类似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轮状病毒疫苗对预防婴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300名年龄为2个月~1岁的健康婴儿分为两组,疫苗组(n=150)给予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非疫苗组不予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跟踪随访两组婴儿,比较两组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率、严重病例比率及住院治疗比例.结果 疫苗组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率为11.27%,严重病例比率为4.93%,住院治疗比例为7.04%;非疫苗组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率为27.74%,严重病例比率为13.87%,住院治疗比例为16.0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1.11、6.59、5.58,均P<0.05).疫苗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轮状病毒疫苗可减少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率,减轻病情的严重性,减少住院比例,且使用该疫苗较为安全.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可减轻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辅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效果。方法:患儿按照同日就诊先后顺序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1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黄芪颗粒1个月,对照组(104例)只作常规治疗,同时观察两组试验前和3个月后血清IgG、IgA、IgM变化。结果:试验组RRl次数明显减少,治疗后IgG、IgA值上升,而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结论:黄芪颗粒能提高患儿体液免疫水平,对治疗RRI有较好的辅佐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晚期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5月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定期随访跟踪的晚期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除一般常规保健养育指导外,采用个体化干预模式,按照评估一与家长共同制定干预方案一实施干预一评价干预效果一调整干预方案的循环式及家长教育干预模式。在婴儿纠正胎龄1、3、6个月使用盖塞尔发展诊断量表评估其智能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婴儿纠正胎龄3月龄时大动作及适应行为发育商明显高于常规组,6月龄时各能区发育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晚期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促进其智力、神经运动系统发育,降低伤残率,提高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猕猴桃颗粒联合综合干预对儿童高铅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高铅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9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卫生及营养指导,治疗组加用猕猴桃颗粒口服,3个月后复查血铅。结果:118例患儿中,治疗组有2例退出,对照组有8例退出,最后治疗组有57例,对照组有5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铅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平均值(86.95±26.00),对照组平均值(125.09±23.98),显效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多32.71%,有效率治疗组高出对照组42.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血铅下降及改善症状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猕猴桃颗粒联合行为指导、营养干预综合治疗儿童高铅血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 mmune globulin,IVIG)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cytomegalovirus,CMV)肝炎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本院住院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并在本科治疗的90例患儿随机分成更昔洛韦+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组32例(A组):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和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更昔洛韦治疗组30例(B组):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C组,n=28):常规保肝治疗(本研究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三组患儿肝功能各项指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以A组改善更显著[TBIL:(186.78±20.93)μmol/L vs.(27.29±7.62)μmol/L;ALT:(84.85±17.88)U/L vs.(34.35±8.21)U/L];三组患儿TBIL和ALT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以A组所需时间最短[TBIL:(9.81±3.22)μmol/L;ALT:(22.54±9.54)U/L]。A,B组抗CMV-Ig M转阴率(96.9%,90.0%)明显高于C组(3.6%,P0.05);B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26.7%,23.3%)明显高于A组(9.4%,6.3%)和C组(3.6%,3.6%;P0.05),而三组心肌型肌肝激酶同工酶(MB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升高和皮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