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9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45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2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24篇 |
外科学 | 33篇 |
综合类 | 82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5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1篇 |
肿瘤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患者,26岁,因停经4个月,发现双侧卵巢囊性肿物2个月入院.无锡市人民医院B超示宫内妊娠囊19 cm×18 cm大小,内见卵黄囊,见胚芽,胎心,双侧附件区囊实性混合性包块,较大者88 mm×72 mm大小,内见乳头状隆起,包膜完整,CA125 213.5 U/ml,无腹痛、腹胀,无畏寒、发热,无阴道出血,无食欲减退,白带正常,未予特殊治疗;2012年3月20日本院B超示单胎头位,双顶径35 mm,股骨长16 mm,右侧中下腹髂血管旁见一103 mm×77 mm大小囊性为主混合回声团块,边界清,囊壁见多个乳头状高回声突起,左侧盆腔见一79 mm×61 mm大小囊性暗区,内部回声不均,遂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102.
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4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乳腺腺样囊性癌大体上均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该肿瘤在结构上可以分为筛孔型、管状-小梁状型和实体型三种类型,并需与一系列乳腺良恶性病变相鉴别,如胶原小球病、筛状癌、小细胞癌等。结论 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少见肿瘤,具有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点,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9岁,因发现左乳肿块1个月余入院。查 体:左乳外上象限扪及2cm×2cm肿块,质硬,界欠清,活动 差。患侧皮肤和乳头正常,左侧腋下淋巴结未触及。B超 左乳外上象限探及28mm×23mm×25mm不规则低回声 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提示:左乳外上象限实质性占位性 病变(癌可能)。临床诊断:左乳腺癌。术中切除肿块送冷 冻切片检查。 2 病理检查 2.1 眼观 乳腺组织4.5cm×4.5cm×3.0cm,切面见一 肿物3.0cm×2.5cm×2.5cm,灰白色,质硬,无包膜。大部 分区域肿瘤边界较清,小区与周围脂肪组织界限不清(图 1)。 2.2 镜检 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04.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5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特点: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1.4岁,平均病程约13个月.主要表现为真皮深层或皮下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3例位于头颈部,1例位于肘部,1例位于足部,均行完整切除,术后未予放疗和化疗等辅助治疗,随访10~29个月,无一例复发和转移.病理检查:5例均为单发肿块,瘤体最大径平均1.9 cm,周界清楚,切面呈灰褐色,质实,较硬,有不规则出血性囊腔.镜下观察:瘤细胞主要呈组织细胞样、梭形,略呈结节状分布,5例均有假血管样腔隙,3例有较厚纤维性假包膜及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5例均表达波形蛋白,3例表达结蛋白,3例表达CD68,2例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2例表达CD99,5例均不表达S-100蛋白、CKpan、CD34和CD31.结论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交界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局部适当扩大切除,术后随访患者是主要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5.
乳腺癌个体化诊治相关的病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每年上升0.2%~8%,每年新增病例约120万,而乳腺癌的病死率却逐年下降,这主要得益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率的提高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乳腺癌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上的差异[1]导致了对临床治疗的不同方应及预后的不同.根据最新的权威乳腺癌诊疗指南,如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和St.Gallen国际乳腺癌治疗共识[3],都表明乳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个体化治疗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促纤维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的生物学行为与病理学特性。方法:收集我院1987年—2006年收诊的病例及复习文献[1]共47例,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促纤维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42-91)岁,平均71岁,男女之比31:16。随访中生存时间最短的一例,于术后3个月因第V对、第VII对颅神经转移而死亡,最长一例从发病到死亡经过了35年时间。肿瘤多位于皮下或深部软组织,常无良好包膜,分界欠清。梭形细胞较多,围以硬化的间质,肿瘤细胞可非常稀少,常表达S100,HNB45,Desmin。结论:促纤维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低度恶性,呈侵袭性生长,很少转移,单纯手术切除,预后良好,但局部可以复发。肿瘤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形,表达S100,HMB45,Desmin。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男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男性不育的的主要病因[1],该病多见于青壮年,并且有很高的发病率,在其导致不育的患者中多为少弱精子症,严重者甚至为无精子症旧引。精液生化检测是临床实验室精液常规的检测手段之一,特别是精浆中性α-葡糖苷酶,与精子浓度、前向活力和精子受精能力呈正相关,通过对精浆中性α-葡糖苷酶检测,可间接反映男性不育症的原因,为男性不育患者提供简便实用的诊断方法,也是检验不育症治疗效果的手段之一[6]。精浆中性α-葡糖苷酶检测用于VC手术效果的评估鲜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住的108例VC不育症的临床资料,分析精浆中性α-葡糖苷酶水平在VC手术前后的变化,探讨精浆中性α-葡糖苷酶与VC不育症之间有无相关关系,评判精浆中性仅.葡糖苷酶在手术治疗VC术后疗效观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利用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分析方法,分别从人精子总蛋白和重组BL21细胞总蛋白中筛选和鉴定与TS-CBP86-IV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方法用克隆技术得到TS-CBP86-IV c DNA编码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另外收集人精子细胞,提取总蛋白,用特异抗体通过免疫共沉淀法分离出TS-CBP86-IV蛋白复合体,再用质谱鉴定可能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果利用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分析筛选到16个与TS-CBP86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质,数据库检索发现部分蛋白具有相同功能注释,参与精子运动调控。结论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分析方法成功筛选和鉴定出TS-CBP86-IV相互作用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TS-CBP86-IV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