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8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comeal stroma thickness,CST)不同对角膜后表面前凸的影响.方法 对接受LASIK术并有术后6个月完整随访记录的50例(94眼)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测角膜后表面形态并计算出前凸值,比较各时间点角膜后表面前凸值的变化.按其术后保留CST不同分为:A组13例(25眼),250 μm≤CST<300μm;B组25例(48眼).300 μm ≤CST<350μm;C组12例(21眼),CST≥350μm.比较术后各组角膜后表面前凸值的变化,分析术后CST与角膜后表面前凸的相关性.结果 样本总体角膜后表面前凸值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40.62±14.24)μm、(43.81±17.87)μm、(41.55±13.60)μm,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9,P=0.18),组间两两比较经S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术后6个月角膜后表面前凸和术后保留CST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负线性相关(r=0.59,P<0.01).术后6个月各组角膜后表面前凸值分别为:A组(47.28±12.36)μm,B组(38.29±14.29)μm,C组(24.80±9.44)μm,C组前凸值小于前2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8,P<0.01),组间两两比较SNK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ASIK 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与保留CST呈负线性相关,当保留CST≤350 μm时角膜后表面稳定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利用兔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上皮植入的动物模型来探讨LASIK术后上皮植入的发病机制、自然转归、治疗及预防严重上皮植入的方法。方法对26只新西兰大白兔行LASIK治疗,人为地使角膜瓣轻度移位,做成上皮植入的动物模型。然后按Probst和Macha分级方法选取其中严重上皮植入(Ⅲ级)的20只兔(40只眼)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0只眼,各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观察各种处理方法的效果。A组:作为观察组,不做处理,仅给以0.1%氟米龙滴眼液点眼;B组(单纯刮除组):重新掀开角膜瓣,刮除角膜瓣基质面和基质床上植入的上皮,复位角膜瓣;C组(刮除+50%酒精处理组):刮除角膜瓣基质面和基质床上植入的上皮,50%酒精棉片贴敷1min,复位角膜瓣;D组(刮除+角膜瓣边缘行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角膜瓣边缘连续缝合组),重新掀开角膜瓣,刮除角膜瓣基质面和基质床上植入的上皮,复位角膜瓣,然后用PTK以3mm直径光斑沿角膜瓣边缘切削,每处切削10个脉冲,共50~70脉冲,重点在角膜瓣的边缘与正常上皮交界处,最后以10-0尼龙线连续缝合角膜瓣边缘于基质床。各组随访3个月观察角膜水肿程度、上皮缺损和荧光素染色情况、角膜瓣融解情况,并行光镜检查。结果三种处理方法相比较B组和C组均有较高的复发率,与D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1周荧光素染色D组和B、C两组比较(P〈0.01),D组术后1周荧光素着色点较B、C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1周角膜水肿情况,D组与B、C两组比较明显减轻(P〈0.01),有显著意义;病理切片显示所有复发眼上皮植入均与角膜瓣周围的上皮层相连,并伴有角膜瓣边缘融解,处理成功者1周后可见,层间仍有微小的空隙,但瓣的边缘附着良好,层间镜下未见上皮细胞,3月后角膜恢复正常形态。结论对LASIK术后的严重角膜上皮植入,如果不及时、恰当的处理,很容易出现角膜瓣的融解,严重影响视力的恢复。故应于术前、术中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刮除+PTK+角膜瓣边缘连续缝合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处理严重上皮植入的方法,可以防止角膜瓣继续融解,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3.
准分子光学角膜切削术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分子光学角膜切削术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李镜海,蔡可丽,李海鹰,李 荣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的一大缺陷是对手术效果不能准确预测,术后矫正不足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大约是20%[1][7]。文献推荐[2,3]使用准分子光...  相似文献   
34.
自1988年始,将国产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老年和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患者,共做11例12只眼,其中男性4人,女7人,双眼植入1人。最小者30岁,最大者81岁,均为一期植入,术后观察3个月至1年,效果满意。在显微镜下手术,做以穹窿为基底之结膜瓣于上方180°,板层切开上方160°,角巩缘深达全层4/5,在12点预置缝线一针。中央部穿透前房,用破囊针破前囊,扩大切口挽出晶体核,结扎预置线,用林格氏液冲洗前房内残留皮质致清亮。注入前房少量甲基纤维素保持前房。松开预置线随即植入后房型人工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方法采用SummitOmnined型准分子激光仪治疗近视10389眼,随访3年177眼。术前屈光度-2.00~9.00D,平均(-5.359±2.322)D。随访内容有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内皮镜及眼压、角膜地形图。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和≥1.0Ⅰ组为100%、95.7%,Ⅱ组为97.1%、83.3%,Ⅲ组为95.8%、65.4%。术后3年正视率Ⅰ组为92.5%,Ⅱ组为86.3%,Ⅲ组为67.6%。术后并发症多为一过性。结论PR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6.
PRK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应用美国 Om ni Med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 (PRK)治疗近视 10 386眼 ,术后系统随访 82 34眼 ,现将其术后并发症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6 438眼 (6 2 .0 % ) ,女 3948眼 (38.0 % )。18~ 30岁 90 15眼 (86 .8% ) ,31~ 40岁 1132眼 (10 .8% ) ,41岁以上 2 39眼 (2 .3% )。术前屈光度为 - 1.2 5~ - 12 .5 0 D,分为 3组 , 组 :- 1.2 5~ - 3.0 0 D, 组 :- 3.2 5~ - 6 .0 0 D, 组 :>- 6 .0 0 D。1.2 手术方法 治疗用激光波长 193nm,能量 180 m J/ cm2 ,频率 10 Hz/ s,切削深度 0 .2 5μm /脉冲 ,切削直径 6 m …  相似文献   
37.
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白内障引起的视力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医学范畴问题 ,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仍然是目前白内障治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出现使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的无调节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已越来越得到广大眼科医生的注意。现将其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做一综述。1 远近视力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1~ 9〕,M -IOL近视力明显优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未矫远视力和矫正后远视力两种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用非矫正近视力、视远矫正后的近视力、最佳矫正近…  相似文献   
38.
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2 6例 ( 3 8只眼 ) ,年龄为 5 7~ 76岁 ,平均年龄 ( 63 5± 6 1)岁。全部患者均有抗青光眼手术病史 ,手术时间为 6~ 2 7年 ,平均 ( 11 3± 5 8)年。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随访 3~ 12个月 ,平均 ( 6 2± 2 7)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眼压为 ( 14 3 8± 4 73 )mmHg ( 1mmHg =0 13 3kPa) ,比术前少量用药后眼压 ( 17 62± 5 3 9)mmHg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t =2 79,P <0 0 1)。中央前房深度术前为 ( 1 72± 0 3 6)mm ,提高到术后 ( 2 87± 0 2 9)mm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15 3 4,P <0 0 0 1)。术前患者均虹膜膨隆明显 ,其中周边前房深度PAC <1/4CT2 3眼 ,PAC =1/4CT15眼 ;术后患眼虹膜膨隆消失 ,全部患眼PAC≥ 1CT ,术前术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Ridit分析 ,μ =7 5 5 ,P <0 0 0 1)。术后 3 5只眼( 92 1% )最佳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 ,比较术前术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Ridit分析 ,μ =4 83 ,P <0 0 0 1)。结论 :巩膜隧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可有  相似文献   
39.
40.
复发性翼状胬肉三种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翼状胬肉历来是眼科治疗的棘手问题。自1999年7月~2001年7月,我院采用三种方法共施行手术治疗80例(81眼),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