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慢性高眼压模型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 ganglion cells,RGCs)和视神经中9位丝氨酸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p-GSK3β(ser9)]的表达变化,探讨GSK3β是否在慢性高眼压RGCs及视神经退行性病变中发挥作用.方法 取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慢性高眼压模型4周组,每组10只.取大鼠右眼,采用巩膜上静脉结扎并烧灼法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周和4周取5只大鼠眼球行冰冻切片,尼氏染色观察RGCs数目,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GCs和视神经中p-GSK3β(ser9)的变化;各组取另外5只大鼠眼视网膜,Western blot检测p-GSK3β(ser9)及总-GSK3β的表达.结果 造模前3组大鼠右眼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造模后3组间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和4周组眼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分别升高了59.13%和26.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O.01).视网膜尼氏染色RGCs计数发现模型对照组RGCs数为(149±12)个,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和4周组RGCs数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分别为(120±10)个和(86±7)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4周组比2周组进一步减少(P<0.01).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和4周组视网膜中p-GSK3β(ser9)阳性着色,同模型对照组相比,其RGCs层及视神经中p-GSK3β(ser9)染色荧光减弱;4周组较模型对照组减弱更明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和4周组视网膜中总-GSK3β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P=0.79);而3组间p-GSK3β(ser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和4周组视网膜中p-GSK3β(ser9)分别减少了19.89%和36.46%(均为P <0.05).慢性高眼压模型4周组比2周组视网膜中p-GSK3β(ser9)表达持续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高眼压模型鼠RGCs数目减少,RGCs和视神经中p-GSK3β(ser9)表达减少,推测p-GSK3β(ser9)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慢性高眼压模型鼠RGCs及视神经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对人眼小梁细胞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影响。方法:培养3代人眼小梁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0mol/LET-1);ET-1低剂量组(10^-9mol/LET—1);ET-1中剂量组(10^-8mol/LET—1);ET-1高剂量组(10^-7mol/LET—1),各组细胞分别处理72h后,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小梁细胞骨架肌动蛋白(F—aetin)的表达,并用FITC—phalloidin荧光探针观察肌动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ET—1作用后人小梁细胞肌动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在10^-9~10^-7mol/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耐性,荧光探针示ET-1处理组小梁细胞肌动蛋白应力纤维和周边肌动蛋白明显增多浓集,细胞微丝附着与胞膜,细胞间连接及细胞贴壁部位连接明显增多。结论:ET—1能促进小梁细胞肌动蛋白表达,参与了小梁细胞骨架的重构。  相似文献   
63.
毛晓春  张虹  李贵刚 《医药导报》2007,26(10):1131-1133
目的 研究水溶性氮酮对体外培养兔眼晶体上皮细胞活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索水溶性氮酮的眼部安全应用浓度.方法 体外培养兔眼晶体上皮细胞,采用细胞记数法、MTT法、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0.001,0.005,0.010,0.050,0.100,0.500,1.000 g·L-1水溶性氮酮对细胞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浓度<0.100 g·L-1的水溶性氮酮作用24 h对晶体上皮细胞的活性无影响;浓度≥0.500 g·L-1的水溶性氮酮作用24 h可引起晶体上皮细胞活性下降(P<0.01).浓度<0.100 g·L-1水溶性氮酮作用10 min对细胞器等结构无损害.浓度≥0.500 g·L-1的水溶性氮酮可导致细胞死亡. 结论 水溶性氮酮在浓度0.100 g·L-1对不会导致细胞活性的降低及细胞器损害,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角膜缘乳头状瘤疗效,探讨角膜缘乳头状瘤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观察2014-01/12在同济医院眼科临床诊断为角膜缘乳头状瘤患者.采用标准手术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手术获取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明确病理诊断.手术后采用抗炎、预防感染及促进上皮修复药物治疗,并于10 ~14d拆除缝线.手术前后采用裂隙灯显微镜照相、眼前节OCT进行观察记录,随访观察6~ 12mo.结果:共4例患者纳入观察,男3例,女1例.患者年龄48 ~ 62(平均55.5±5.8)岁;乳头状瘤病变直径5~12(8.25±2.99) mm;侵犯角膜缘范围5~12(平均7.25±3.20)mm.手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2~5(平均3.25±1.26)d.眼前节OCT未见明显前弹力膜破坏.随访期间未见新生物复发,角膜缘干细胞供区未见干细胞失代偿表现.结论:单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角膜缘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目前角膜板栗刺异物伤有效治疗方法及影响病情进展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7/2015-10武汉市同济医院眼科病房收治的角膜板栗刺异物伤患者15例15眼的临床资料,入院时未并发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在剔除角膜板栗刺异物的同时均积极给予以那他霉素为主的抗真菌治疗,而对入院时已并发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予以氟康唑溶液前房冲洗和角膜基质层注药,必要时予以羊膜移植术或角膜移植术,总结上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影响病情进展的因素。结果:入院时未并发角膜溃疡病例11例,入院时平均病程为1~7(2.42±2.15)d,入院时已并发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4例,入院时病程为3~30(18.25±4.35)d。其中并发角膜溃疡病例板栗刺数量平均为4.5根,并均有板栗刺穿透角膜进入前房;未发生角膜溃疡病例板栗刺数量平均为3.5根,而只有28.5%病例有板栗刺穿透角膜进入前房。经抗真菌治疗和相应手术治疗后,所有病例均被判定为治疗有效。结论:影响角膜板栗刺异物伤病情进展的因素可能有板栗刺的数量、板栗刺是否穿透角膜进入前房、就诊时病程的长短、是否积极进行抗真菌治疗等。对已并发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例积极予以抗真菌药物能有效控制真菌性角膜炎的进展,为进一步行羊膜移植或角膜移植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6.
67.
眼部疾病需要有效的药物浓度到达局部治疗部位,滴眼液是常用的眼药剂型,但许多药物的眼内通透性差,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有研究表明促渗剂和增黏剂可提高亲水性药物的眼内通透性[2-3].透明质酸钠是滴眼液中广泛应用的增黏剂,氮酮则是常用的促渗剂. 为探讨在活体内、动态、实时的眼部药物代谢动力学检测方法,本研究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造影剂水溶性药物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s,Gd-DTPA)作为示踪剂,应用MRI动态直观研究促渗剂氮酮和增黏剂透明质酸钠对Gd-DTPA渗透性的影响,同时观察氮酮和Gd-DTPA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角膜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观察2012年3月至12月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28例(28眼),随机分为2组: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14眼).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在手术结束时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术后3d取下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比较术后2h、6h、24 h、48 h、72 h2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及角膜上皮缺损面积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翼状胬肉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h、6h、24 h、48 h、72 h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分别为(0.79±0.43)分、(0.88 ±0.53)分、(0.43±0.51)分、(0.29±0.47)分、(0.14±0.36)分,对照组分别为(2.57±0.51)分、(2.57±0.76)分、(1.86±0.66)分、(1.43±0.51)分、(0.86±0.53)分,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为P<0.01),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对照组为(1.57±1.34)分,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为(0.86±1.10)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对照组为(2.68±4.33) mm2,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为(0.17±0.45) mm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诊2~6个月未见感染、复发、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可明显减轻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疼痛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二硫化碳(CS2)所致视网膜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CSz染毒组和高剂量CSz染毒组.染毒结束后观察大鼠视网膜电图(ERG)b波振幅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NO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型iNOS的表达.结果 染毒组ERG的b波振幅均下降,视网膜iNOS表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染毒组与低剂量染毒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染毒组NO、iNOS分别与ERG的b波振幅呈负相关.结论 NO及iNOS与CS2所致视网膜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0.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角膜内皮细胞基因转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治疗角膜病致盲的惟一方法是角膜移植,但因供体有限且50%以上因内皮细胞密度太低而不能用。应用基因转染技术,增加活体或供体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有望解决这一临床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