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31.
目的检测氯离子通道蛋白3(chloride channel 3,ClC-3)在体外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bovin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BCECs)k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ClC-3在体外培养BCECs的所在部位,RT-PCR和Wester印迹法检测ClC-3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的BCECs,RT-PCR可以扩增出长度为602bp的ClC-3的cDNA产物。Western印迹可见到约85ku的发光条带,细胞膜和部分细胞浆可见到ClC-3的表达。结论体外培养的BCECs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有内源性ClC-3基因表达,表达产物存在定位于细胞膜和内质网部分细胞浆。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利用增强核磁共振(MRI)动态显像技术监测人眼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完成纤维血管化的时间,对HA义眼座纤维血管化的MRI图像信息和量化数据进行研究,以证实MRI在评价义眼座纤维血管化程度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及一期HA义眼座植入术的患者15例15眼,自第1mo开始,每月1次,连续7次,每次均由放射科医师进行增强MRI的相关检查并计算MRI(VE/VHA)比值(VE为义眼座强化区体积,VHA为义眼座体积)。结果:人眼HA植入术后前6mo间依次比较MRI图像中VE/VHA比值显著增加,第6mo后不再增加。结论: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作为HA义眼座术后血管化程度监测的影像学依据。正常人眼眶内植入直径20mm的HA义眼座在6mo后完全纤维血管化。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对人角膜基质细胞的影响,探索其应用于人角膜基质细胞的可行性及安全范围。方法:体外培养人角膜基质细胞,取其第3-5代细胞鉴定后用于实验。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脂质体对人角膜基质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脂质体对人角膜基质细胞的影响与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浓度高于一定水平时可引起细胞增殖率和存活率的下降,浓度相同时作用时间越长下降越明显。浓度低于40mg/L作用24h不会对细胞增殖率和存活率产生明显影响。结论:LipofectamineTM2000在一定范围内不引起细胞毒性,有望在角膜基质细胞的基因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角膜缘微环境细胞(limbal niche cell,LNC)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来自于角膜缘干细胞微环境且具有血管内皮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多能干细胞。LNC具有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潜能。体外实验发现,LNC在三维立体培养环境中可以维持角膜缘干细胞的特性;动物实验发现,LNC可以预防和治疗碱烧伤所致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NC还可以促进角膜基质的无瘢痕修复,减少修复过程中的新生血管化,提示其可以重建角膜基质。因此,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角膜基质损伤等疾病的治疗中,LNC可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细胞。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0.2%氟康唑注射液前房冲洗术对真菌性角膜炎治愈率的影响,评价0.2%氟康唑注射液前房冲洗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12月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2例(22只眼),根据是否采用0.2%氟康唑注射液前房冲洗术分为2组。对患者手术前后眼前节彩色照片、眼前节OCT、共焦激光显微镜、真菌刮片镜检结果等进行分析,以临床治愈率作为指标评价两组间疗效的差异。结果前房冲洗组患者病情比对照组重,表现为溃疡面积大,浸润深,前房积脓多。随访时间2~6个月内前房冲洗组感染控制率为100%(6/6),对照组为75%(12/16)。5只眼行0.2%氟康唑注射液前房冲洗术患者术中发生虹膜表面出血,均在停止操作后自动止血,术后3 d内完全吸收,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0.2%氟康唑注射液前房冲洗术有助于控制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感染,可以作为真菌性角膜炎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日本大耳白兔LASIK术后感染模型,了解LASIK术后细菌性角膜炎的病理过程,为LASIK术后细菌性角膜炎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0只,右眼行LASIK术后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术后12h;1,3,5,10d各时期行肉眼、数字化裂隙灯和共焦显微镜观察,10d后处死实验动物取角膜行病理切片。结果:18眼成功建立了LASIK术后细菌性角膜炎模型。其早期表现为角膜瓣浅基质层点状或小斑片状炎性浸润,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融合,并以层间为起点同时向前(角膜瓣)和向后(深基质层)发展,晚期造成角膜瓣移位、角膜瓣溃疡、穿孔伴前房积脓。结论:建立LASIK术后细菌性角膜炎模型可行。LASIK术后细菌性角膜炎会导致严重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 治疗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42例49眼施行LASEK,术后随访6mo以上,记录角膜地形图、视力、屈光度数、角膜haze等情况。结果:术后6mo裸眼视力≥1.0者32眼(65.3%),≥0.8者42眼(85.7%)。球镜度数±1.0D内者为45眼(91.8%),±0.5D内者为34眼(69.4%)。柱镜度数±1.0D内者43眼(87.8%),±0.5D内者为31眼(63.3%)。术后6mo 0.5级haze 4眼(8.2%),其余均为0级,无继发性圆锥角膜、继发性青光眼、切削偏中心等并发症。结论:LASEK治疗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慢性高眼压模型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 ganglion cells,RGCs)和视神经中9位丝氨酸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p-GSK3β(ser9)]的表达变化,探讨GSK3β是否在慢性高眼压RGCs及视神经退行性病变中发挥作用.方法 取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慢性高眼压模型4周组,每组10只.取大鼠右眼,采用巩膜上静脉结扎并烧灼法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周和4周取5只大鼠眼球行冰冻切片,尼氏染色观察RGCs数目,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GCs和视神经中p-GSK3β(ser9)的变化;各组取另外5只大鼠眼视网膜,Western blot检测p-GSK3β(ser9)及总-GSK3β的表达.结果 造模前3组大鼠右眼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造模后3组间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和4周组眼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分别升高了59.13%和26.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O.01).视网膜尼氏染色RGCs计数发现模型对照组RGCs数为(149±12)个,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和4周组RGCs数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分别为(120±10)个和(86±7)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4周组比2周组进一步减少(P<0.01).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和4周组视网膜中p-GSK3β(ser9)阳性着色,同模型对照组相比,其RGCs层及视神经中p-GSK3β(ser9)染色荧光减弱;4周组较模型对照组减弱更明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和4周组视网膜中总-GSK3β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P=0.79);而3组间p-GSK3β(ser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和4周组视网膜中p-GSK3β(ser9)分别减少了19.89%和36.46%(均为P <0.05).慢性高眼压模型4周组比2周组视网膜中p-GSK3β(ser9)表达持续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高眼压模型鼠RGCs数目减少,RGCs和视神经中p-GSK3β(ser9)表达减少,推测p-GSK3β(ser9)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慢性高眼压模型鼠RGCs及视神经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39.
Tono-Pen眼压计对兔眼不同部位眼压测量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兔眼球不同部位测量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值的相关性规律。方法采用Tono-Pen眼压计全身麻醉下测量40只新西兰白兔角膜中央、旁中央区、角膜缘及巩膜部位IOP值,同时采用Schiotz眼压计测量角膜中央IOP值。采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部位IOP测量值间的相关性。结果兔角膜中央区、旁中央区、角膜缘及角膜缘后4mm巩膜部位IOP值分别为(19.44±2.33)mmHg(1kPa=7.5mmHg)、(19.44±1.95)mmHg、(21.66±4.26)mmHg和(21.83±4.84)mmHg,Schiotz眼压计测量角膜中央IOP值(19.27±3.14)mmHg。角膜旁中央区与角膜中央区IOP值有相关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R=0.615,P=0.007<0.01),而角膜缘、角膜缘后4mm巩膜与角膜中央区IOP值相关系数及P值分别为0.537/0.021、0.215/0.391。结论采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兔眼角膜旁中央区或角膜缘眼压可以反映眼压实际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水溶性氮酮对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增殖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寻找氮酮作用于眼部的安全浓度。方法进行人眼小梁细胞的体外培养,MTT法观察不同浓度氮酮作用不同时间后,对小梁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氮酮对小梁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荧光染色法观察氮酮对小梁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10-5~10-8g/L的氮酮作用24 h不影响小梁细胞的增殖和活性,10-4g/L的氮酮作用12 h不影响小梁细胞的增殖。10-6~10-8g/L氮酮作用24 h,10-5g/L氮酮作用12 h对人小梁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无影响。荧光染色法显示10-3g/L和10-4g/L氮酮作用6 h后的细胞呈不同程度变性、坏死。结论10-6~10-8g/L浓度的氮酮不会影响小梁细胞的超微结构、增殖和活性,氮酮有望在眼科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