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9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李蕴  吴皓 《家庭用药》2010,(12):34-34
正确选择助听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人而异验配助听哭 实行个体化验配方案。确定耳聋程度、类型及预后是验配助听器的前提条件,最好是在较大型的医院听力中心进行检查和确诊。一个好的验配师能为您选择最适合的助听器,进行最专业的调试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这些在助听器验配中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验配不合适,再好的助听器也无效。年龄较小的孩子,最好进行2次以上的检查。  相似文献   
72.
李蕴  吴皓 《家庭用药》2009,(4):26-26
什么是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感音性听力下降。对普通说话声无明显影响,仅在听力计检查中被发现,耳聋往往需经几年才被患者主观觉察。以后听力损害逐渐向高低频发展,终致感音神经性耳聋,严重者可全聋。  相似文献   
73.
早期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工耳蜗的早期应用促进了先天性聋儿童在获得语言最初时期的一系列发展,在其听力、言语、语言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的评估主要围绕语言识别能力、言语可懂度、发音能力、词汇量等方面展开.评估人工耳蜗早期植入的术后效果有助于全面了解聋儿术后的交流能力,对人工耳蜗手术适应证的修改,尤其是确定最佳植入年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屈光性角膜手术后视网膜脱离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应丽  刘苏冰  李蕴随  郭希让 《眼科》2000,9(6):328-330
目的:对屈光性角膜手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进行了临床分析。方法:对接受RK手术5例,PRK手术4例,LASIK手术2例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巩膜外冷凝联合外垫压术,1例行巩膜外冷凝联合环扎术,2例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注气术,结果:11例患者中视网膜全复位者9例,未复位2例,治疗愈率81.8%。结论:认为屈光性角膜手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如何预防及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我们认为首先要有一个具备良好素质的显微手术医师,应正确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详细检查眼底,术后避免外伤。  相似文献   
75.
环磷酰胺预处理后再免疫豚鼠听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阳性率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以供圆窗给药治疗内耳病的研究.方法白色红目豚鼠97只,其中32只用于制备内耳抗原,其余分为试验组(n=47)和对照组(n=18).试验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进行预处理,2 d后用粗制内耳抗原行皮下多点接种,接种后4、6、8、10、12、14、20 d,接受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对照组I不行任何处理,组Ⅱ仅行环磷酰胺预处理,不行粗制内耳抗原接种.结果接种后4 d时,试验组ABR阈值提高10 dB以上的动物占67%;接种后8 d时为86%,14 d时仍为60%,至接种后20 d时,所有动物ABR阈值恢复正常.结论将豚鼠用环磷酰胺预处理后,粗制内耳抗原只需单次接种,即可建立听力损害高发生率的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构建含大鼠TCR Vβ5.2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 以RT-PCR法扩增Lewis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的TCR Vβ5.2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直接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中,构建重组质粒pTARGET-TCR Vβ5.2.连接产物转化E.coli JM109细胞后进行蓝白斑筛选,并经菌落PCR和DNA测序进行鉴定.将重组质粒以肌注法免疫Balb/c小鼠,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重组质粒在注射部位的转录和表达.通过脂质体介导,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进行瞬时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目的基因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测序鉴定证实,TCR Vβ5.2基因已被正确插入到pTARGET载体中,并检测到肌肉组织和COS-7细胞内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TARGET-TCR Vβ5.2,为进行TCR VβDNA疫苗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对“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核心本”进行现场测试。结果:①检查32例,评分者之间评分一致率平均98.7%,Kappa 值平均0.90;②可接受性和适用性良好满意度各为89.6%和82.3%,③国内多中心共测试101例,CIDI-C/ICD-10和 CIDI-C/DSM-ⅢR 二个机诊效度:情感障碍总符合率各为80.2%和79.2%,敏感性为75.7%,73.0%,特异性均为82.8%。精神分裂症总符合率 CIDI—C/ICD—10为84.2%,CIDI-C/DSM-ⅢR 为75.2%,敏感性各为67.7%和53.5%,特异性为96.6%和91.4%。  相似文献   
78.
先天性脑膜脑膨出是由于胚胎发育期因神经管闭和不全出现颅裂,脑膜或脑膜脑组织经此裂突出于颅外。脑膜脑膨出大多表现为头颅中线的肿块,临床容易发现和诊断。但突向鼻腔形成鼻腔肿块的脑膜脑膨出临床表现隐匿,很容易被忽视而造成临床误诊,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耳鼻咽喉科医师应对本病有足够的认识。本文将近年来我们遇到的2例表现为鼻腔肿块的先天性儿童脑膜脑膨出,就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和分析。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改良玻璃体切割术中的结膜和巩膜切口以最大限度减少组织损伤。方法 将176个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的176眼分为改良切口组(108眼)和传统切口组(68眼)。改良组眼结膜切口位于11:30~12:30,然后沿角巩膜放射状剪开,巩膜灌注穿刺口位于12:00平坦部。传统切口组进行原半周或全周角巩膜结膜切开,巩膜灌注口位于颞下平坦部。对术后1~2个月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后结膜伤口愈合良好,三面镜下未见周边灌注口处牵拉和异常。两组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未见任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 改良玻璃体切割术操作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因而优于传统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马蹄形裂孔视网膜脱离在不同粘连牵拉状况下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地研究马蹄形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共321例(321眼),根据选用的术式分为巩膜外加压术和玻璃体手术两组,各组分别统计裂孔的大小、位置关系以及局部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牵拉的程度,并分别对两种术式的效果进行比较性研究,分析上列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1)实施巩膜外加压手术211例,其中181例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为85.78%;实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10例,其中93例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为84.60%。(2)在巩膜外加压术中,裂孔的范围>2PD、多个象限分布以及裂孔部位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牵拉张力大者,其成功率分别为61.29%、62.50%和58.62%;在玻璃体手术组中其成功率则分别为82.81%、86.67%和90.2%。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马蹄形裂孔部位视网膜玻璃体粘连牵拉张力大,裂孔位于多个象限,其大小超过2PD者应选择玻璃体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