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治疗鼻中隔偏曲时[1],对于手术创口的处理通常以凡士林纱条袋状填塞压迫鼻腔止血.纱条填塞可引起较为剧烈的反射性头痛和严重的术腔组织充血水肿,甚至变性坏死等不良反应,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32.
两种小梁手术构建评价及降眼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非穿透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术后早期的降眼压效果及两种手术术中和术后早期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共观察 5 1例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6 9只眼 ) ,其中 2 8例 (36只眼 )为在我科开展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前接受小梁切除术的患者 ,另 2 3例 (33只眼 )为接受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患者 ,均为连续病例。比较两组间年龄、术前眼压、术前用药种类、术前视力及术前术后眼压、视力的变化幅度 ,两组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年龄、术前眼压、术前用药种类、术前视力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 ,小梁切除组术后平均眼压为 12 .89± 4 .0 6mmHg ,NPTS组术后平均眼压为 12 .91± 3.87mmHg ,两组的术前术后眼压自身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t=7.5 5 6 ,5 .86 7,均P <0 .0 0 1)。术前术后眼压下降的幅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Z =- 1.395 ,P >0 .0 5 )。小粱切除术组有 2只眼术中有较多量前房出血。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有 3只眼术中发现小梁网处有小的穿孔 ,但无虹膜膨出。小梁切除组的术后视力下降幅度大于非穿透小梁手术组 ,差异有显著性 (Z =- 2 .797,P <0 .0 5 )。小梁切除术组出现滤过泡渗漏的较非穿透小梁手术组多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4 )。小梁切除组有 11只眼术后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过上述院前急救与处理后,28例患者病情好转而出院,4例入院后12h死亡,有效率为87.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个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的危急重症,在院前急救中,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对200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149例麻疹并肝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麻疹并发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收治的149例麻疹并发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9例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62例,男女比为1.40:1,平均年龄31.5岁,轻度肝损伤82例(55.03%),中度肝损伤64例(42.95%),重度肝损伤3例(2.01%)。结论临床特征具有较重的病毒血症,成年人麻疹更易发生肝损伤。  相似文献   
135.
目的观察和评价痰热清注射液在麻疹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72例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136例和对照组136例。对照组用病毒唑注射剂,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8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7%),P〈0.05。两组的症状、体征开始减轻至完全消失的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麻疹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6.
239例麻疹流行特征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008年度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39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9例患者(男126例,女113例),男女比为1.12:1,平均年龄29.4岁,非本市户籍人员占37.66%,发病集中于4月~5月,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74.1%;热峰高于39℃者197例(82.43%),并发急性支气管炎者43例(17.99%),并发支气管肺炎者23例(9.62%),并发急性喉炎者26例(10.88%),并发肝损伤者149例(62.34%)。结论麻疹患者可能与麻疹疫苗接种不规范或接种疫苗抗体滴度下降等因素有关,临床特征具有较重的病毒血症以及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37.
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选择不同的刺激条件,对32例早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VRVO)患者进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的检测。缺血型CRVOl3例的a、b波潜伏期延长,b波振幅明显下降;非缺血型CRVO19例的a、b波潜伏期延长,b波振幅表现为轻度降低、升高或正常。提示b波振幅和b/a值是区分缺血型与非缺血型CRVO的最敏感指标。我们还探讨了ERG在早期CRVO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8.
使用自动静态视野计分离蓝色锥体通路观察(摘要)高伟峰,黎晓新,胡雨桐,李美玉视网膜锥体通路检查是根据双色增量阈值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色觉检查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视网膜被某种色光适应后,相应的锥体通路受到抑制,而未适应的锥体通路不受影响。利用自动视野计分离...  相似文献   
139.
<正> 1988年9月以来,我们用中医推拿疗法,采取推脾土和推七节骨手法治疗小儿腹泻58例,效果甚佳。第一手法:以右手拇指指腹自患儿拇指指尖推向板门穴,每分钟约150~200次,如此推5分钟,然后以右手拇指指端在患儿中院穴作顺时针按揉2分钟,每分钟约80次,再用两拇指指端分别在患儿两侧足三里穴按摩2分钟,每分钟约150~200次。  相似文献   
140.
前房角切开术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