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48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46篇 |
预防医学 | 15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8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的出血,约占内科住院患者2%~3%,最常见病因是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及食管黏膜撕裂综合征引起的出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比较甘露醇、呋塞米和白蛋白的不同配伍使用方式在451例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降颅压治疗过程中降颅压作用的效果. 方法 5家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符合标准的sTBI患者451例,随机分为5组,观察期间全部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连续观察甘露醇、呋塞米和白蛋白5种配伍方式对颅内压、电解质、红细胞压积(HCT)和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结果 甘露醇或呋塞米单独使用后1-3 h内均可使颅压明显降低(P<0.05);半量甘露醇加呋塞米或白蛋白的配伍方法降颅内压作用较强,颅内压降低幅度较大,与全量甘露醇、半量甘露醇及甘露醇和呋塞米交替使用的降颅压作用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露醇和呋塞米交替使用后电解质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其他配伍组(P<0.05);全量甘露醇,治疗后颅内压反跳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配伍组(P<0.05);配伍使用白蛋白的患者,肾功能指标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甘露醇和呋塞米交替使用组及半量甘露醇和呋塞米联用组(P<0.05).电解质和肾功能指标的异常多是可逆的. 结论 半量甘露醇+呋塞米降颅内压的方法较为合理,半量甘露醇联合中、大剂量白蛋白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对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方法:6例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径路、可脱球囊栓塞,其中2例结合开颅手术治疗。结果:6例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主要症状消失,1例患侧失明未恢复。结论:可脱球囊手术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或结合开颅手术进一步孤立瘘口的方法对治疗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一定的价值。颈动脉海绵窦瘘(CCF)以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多见,其诊断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已不成问题,但少数的复发性、难治性CCF治疗往往很困难。我院于2000~2005年来收治了6例复发性、难治性CCF,4例通过可脱球囊技术堵塞颈内动脉,1例通过可脱球囊 开颅颈内动脉夹闭,1例通过可脱球囊 开颅颈内动脉夹闭海绵窦瘘内注NBCA胶等治疗。现就复发、难治性CCF的治疗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中度颅脑液压损伤模型,检测损伤病灶生化指标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及抗氧化剂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继发性脑损伤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随机分成中度颅脑损伤组(mTBI组)和假手术组(sham-TBI组),各24只。以液压中度颅脑损伤指标致伤TBI组。并于伤后6h、24h处死大鼠,通过ELISA技术测定抗氧化剂谷胱甘肽和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在两组的不同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大鼠颅脑创伤后的氧化应激损伤。结果mTBI组脑组织见损伤灶及蛛网膜下腔出血,HE染色后可见神经元损伤核固缩,细胞坏死呈空泡状,而sham-TBI组未见神经元损伤表现。TBI后mTBI组中丙二醛浓度较sham-TBI组显著升高,随伤后时间延长丙二醛浓度显著升高(t6h=6.49,P<0.01;t24h=11.22,P<0.01);而TBI后mTBI组谷胱甘肽浓度显著低于sham-TBI组,随伤后时间延长谷胱甘肽浓度显著降低(t6h=9.25,P<0.01;t24h=11.24,P<0.01)。结论液压颅脑损伤模型致伤能量能够测量,稳定性及重复性良好,伤情可能分级。中度闭合性颅脑外伤可导致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和氧化应激损伤,且氧化应激损伤指标与脑损伤时间有关,外伤后早期阻断氧化应激过程可以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6.
87.
88.
89.
小脑后下动脉瘤外科治疗三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小脑后下动脉瘤外科治疗三例金晓李维平王天华陈耕野例1男性,21岁。1月前因排便时突感头痛,呕吐,随之昏迷。急诊头颅CT检查:脑室内广泛出血,充满双侧侧脑室、Ⅲ脑室及Ⅳ脑室。经治疗后转本院,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神经系统异常体征,经头颅MRI和DSA确诊为...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运用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程序是否可以缩短接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发病至溶栓时间(ONT)并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静脉rt-PA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数据,分为自行转运无院前通知组和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组。比较两组患者ONT、入院到溶栓时间(DNT)及第90天mRS评分≤2分的比例。结果共纳入57例患者,27例(47.4%)使用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程序,30例(52.6%)自行转运无院前通知。两组相比,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程序组显示出更短的中位ONT(116 min vs 190 min),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两组mRS评分≤2分比例比较,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组获得mRS评分≤2分比例明显更高(56.7%vs 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基线NIHSS评分的回归分析模型中,提示使用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程序可大幅度缩短ONT 76.3分钟(95%CI,36.4~116.3; P 0.001)。结论运用120转运联合院前通知程序可显著缩短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ONT,并改善静脉溶栓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