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翼管神经切断与下鼻甲粘膜下剥离对过敏性鼻炎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每组48例,其中 A 组给予翼管神经切断的方式进行治疗,B 组给予下鼻甲粘膜下剥离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 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B 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4%,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要明显的低于 B 组;术后随访1年,A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 B 组的14.6%。结论:翼管神经切断与下鼻甲粘膜下剥离治疗过敏性鼻炎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与下鼻甲粘膜下剥离治疗方法比较,翼管神经切断方法疗效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并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儿童急性鼻—鼻窦炎纯音测听和声导抗异常,初步探讨急性鼻—鼻窦炎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因素。方法通过观察61例(122耳)急性鼻—鼻窦炎患儿的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判定是否合并分泌性中耳炎,并分析治疗前后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61例患儿中,纯音测听和声导抗异常者15例(26耳),其中变应性鼻炎组7例(12耳),急性鼻—鼻窦炎组8例(14耳),治疗2周后26耳全部听力恢复正常,声导抗由 B 型转为 A 型。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部分儿童急性鼻—鼻窦炎患儿纯音测听和声导抗结果存在异常,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早期治疗可阻断分泌性中耳炎发展。 相似文献
23.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常见的局部治疗方法有下鼻甲黏膜下硬化剂、微波、激光等治疗,仅对症状较轻的早期病例有效,对症状较重的患者疗效差且复发率高。随着微创手术概念普及和对鼻腔黏膜纤毛功能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价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硼酸冰片滴耳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病原菌清除率、听力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病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听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效果好,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设置药物的参数范围在TCMSP平台筛选鼻渊通窍颗粒的活性成分,并挖掘各个活性成分相对应的靶点,在DrugBank、GeneCards、OMIM、PharmGKB和DisGeNET数据库探索“慢性鼻窦炎”的有关靶点,将上述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3.8.0的CytoNCA插件获取网络核心靶点。再利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进行“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模型构建与分析,最后使用Sybyl软件进行核心靶点和药物成分的分子对接并预测其结合能力。结果 鼻渊通窍颗粒有14种药物组分,共筛选出149个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和慢性鼻窦炎的共同靶点有85个,其中核心靶点有7个,主要与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均有一定的结合活性,其中CASP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