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综合类 | 31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眼科学 | 145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ERG)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不同部位的功能改变。方法选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患者共27例54眼,其中干性ARMD11眼、湿性ARMD21眼,正常组22眼。所有患者均对其双眼进行检查。应用Veris视网膜功能分析仪对后极部视网膜的局部反应振幅和潜伏期进行检测,分别记录刺激总体、四个象限和6个环的潜伏期及反应振幅值,应用SPSS统计软件中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干性ARMD组与正常组、湿性ARMD与正常组及干性ARMD组与湿性ARMD组之间分别对1环(0.0°),2环(2.7°),3环(5.5°),4环(9.0°),5环(13.1°)和6环(18.7°)的反应振幅及潜伏期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1、干性ARMD组与正常组MERG的6个环的反应振幅的比较:P值均大于0.05均无显著性差异;6个环的潜伏期的比较:P值均大于0.05均无显著性差异。2、湿性ARMD与正常组间MERG的6个环的反应振幅比较:P值均小于0.01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6个环的潜伏期的比较:1环、5环、6环无显著性差异(P>0.05)、2环、3环、4环有显著性差异(P<0.05)。3、干性ARMD组与湿性ARMD组间MERG的6个环的反应振幅的比较:1环、3环、4环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环、5环、6环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环的潜伏期的比较:1环无显著性差异(P>0.05)、2环、5环、6环有显著性差异(P<0.05)、3环、4环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研究证实,MERG能够对视网膜功能进行评价,对视网膜黄斑区功能异常进行初步定位[1],其作为一种无损伤的检查手段,在ARMD的早期诊断、随访观察及视网膜功能评价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73.
薄层扫描法测定骨痹贴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痹贴是根据临床经验方研制的中药新制剂 ,由延胡索、川芎、肉桂、细辛、冰片、血竭、人工麝香等药物组成 ,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而制成的外用巴布剂 ,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作用 ,用于治疗骨质增生、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药理实验表明该药物有良好的消肿、镇痛作用。延胡索为其君药 ,故拟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来控制产品质量。1 仪器与材料CS 930薄层扫描仪 (日本岛津公司生产 ) ;定量毛细管(USADrummondScienxificCo .) ;高效硅胶G板 (烟台市化工研究所 ) ;延胡索乙素对照品 (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新生小牛视网膜神经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新生小牛视网膜为研究对象,传代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细胞传至第2代,以加入BDNF为BDNF组,不加任何药物为正常对照组.在接种后第3天BDNF组加入终浓度为50μg·L-1的BDNF,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给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BDNF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时间点以及两组间对应时间点bcl-2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BDNF组bcl-2蛋白的表达在给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447±0.052、0.355±0.039、0.287±0.031,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第2天与第4天(t=2.788,JP=0.016)、第2天与第6天(t=4.844,P=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4天与第6天(t=2.056,P=0.0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314±0.033、0.300±0.004、0.299±0.060,第2天与第4天(t=0.411,P=0.688)、第2天与第6天(t=0.441,P=0.667)、第4天与第6天(t=0.030,P=0.976)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给药后第2天,BDNF组bcl-2蛋白的表达强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2,P=0.002),第4天(t=1.645,P=0.126)、第6天(t=0.381,P=0.710)与相应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DNF能在短期内促进视网膜神经细胞bcl-2蛋白表达,提高细胞抗凋亡的能力,对延缓退行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凋亡形成,开展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神经保护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5.
新生小牛视杆细胞体外发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及视色素分子分布的极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新生小牛视网膜视杆细胞体外发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及视色素分子分布的变化规律。
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小牛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10、20、30和40 d的神经元用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采用rho4D2抗体标记视网膜视杆细胞,观察不同培养时期的阳性细胞的形态特征及视色素分子分布的特点。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量阳性细胞的免疫反应强度。
结果
rho4D2阳性细胞呈现两种形态,一种为无突起的小圆形细胞,另一种为带有顶端突起的细胞。体外培养10 d时,视色素弥漫地分布于整个细胞膜及顶端突起;培养20 d时视色素逐渐向顶端突起或细胞的一端集中;到培养30、40 d时,视色素聚集于顶端突起或细胞的一端,呈现极性分布特征。定量分析显示,体外培养20 d的阳性细胞,免疫反应强度较培养10 d时明显增强,培养20、30、40 d的阳性细胞的免疫反应强度没有明显差异。
结论
体外培养30、40 d的视杆细胞具备细胞结构及视色素分子分布的极性特征,并有高水平的蛋白质表达能力,是发育成熟的神经元。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5, 21: 394-396) 相似文献
76.
77.
从1996年开始,笔者连续4年给中医、针灸、骨伤等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临床中药炮制学》,选修学生达数百人。在讲授过程中,我们广泛收集了听课学生的意见,不断调整讲授内容和讲课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中医专业学生选修该课程确有必要 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之一,是保证和提高临床疗效的手段和措施。中医临床医生只有系统掌握中药炮制理论,才能恰当运用各种中药炮制品,保证和提高临床疗效。我国古代的著名医学家几乎同时又都是药学家,如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等,他们亲自从事制药和医疗… 相似文献
78.
开设临床药学专业,加强临床药师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药学是以研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是药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当今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是全球性发展的大趋势,其主体是临床药师。其目的在于适应全面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促进医药有机结合,指导安全、有效、经济地合理使用药物。随着医疗体制、医院运营机制的改革。药学服务的深入,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临床药师来承担这一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9.
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保护和自我更新的机制,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祛腐生肌”理论常用于疮疡病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UC的自噬机制与中医“祛腐生肌”理论有着相互贯通之处。自噬是机体对于“腐”“生”两者的调控机制,存在双向调节关系,即自噬通过对损伤细胞或组织起到清除(祛腐)的作用,从而对机体肠道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为“生肌”提供基础和条件。基于此现状,对UC、自噬、中医“祛腐生肌”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阐述,为此类疾病的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