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综合类 | 31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眼科学 | 145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分析结晶样视网膜变性(Bietticrystallinedystrophy,BCD)患者血清中镁、钙、钾、钠及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序列病例研究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BCD患者50例纳入BCD组,另选取99位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按盲法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血清离子浓度检测,并分别行BCD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BCD组患者血清中,钙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分别为(2.323±0.092)mmol·L-1和(4.123±0.355)mmol·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t=-4.266,P=0.000;t=-4.081,P=0.000);镁离子浓度为(0.845±0.052)mmol·L-1,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镁离子浓度(0.874±0.076)mmol·L-1相比显著下降(t=2.767,P=0,006);钠和氯两种离子血清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BCD患者血清中钙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升高,镁离子浓度降低,其可能与BCD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丹参对结膜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PVR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兔结膜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地塞米松、5-氟尿嘧啶、氢化可的松作为处理对照组,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丹参作用48h后成纤维细胞增生情况。AnnexinV-FITC和碘化丙啶双染法,在流式细胞仪下测定不同浓度丹参作用不同时间后成纤维细胞的早期凋亡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丹参作用48h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丹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74~111.00g·L-1)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且呈剂量依赖关系(0.91%~79.28%)。3.47g·L-1、27.75g·L-1及111.00g·L-1丹参作用6h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67±0.97)%、(11.04±1·04)%、(20.83±1.74)%,作用24h时分别为(13.06±1.41)%、(25.68±1.21)%、(39.65±0.23)%,细胞早期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4.40±0·0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丹参作用48h后,成纤维细胞核出现阳性着色。结论丹参可以通过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方式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有望成为新的防治PVR药物。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阿魏酸作用下,出生后不同时期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动物模型(rd小鼠)血浆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动态表达特征,探讨阿魏酸对rd小鼠表达ET-1的作用特点。方法 取新出生的rd小鼠90只及C57/BL6小鼠18只,按照阿魏酸灌胃浓度的不同分成4组,0.25g? L-1组、0.50g? L-1组、0.75g?L-1组、1.00g?L-1组,每组再按照给药时间分为2周组、3周组、4周组,以上12组为药物处理组,每组各6只。相同周龄的rd小鼠各6只不作处理作为病变对照组,相同周龄的C57/BL6小鼠各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ET-1浓度。结果 2周组、3周组、4周组病变对照组小鼠ET-1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3周组、4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10)。经阿魏酸治疗后2周时,0.50g?L-1组、0.75g?L-1组ET-1水平低于病变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周时,0.25g?L-1组、0.50g?L-1组、0.75g?L-1组ET-1水平低于病变对照组,其中0.50g?L-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4周时,0.25g?L-1组、0.50g?L-1组、0.75g?L-1组ET-1水平低于病变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27、0.021)。各浓度治疗组中,仅1.00g?L-1组治疗3周和4周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9)。结论 rd小鼠在病变过程中,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RP的发生发展有关。在不同浓度阿魏酸治疗下,rd小鼠ET-1水平不同程度下降,其中0.50g?L-1、0.75g?L-1治疗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人胚胎9个月时视网膜组织结构,探讨出生前期视网膜内神经元发育特征及意义.方法 取因外伤自愿终止妊娠的9个月人胚胎2例4个眼球.1例孕周为35周,1例为36周.胎龄根据孕妇的末次月经及测量胚胎坐高而确定.每只眼球于后极部定位取材视网膜组织片4个,常规电子显微镜标本处理程序后进行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共观察视网膜样本8个.结果 胚胎9个月时,外核层内含有5~6层感光细胞,外界膜外侧散在分布直径为2~3 μm的球形膜性结构.感光细胞内节段排列紧密,其间可见含粘连小带的外界膜,内含线粒体.其外侧可见纤毛.外节段较小,其内可见少量排列欠整的盘膜结构.感光细胞为多形核,常和(或)异染色质比例接近.感光细胞轴突分支少而细,与内核层细胞间联系较少,未见典型的"突触"结构.视网膜内核层含4~5层胞体.多种胞核常和(或)异染色质密度不均,部分为分叶核,核膜清晰.内网状层内各神经细胞分枝细小,神经突起间联系较少,少见典型的"突触"结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数量较少,胞膜完整,胞浆内可见大的细胞核和粗面内质网,核膜为连续的双层膜性结构,核内以常染色质为主.视网膜内界膜为双层膜性结构,其内侧可见排列整齐的神经纤维层,表面分布直径2~3μm的微孔,其间散在4~5 μm的较大孔隙.结论胚胎9个月时,人视网膜组织各层结构已经形成.但部分细胞结构和细胞联系尚未成熟,提示此期人视网膜发育仍处于发育重塑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47.
中药单提成分对视网膜组织细胞药物干预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筛选对视网膜组织细胞具有药物保护作用的中药成分。方法:体外细胞培养,新生儿小牛视网膜细胞县液为研究对象,SFA,苦参碱,青藤碱1紫草素为处理因素,维拉帕米和神经生长因子(NGF)为处理对照,行细胞培养24小时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活性。结果:SFA对视网膜组织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苦参碱轻度促进视网膜组织细胞增殖,青藤碱,维拉帕米和NGF轻度抑制视网组织细胞增殖;而紫草素则低浓度时抑制,高浓度时促进视网膜组织细胞增殖,结论SFA,若参碱对视网膜组织细胞具有较好的药物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视网膜感光细胞的药物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变性疾病累及感光细胞 ,以感光细胞的渐进性凋亡以及死亡为结局。对感光细胞进行药物干预是治疗这类疾病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多种神经营养因子有保护感光细胞 ,延缓其凋亡的作用 ;牛磺酸是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 ,在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DHA是唯一能减少感光细胞凋亡数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种维生素以及一些蛋白质也对感光细胞有保护作用。本文就这些物质单独和 /或联合干预感光细胞作用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0.
桑椹多糖含量分离纯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为桑科植物Morus.alba .L .的干燥果穗 ,具补血滋阴 ,生津润澡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桑椹具有增强免疫、造血功能 ,并有抗肿瘤、抗衰老、保肝等作用。本文首次报道桑椹多糖的提取及测定方法 ,并对其组成进行了鉴定。1 材料与仪器WFJ-Ⅰ (72 2 )光栅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UV - 2 2 0 1型记录式分光光度。葡萄糖标准品为Pharmacia出品。桑椹子购于郑州市药材采购公司 ,并经本院曹继华教授鉴定。2 实验方法与结果2 .1 桑椹多糖的提取与精制称取桑椹 5 0 0 g ,95 %乙醇回流 3次 ,分别为 3,2 ,1h ,过滤 ,醇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