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 应用自行设计的模具制作大鼠视神经部分切断模型,并评价大鼠视神经部分切断模型的可重复性。 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15只Wistar大鼠。方法  利用模具将大鼠视神经部分切断,术后对13只大鼠行荧光金逆行标记及全视网膜拼图,使用Ret-camⅡ眼底照相观察视网膜血供情况。主要指标  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形态及分布变异。结果 视神经部分切断直接影响的视网膜与周围正常视网膜有明确分界线,标记荧光金视网膜面积比例变异系数最大值为1.85%,平均变异系数为0.67%±0.44%。Ret-camⅡ眼底照相显示视神经部分切断后,未引起视网膜供血障碍。 结论 利用新型模具器械可成功建立易于量化的重复性高的RGC继发性损伤模型。(眼科,2013,22:34-37)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瞳孔直径对人眼与模拟眼的波前像差的影响。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正常眼21例(21眼)与模拟眼。方法选择正视眼21例(21眼)作为被试者,采用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点眼放松睫状肌,通过调整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微透镜阵列数,控制瞳孔直径2.07~5.96 mm,评估间隔为0.26 mm,同时进行波差像差的测量。模拟眼作为对照。主要指标人眼和模拟眼总波前像差均方根值(t-RMS),高阶像差均方根值(h-RMS),第2~7阶分阶像差均方根值(j2~j7)。结果模拟眼与人眼波前像差RMS值均随着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高(相关系数r=0.937~0.993,P=0.000),2阶像差的变化趋势最明显。人眼高阶像差与瞳孔直径存在着线性相关性,人眼高阶像差均方根值=0.069×瞳孔直径(mm)-0.126,确定系数R2为0.7809。结论人眼高阶像差具有明显的瞳孔依赖性,并随瞳孔直径增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23.
28mg/L、5.9946mg/L、123.936mg/L.结论 三种药物均对兔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三种药物对成纤维细胞抗增殖的效应是MMC>5-Fu>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科2009年1月至2019年7月近10年青光眼手术方式的变化趋势。 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09年1月至2019年7月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科住院病例8581例(8581只眼),年龄范围1~94岁,平均年龄(50.4±24.7)岁。其中,男性4442例,女性4139例。依据临床诊断,将患者进一步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三大主要类型。其中,闭角型青光眼4471例,开角型青光眼2530例,发育性青光眼1580例。将青光眼手术分为以依赖结膜滤过泡为主要降眼压方式的外引流手术和促进房水通过生理途径引流的内引流手术,以及单纯行睫状体破坏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非引流手术。外引流手术,进一步分为外引流手术A组和外引流手术B组。其中,外引流手术A组为小梁切除术降眼压的外引流手术,外引流手术B组为外引流物(硅管、青光眼阀及EX-PRESS)植入手术组。内引流手术分为内引流手术A组和内引流手术B组。其中,内引流手术A组(基于schlemm′s管和小梁网切开术为主要方式的内引流手术),包括小梁切开术、房角切开术、schlemm′s管扩张术及小梁消融术;内引流手术B组,包括前房角分离术、前房成形术、周边虹膜切除术、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及激光小梁成型术。应用Cochra-Armitage统计学趋势检验,分析上述3种青光眼手术方式的变化趋势。 结果2009年,闭角型青光眼中外引流手术者263例,占83.4%; 2019年为89例,占30.6%。而内引流手术2009年为45例,占14.3%;2019年上涨到201例,占69.1%。2009年,开角型青光眼中外引流手术者130例,占100%;2019年为82例,占38.8%。内引流手术,从2009年无应用上涨至2019年的124例,占60.2%。2009年,在发育性青光眼中,外引流手术者9例,占95.2%;2019年为47例,占32.6%;而内引流手术者从2009年1例,占2.4%,上涨至2019年的95例,占66.0%。自2009年1月至2019年7月,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及发育性青光眼外引流手术的比例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2.13,3.05;Ptrend<0.05);内引流手术比例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2.61,3.61;Ptrend<0.05)。 结论近10余年来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科住院患者青光眼手术方式逐渐改变;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及发育性青光眼的手术方式均从外引流向内引流手术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治疗剂量的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对视神经的影响.方法将18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光凝后即刻组、光凝后10天组,每组6只,后2组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光凝参数0.25W×0.1s×200μm.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对激光光凝视网膜后视神经轴浆运输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观察视神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激光光凝视网膜后HRP反应产物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为0.1492±0.028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轴突髓鞘肿胀,轴突内神经微管数量减少.结论治疗剂量的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可对视神经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26.
李树宁  王竫华 《眼科研究》2005,23(1):104-107
Mueller细胞是视网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认为其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有支持和营养作用外,目前的研究表明Mueller细胞在视网膜神经递质的调节、视网膜中钾离子的调节、视网膜中pH值的调节以及对神经细胞的信号传递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Mueller细胞的生理功能及其在视网膜病理状态下的改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tro-indazole,7-NI)、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组织学变化,探讨NOS亚型神经原型和诱导型及其所产生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6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缺血再灌注非处理组、7-NI缺血前处理组、7-NI再灌注前处理组、AG缺血前处理组、AG再灌注前处理组及7-NI+AG处理组计八组.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诱导视网膜缺血,100分钟后,缓慢降压至正常眼内压,使视网膜再灌注.用7-NI或/和AG处理动物(腹膜腔内注射),光镜观察视网膜组织学变化,图像分析仪测量视网膜内层(IRL)、内网层(IPL)厚度及神经节细胞(RGCs)的数目.结果:缺血再灌注非处理鼠IRL和IPL厚度比正常对照鼠明显变薄(P<0.0001),RGCs层和内核层神经细胞比正常对照鼠明显减少,残留者排列紊乱,空泡形成及核固缩现象多见.7-NI缺血前处理鼠和AG再灌注前处理鼠IRL和IPL分别比缺血再灌注非处理鼠明显增厚(P<0.001),RGCs层和内核层神经细胞少数丢失,排列稍乱,偶见空泡形成.7-NI+AG处理鼠IRL和IPL分别比7-NI缺血前处理组和AG再灌注前处理鼠都增厚(P<0.001),RGCs层和内核层神经细胞排列基本整齐,偶见核固缩现象.结论:神经原型和诱导型NOS及其产生的NO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选择性NOS抑制剂7-NI和AG能够选择性抑制神经原型和诱导型NOS的活性,从而抑制NO的生成,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8.
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中主要神经胶质细胞,贯穿视网膜全层。尽管近年来针对Müller细胞功能的研究较多,但是Müller细胞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相互作用关系仍不完全清楚。目前已知生理状态下Müller细胞的许多功能和RGCs密切相关,例如Müller细胞已经证实为神经元祖细胞的来源,调节视网膜细胞间质K+水平和谷氨酸代谢,维持视网膜内能量代谢和营养支持等。在视网膜损伤时,Müller细胞相关功能对RGCs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就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视网膜中视神经的保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9.
李树宁 《眼科》2014,23(4):280-281
眼科临床型研究生教学需要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授课中眼科临床病例的引入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围绕病例进行分析,教师可围绕眼科临床病例展开需要授课的疾病相关的知识点,根据临床病例可以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从而提高临床型研究生的临床分析能力。(眼科, 2014, 23: 280-281)  相似文献   
30.
空蝶鞍综合征眼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洪涛  李树宁  王宁利  杨本涛 《眼科》2012,21(5):309-312
目的  探讨空蝶鞍综合征的眼部临床表现及预后。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经MRI检查诊断为空蝶鞍综合征的32例患者。方法  对这些患者的检查治疗资料及眼部表现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视力、眼压、眼底、视野、房角。结果 32例患者中因明显视力下降就诊者20例(62.5%)。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8者45眼,其中低于0.1者5眼,0.1~0.3者14眼,0.4~0.7者26眼。眼压在21~29 mm Hg者13眼(20.3%)。眼底检查13眼(20.3%)有视盘水肿,19眼(29.7%)有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48眼(75.0%),其中9眼有类似青光眼的视野缺损,10例患者为双颞侧偏盲。房角开放者28例56眼(87.5%),房角窄或可疑关闭者4例8眼(12.5%)。3例空蝶鞍综合征患者合并闭角型青光眼,1例合并开角型青光眼,2例合并正常眼压性青光眼。3例患者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最佳矫正视力好转。结论 空蝶鞍综合征的眼部表现可有视力下降、视盘水肿、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对于不能由眼科疾病解释而怀疑本病者,应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协助治疗。(眼科, 2012, 21: 309-3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