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1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9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68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82篇
内科学   21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24篇
特种医学   1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42篇
综合类   1033篇
预防医学   475篇
眼科学   122篇
药学   480篇
  8篇
中国医学   511篇
肿瘤学   12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脑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是一种基于内源性对比剂的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无损测量脑血流量(CBF)。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投影术(SPECT)、CT以及采用对比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相比,ASL技术具有无损、简单易行、成本低等优点,适合长期随访研究。下面就当前ASL技术在诸如脑血管疾病、脑肿瘤、阿尔茨海默病以及癫痫等脑部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2.
目的观察脑脊液淀粉样蛋白和总tau(t-tau)蛋白、磷酸tau(p-tau)蛋白等生物标志物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和非痴呆神经疾病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2例AD患者和22例非痴呆神经疾病患者脑脊液标本中淀粉样蛋白Aβ(1-40)、Aβ(1-42)、t-tau蛋白、p-tau蛋白的浓度水平。结果与AD患者相比,非痴呆神经疾病患者Aβ(1-42)、t-tau水平增高,Aβ(1-40)、p-tau水平降低。在诊断效果上,Aβ(1-40)、总tau蛋白曲线下面积较大,特异性、灵敏度均大于80%。与另一实验室结果比较,p-tau在两个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好(R2=0.950)。结论 Aβ(1-40)和t-tau在AD组与非痴呆神经疾病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用于两组间的鉴别诊断。P-tau检测方法稳定,实验室间重复性良好,适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33.
目的对四川及周围邻近地区儿童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儿童带状疱疹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季节、诱发因素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儿童带状疱疹发病的性别及季节因素不明显,大部分患儿无前驱症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大部分患儿疼痛轻微,或无疼痛症状,发病部位以肋间神经分布区最多,上呼吸道感染为儿童带状疱疹的最主要诱因,病程较短,预后良好。结论儿童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有许多不同于成人之处。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4月本院住院并拟行术后化疗的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取6个周期的AC化疗。从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于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后和化疗6个周期后的48 h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RT3D-STI监测。对照组均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及RT3D-STI监测。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和6个周期的48 h内的超声心动图及RT3D-STI检查结果。Pearson相关法分析常规超声、RT3DSTI与药物剂量的相关性,绘制RT3D-STI预测蒽环类化疗患者心脏毒性的ROC曲线。结果:研究组化疗6个周期的Em、Em/Am低于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GRS、GCS、3D-LV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化疗3个周期的GAS、GLS、LVtw、MCI低于化疗前、对照组(P<0.05);研究组化疗6个周期的GAS、GLS、LVtw、MCI低于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对照组(P<0.05)。Em和Em/Am与药物剂量无明显相关(P>0.05),GAS、GLS、LVtw、MCI与药物剂量呈负相关(P<0.05)。120例患者随访期间共22例(18.33%)患者出现心脏毒性。根据患者1年随访结果(出现心脏毒性=1、未出现心脏毒性=0)绘制RT3D-STI参数预测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的ROC曲线,结果显示MCI预测心脏毒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773~0.971),当截断值为-197.28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9、0.781;LVtw为0.842(95%CI:0.723~0.962),当截断值为10.87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8、0.797;G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95%CI:0.670~0.938),当截断值为-32.62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1、0.844;GL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0.562~0.883),当截断值为-16.76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4、0.875。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积极检测RT3D-STI参数可早期预测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风险,且是无创性检查,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50只,适应性饲养7 d,随机选择其中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40只建立COPD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使用辛伐他汀)],每组10只。采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炎性因子水平,检测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mRNA表达,并评估肺功能。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肺功能指标水平最高,其余4组由高至低依次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其中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炎性因子各指标水平和ROR-γt相对表达最低,其余4组由低至高依次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其中低剂量与中剂量组炎性因子各指标水平、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炎性因子各指标水平、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COPD大鼠有较理想的抗炎作用,其可能与药物抑制ROR-γt的表达有关,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大鼠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6.
李小亮  李君  李林  孙林林  陈扬  付爱军 《安徽医药》2020,24(8):1497-1501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 108只健康雄性清洁级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 SAH组、纳洛酮组,每组 36只。假手术组只进行造模手术不刺破血管, SAH组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成大鼠 SAH动物模型,纳洛酮组在造模成功后立即给予纳洛酮(1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每 12小时注射 1次,用药至处死的各时相点。假手术组和 SAH组采用同样方法注射同等体积的 0.9%氯化钠溶液。每组又按 6h、24 h、72 h时间点分为 3个亚组(每个亚组 12只 SD大鼠)。穿梭箱实验观察三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苏木素 ?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自噬特异性标志物 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 1轻链 3(LC3?Ⅱ)在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 SAH组 6h、24 h、72 h各时间点逃避反应次数减少[(24.83±3.24)次比(14.41±1.98)次,(25.33±2.64)次比(16.25±2.18)次,(25.16±2.82)次比(18.33±2.57)次](P<0.05),逃避反应时间增加[(3.54±0.99)s比(9.09±1.38)s,(3.55±0.84)s比(8.73±1.13)s,(3.54±0.83)s比(8.00±1.04)s](P<0.05)海马区正常神经细胞数量减少[(122.67±5.55)个比(84.25±12.63)个,(122.25±5.50)个比(75.58±11.11)个,(121.58±5.68)个7.75±10.55)个](P<0.05)表达 Beclin?1和 LC3?Ⅱ蛋白的阳性细胞数量增高[(20.50±3.45)个比(31.41±4.96)个,(20.33±2.77)个比(47.67±7.35)个,(200±3.59)个比(43.17±6.46)个;(17.08±比(6,.5,3.00)个比(27.42±3.40)个,(17.50±2.31)个比(39.83±4.67)个,(17.41±2.57)个比(31.50±4.06)个](P<0.05)。与 SAH组比较,纳洛酮组各时间点逃避反应次数增多[(14.41±1.98)次比(16.50±1.93)次,(16.25±2.18)次比(19.25±2.30)次,(18.33±2.57)次比(22.50±2.20)次](P<0.05),逃避反应时间减少[(9.09±1.38)s比(8.05±1.24)s,(8.73±1.13)s比(6.56±1.09)s,(8.00±1.04)s比(5.36±0.97)s](P<0.05)海马区正常神经细胞数量增多[(84.25±12.63)个比(94.75±11.06)个,(75.58±11.11)个比(84.50±9.21)个,(67.75±10.55)个比.33±9.88)个](P<0.05)表达 Beclin?1和 LC3?Ⅱ蛋白的阳性细胞数量增高[(31.41±4.96)个比(77,(36.17±4.06)个,(47.67±7.35)个比(57.58±6.68)43.17±6.46)个比(52.75±7.35)个;(27.42±3.40)个比(30.92±4.19)个,个,(,(39.83±4.67)个比(48.33±5.66)个,(31.50±4.06)个比(38.58±5.40)个](P<0.05)。结论纳洛酮的干预可适度激活 SAH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的表达,并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对于甲状腺术后患者,经验性给药并不能准确预测术后最佳初始剂量,为提高术后患者初次随访时甲状腺功能达标率,我们之前的研究基于患者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建立了一个预测左甲状腺素(L-T4)剂量的回归方程模型,现对这一回归方程进行准确性验证。方法:选取于我院行甲状腺全切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回归方程计算L-T4初始剂量,对照组常规经验性给药。4~6周后,患者复查甲状腺功能,并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调整L-T4剂量直至患者TSH抑制水平达标。临床药师观察患者达标情况,并记录患者初次随访达标情况、达标时间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数据等。结果:实验组初次随访达标率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同时实验组过量患者比例明显减少(20.3% vs 57.3%,P<0.05),2组剂量不足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同时,我们发现回归方程对于BMI在正常范围的患者效果更显著,而在超重患者中,并不优于经验性给药。结论:我们的回归方程模型较好的预测了DTC患者初始剂量,明显提高了患者达标率,并显著降低了过量患者比例。但对于超重患者的准确性一般,我们根据患者研究结果对回归方程模型做了修正,进一步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B型超声(B超)及CT双导向在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患者的20个肝肿瘤病灶,在B超和CT双导向下行RFA。首先在B超导向下穿入RFA针,使其接近病灶,再于CT导向下精确定位完成RFA。结果20个肝肿瘤病灶均在双导向下精准穿刺成功,顺利完成RFA,而且操作时间短。经治疗的20个肝肿瘤病灶在术后随访复查期间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未见有明显肿瘤残存。15例患者均未出现RFA治疗的相关并发症。结论 B超和CT双导向下的经皮肝穿RFA,可以更精准地完成在B超下显示欠完整或欠清晰的肝肿瘤RFA,较单CT导向下的RFA,其减少了穿刺步骤及提高了穿刺的精准性,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60钴辐照法对生物羊膜中污染的人免疫缺陷病毒灭活效果。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对辐照法灭活生物羊膜中人工污染HIV-1ⅢB病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辐照剂量为25 k Gy处理,可使污染在生物羊膜制品的HIV-1ⅢB病毒滴度下降6.5个log以上。处理后生物羊膜制品经细胞培养盲传三代,均未出现细胞病变。结论 25 k Gy辐照法能够完全灭活生物羊膜产品中污染的人免疫缺陷病毒。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观察不同蛋白饮食含量对腹膜透析(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7例PD患者随机分为低蛋白组、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实际完成56例,其中低蛋白组17例、中蛋白组20例、高蛋白组19例。各组患者均实施饮食干预,低蛋白组的蛋白质摄入量0.8g/(kg·d),中蛋白组的蛋白质摄入量0.8~0.12g/(kg·d),高蛋白组的蛋白质摄入量0.12g/(kg·d)。连续随访6个月,采用KDQOL-SFTM1.3量表作为调查工具进行随访前后的生活质量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各维度评分相比较,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在SF-36评分及其所属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维度,以及KDTA评分及其所属的症状与不适、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工作状况、睡眠、社会支持、医护人员鼓励、患者满意度、总体健康评估,及量表总评分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的SF-36评分及其所属的生理健康维度,以及KDTA评分及其所属的症状与不适、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工作状况、睡眠、医护人员鼓励、总体健康评估,及量表总评分方面均较低蛋白组有显著改善(P0.05);而中蛋白组除在肾病给生活带来负担维度的改善作用不如高蛋白组外,其余各维度的改善程度与高蛋白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D患者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8~0.12g/(kg·d)即可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其获益程度与高于0.12g/(kg·d)蛋白摄入量的患者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