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14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5篇
  1篇
中国医学   11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壳聚糖纳米载体提高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免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通过制备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的壳聚糖纳米载体,提高其免疫活性.方法:复凝聚方法制备壳聚糖-免疫核糖核酸纳米粒,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Zeta电位/粒度分析仪观察测定壳聚糖-免疫核糖核酸纳米粒形态、粒径和表面电位;核糖核酸酶(RNase)保护试验观察壳聚糖对包裹的iRNA的保护作用;白细胞黏附抑制(LAI)试验测定壳聚糖-免疫核糖核酸纳米粒免疫活性.结果:壳聚糖与iRNA形成表面带正电荷的纳米粒,iRNA未被RNase的降解,白细胞黏附抑制率增高.结论:壳聚糖纳米载体提高了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2.
儿童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发病后未彻底治疗而致,属于中医“慢乳蛾”、“石蛾”范畴。常规扁桃体剥离术和挤切术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手术方法,直至20世纪末均被作为标准的扁桃体切除术来应用。而电外科切除术一经问世即得到广泛支持,因为它可同时实现切割和止血。作者自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比较电刀凝切法与常规剥离法在儿童扁桃体手术中的优缺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双对吻挤压(DK crush)和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311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入DK crush组(n=155)和经典挤压组(n=156),随访时间8个月.一级及二级终点分别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和血管直径再狭窄及晚期丢失.结果 DK crush组糖尿病患者较多.经典挤压组及DKcrush组最终对吻扩张(FKBI)成功率分别为76%和100%(P<0.001).DK crush术式的不足包括造影剂用量大(P=0.04)、球囊数量多(P<0.01)、手术时间长(P<0.001),但是对吻扩张不满意率显著减少(27.6%比6.3%,P<0.01).临床随访率为100%,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率为82%.经典挤压组累计再狭窄率为32.3%,而DK crush组为20.3%(P=0.01),经典挤压组分支血管再狭窄率高(24.4%比12.3%,P=0.01),而两组间主干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的累计MACE发生率为24.4%(FKBI失败组为35.9%,FKBI成功组为19.7%),显著高于DK crush组(11.4%,P=0.02).经典挤压组血栓栓塞率为3.2%(FKBI失败组为5.1%,FKBI成功组为1.7%),而DK crush组为1.3%(P>0.05).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无靶病变血运重建生存率为75.4%(FKBI失败组为71.2%,FKBI成功组为77.6%),而DK crush组为89.5%(P=0.002).结论 DK crush可能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扬州市琼花观社区55岁以上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个人健康档案,逐步尝试与大型综合性医院联网,并且建立网络信息平台,从而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的共享。同时通过分析个人健康档案,明确本社区老年人不同的健康状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防未病意识,有利于加强慢性病的防治。通过制定完整的双向转诊流程及规范,建立社区-医院间的双向转诊模式,将有效分流患者,缓解大中型医院医疗压力,进一步促进社区卫生的持续发展。通过加强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提高社区医生对慢性病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对有序管理社区老年慢性病,降低病死率,控制致残率有一定的作用。课题通过研究扬州市慢性病的医保报销政策,并到社区医院实地观察,发现现有医保政策存在支付范围有限、报销制度单一、取药数量有限等不足,对此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慢性病医保费用的报销制度,指导并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费用,使医疗保险更加倾向于社区卫生服务,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小鼠脑脊髓炎病毒RT-PCR方法并对方法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根据NCBI发表的TMEV GD VII株(GI:62039)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建立RT-PCR方法,验证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脑腔接种方式感染9只BALB/c小鼠,感染后第6天采集动物的脑、心、肝、脾、肺、肾、盲肠内容物和血清等样本,用建立的方法进行检测;同时检测100份小鼠盲肠内容物样本,对方法进行初步应用。结果 以GD VII RNA为模板,建立的RT-PCR方法能够扩增出约371bp的单一目的条带,敏感性验证显示能够检测到的最低GD VII cDNA量为0.69pg/μL;以脑心肌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小鼠诺如病毒及正常小鼠脑组织为对照进行方法特异性验证,均未出现目的条带。脑腔接种感染小鼠,所有小鼠在接种第3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后肢麻痹等症状,其中2只小鼠于第5天死亡;采集心、肝、脾、肺、肾、脑、盲肠内容物及血清等样本进行检测,所有小鼠的脑组织均检测到GD VII RNA,而其他组织均未检测到;对100份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建立的TMEV GDVII株RT-PCR方法能够高效的检测小鼠组织中的病毒感染,可作为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PD大鼠模型的精神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6-OHDA分别建立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从行为学角度(旋转实验),观察姜黄素预处理对6-OHDA制备的PD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并通过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细胞活性氧物质(ROS)以及检测细胞中Caspase-3的含量变化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1动物模型:PD模型组大鼠旋转圈数明显增加(平均316 r/30 min),与空白组(0 r/30 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姜黄素预处理后,大鼠旋转圈数明显减少(206 r/30 min),与PD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模型:姜黄素可以通过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阻断由6-OHDA所导致的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的下降,抑制细胞内ROS水平;也可以通过抗凋亡的作用减轻Caspase-3的活化。结论姜黄素对6-OHDA制备的PD大鼠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等机制来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蛙皮素对人永生细胞系 (GES 1)生长的调节和作用机制。方法 ①分子水平观察GES 1细胞胃泌素释放肽 (GRP)受体mRNA的表达。②利用受体化学交联和细胞膜组织化学法观察GRP受体蛋白表达。③观察不同浓度的蛙皮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GES 1细胞生长的影响。④观察蛋白激酶C (PKC)抑制剂对蛙皮素促进GES 1细胞作用的影响。⑤观察蛙皮素作用GES 1细胞后 ,细胞内三磷酸肌醇 (IP3 )和PKC活性以及观察蛙皮素对此细胞系作用后GRP受体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①GES 1细胞表达GRP受体mRNA ,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明表达特异性mRNA。②GRP受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 75× 10 3 ,该受体位于细胞膜。③蛙皮素可促进此细胞生长 ,而蛙皮素特异性受体拮抗剂可抑制此促生长作用。④蛙皮素对该细胞的促生长作用可被PKC抑制剂所抑制。⑤蛙皮素可引起细胞内IP3 含量显著增加以及引起细胞内PKC活性自细胞质向细胞膜转移。⑥蛙皮素作用GES 1细胞后可引起GRP受体mRNA表达增加。结论 此研究证明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 1表达GRP受体mRNA和蛋白。蛙皮素对GES 1细胞的促生长作用是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 ,引起细胞内IP3增加和PKC活性转移来实现的。蛙皮素作用后引起该细胞GRP受体mRNA表达量增加 ,说明蛙皮素对其自身受体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态和两种常用诊断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的准确性,方法:用培养、组织学、^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 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四种方法同时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进行Hp感染的诊断,以培养和组织学联合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估^14C-UBT和RUT的准确性,以非手术者作对照,评估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Hp感染率。结果:3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Billroth Ⅰ或17例和BillrothⅡ式20例)的Hp总阳性率为29.7%,BillrothⅠ式(29.4%)和Ⅱ式(30.0%)患者间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RUT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57.7%,准确性为62.2%,^14C-UBT敏感性为63.6%,特异性为100.0%,阴性预示值86.7%,。对照组Hp阳性率为71.4%。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Hp感染率低,RUT特异性低,^14C-UBT敏感性低,因此均不适用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Hp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束流匹配的加速器进行计划设计,比较计划参数,验证交叉执行的差异及通过率,验证束流匹配的可行性及可靠性。选取头颈、胸部和腹盆部共15例病例,分别设计Clinac iX和Trilogy两个不同治疗机的三维适形计划(3D-CRT);另选头颈、胸部和腹盆部共15例病例,分别设计两个不同治疗机的调强计划(IMRT)。比较相同计划类型不同治疗机的计划差异,评价指标包括靶区PTV的D98%、D2%、Dmax,晶体Dmax、脑干Dmax、左右肺V5 Gy、双肺V20 Gy、脊髓Dmax、膀胱D50%、小肠D2 cc、股骨头V40 Gy等危及器官及治疗机跳数MU。并对治疗机执行计划进行点剂量和面剂量验证。PTV的D98%、D2%、Dmax剂量差异最大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0.52%±0.30%、0.53%±0.45%、-0.55%±0.17%,危及器官剂量差异最大平均值为膀胱D50%(0.94%±0.84%);Clinac iX和Trilogy治疗机执行所有计划的最大绝对剂量偏差分别为2.36%和-2.80%。MatriXX和PV的γ验证通过率结果平均值分别在97.00%和96.00%以上,Clinac iX最小值为95.40%,Trilogy最小值为95.90%。两台经过束流匹配的治疗机之间交换执行计划的剂量学偏差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各项参数能精准执行,必要时可以在两台治疗机之间交换执行计划,保证病人放疗疗程完整。  相似文献   
20.
便秘患者口服磷酸钠与聚乙二醇的肠道准备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口服磷酸钠与聚乙二醇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5月至10月期间,连续收集100例符合研究要求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磷酸钠(A组,49例)和聚乙二醇(B组,51例)作肠道清洁准备.内镜医师单盲法记分判断肠道清洁程度.并在用药前后分别监测血压和心率,检测血钙、血磷、血细胞压积、电解质及肾功能等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记录患者药物服用量、口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观察使用药物的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 A组中2例患者因结肠镜诊断为恶性肿瘤伴肠腔狭窄而被剔除,其余患者均完成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内镜诊断及基础便秘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优于B组(0.96±0.07比1.52±0.08,P=0.0411),肠道气泡少于B组(1.04±0.08比1.48±0.09,P=0.0314),排便总次数多于B组患者(8.90±0.97比7.69±0.93,P=0.219).A、B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总体不适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口感及愿意再服率等亦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药物完全服用率高于B组(98%比90%,P=0.0335).A组患者中4例出现一过性的血磷增高(8.5%),但均无任何症状且未伴随低血钙发生.结论 对于慢性便秘患者,与标准聚乙二醇相比,磷酸钠是耐受性高且更为有效的肠道清洁剂. 于B组(1.04±0.08比1.48±0.09,P=0.0314),排便总次数多于B组患者(8.90±0.97比7.69±0.93,P=0.219).A、B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总体不适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口感及愿意再服率等亦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药物完全服用率高于B组(98%比9 %,P=0.0335).A组患者中4例出现一过性的血磷增高(8.5%),但均无任何症状且未伴随低血钙发生.结论 对于慢性便秘患者,与标准聚乙二醇相比,磷酸钠是耐受性高且更为有效的肠道清洁剂. 于B组(1.04±0.08比1.48±0.09,P=0.0314),排便总次数多于B组患者(8.90±0.97比7.69±0.93,P=0.219).A、B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总体不适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口感及愿意再服率等亦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药物完全服用率高于B组(98%比9 %,P=0.0335).A组患者中4例出现一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