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2篇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应用高强度超声波技术,可使治疗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不切皮可治疗深部肿瘤,达到无创效果[1]。但因治疗时间较长,此方法治疗时可产生局部温度升高,进而全身体温增高,有报道93%的患者术中发生体温增高[2]。高体温往往会导致机体高代谢,进而诱发一些严重事件,特别是对于一些肝癌晚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关于  相似文献   
362.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26例6年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方法]自1998年9月~2007年12月,应用SBCharit啨Ⅲ型假体对29例患者施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对其中获得平均6.9年(3~9年)随访的26例30个节段假体进行疗效评价分析。26例患者中,男25例,女1例;平均年龄44.2岁(38~59岁);腰椎间盘退变性病变3例,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2例。VAS疼痛评分术前平均9.1分,Oswes-ty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6.4分。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经腹壁前路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22例行单节段置换,其中L4、58例、L4、5,L5S116例;二节段4例,均为L4、5和L5S1。本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疼痛VAS评分:术后1、3、6和12个月分别为3.7、3.2、3.0和2.5分,2年时2.3分,末次随访时2.0分;Oswesty功能评分:术后1个月27.7分,术后3年9.7分,末次随访时7.4分,活动度:末次随访时1例活动度减小(4°),其余患者均有活动度,平均5.6°。所有患者术后无假体移位、松动和下沉;1例患者术后尚满意,总满意率96%。[结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63.
目的探讨兔急性失神经骨骼肌再生修复的T2值-时间曲线变化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44只新西兰兔挤压右侧坐骨神经建立腓肠肌再生模型,于不同时间段行MRI扫描,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失神经腓肠肌48h他值开始升高[T2=(32.49±0.98)ms],5周达高峰[T2=(50.62±1.75)ms],6周歼始降低[T2=(45.41±1.39)ms],10周他值大部分恢复正常[T2=(31.73±0.73)ms]。12值48h至9周均高于假手术侧(F=13.00~694.12,P〈0.05)。光镜下,失神经腓肠肌24h细胞间质轻度水肿,48h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1~5周主要表现为局部毛细血管持续扩张、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肌肉变性。6~7周毛细血管较前缩小,间质水肿减轻。8~10周毛细血管逐渐恢复正常大小,肌纤维横截面积较前增大。他值升高主要由于失神经肌肉间质水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T2值降低与血管恢复正常、间质水肿减轻、肌纤维修复相一致。结论T2值动态测量可反映失神经骨骼肌再生修复的病理变化,MRI可作为评价失神经骨骼肌再牛的敏感、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64.
1.5TMR兔坐骨神经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b值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1.5T MR兔坐骨神经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的最优b值。方法 采用400~1400 s/mm2之间的6个不同b值对10只新西兰兔在1.5T MR上行32方向DTI,并进行纤维束示踪重建,测量并评价不同b值下纤维束数量、平均长度、FA、ADC、SNR,并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对总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b=1000 s/mm2时纤维束数量和平均长度均高于其他b值,成像质量在6个不同b值图像中为最佳,与其他b值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b值下纤维束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和SNR随b值升高而下降。结论 1.5T MR兔坐骨神经DTI纤维束示踪成像的最优b值为1000 s/mm2。  相似文献   
365.
Objective To synthesize a small size and super-sensi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nano-contrast agent for preliminary animal experiment an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for its use in molecular imaging studies.Methods Polyethylene glycol (PEC) was used for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ε-caprolactone(CL), and amphiphilic PEG-b-PCL block polymer was prepared by self-assembly technique.Single particle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SPIO) was loaded at the hydrophobic core of PEG-b-PCL to develop a nano-contrast agent.The particle diameter and SPIO-loading density were respectively determin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Echo multiplanar sequence was used for T2 value test, with transverse relaxation rate R2 computed.Meanwhile, magnetic properties were tested.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via caudal vein of Balb/c nude mice, the distributions and circulation time of this nano- particle were analyzed using MRI scanner at before injection and lh, 3h, 6 h, 12 h and 24 h after injection.Results The micelle diameter was around (38+3) nm and the content of Fe3O4 (wt%) was 37.0%.The transverse relaxation rate R2 was 110 Fe(mmol/L)-1 ·s-1.Superparamagnetism was observed in magnetic property test.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the nano-particl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iver with a long circulation time.Signal intensity at 1 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before injection (120±32 vs 4986±0, P<0.05) , and then decreased to (88±28) at 24 h (P<0.05).Conclusion The nanometer micelle loaded with single SPIO particle demonstrates its potential as a powerful MRI contrast agent for molecular imaging studies because of its small size and high 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366.
目的 探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腹腔化疗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 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184例,根据术后不同化疗途径分为静脉化疗组(IVC)和腹腔化疗组(IPC).两组化疗方案相同:紫彬醇+顺铂.均给予6~8个疗程化疗,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的毒副反应、疗效和预后. 结果 IPC组和IVC组有效率分别为92.6%和8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IPC组为48.9%,IVC组为6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时间:IPC组24个月,IVC组1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中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率:IPC组为10.7%,IVC组为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毒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腔化疗并不能提高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疗效,但能够延长其复发时间,临床应用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67.
HSCT肺动脉造影联合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SCT肺动脉造影联合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的技术.方法 本研究收集4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按间接法下肢静脉CTV延时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用对比荆跟踪技术(SureStar),先进行MSCT肺动脉造影,然后行下肢静脉造影扫描,A组延迟180~210s扫描:B组延迟240~270s扫描.扫描后分别测量髂总静脉、股静脉、胴静脉的强化CT值.结果 40例患者肺动脉均显示清晰.A组髂总静脉CT值平均为115.4 5±12.95Hu,股静脉CT值平均为110.05±10.8 2Hu,腘静脉CT值平均为121.85±17.37Hu;B组髂总静脉CT值平均为103.05±13.50Hu,股静脉CT值平均为103.05±8.8 3Hu,腘静脉CT值平均为111.30±11.79Hu.A组与B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静脉内的造影剂浓度高于B组.诊断肺栓塞18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栓10例.结论 MSCT肺动脉造影联合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时,应用对比荆跟踪触发扫描技术(SureStar)肺动脉显示良好,延迟180~210s扫描能获得更好的下肢静脉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368.
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具有知识量庞大、新技术、新知识日新月异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优秀的素质,最终达到自己寻找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本领。PBL与CBS教学已逐渐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在培养具有知识、能力及素质兼备的综合型人才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69.
背景:弥散张量成像及神经纤维束示踪的出现为外周神经细微结构的显示及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的:前瞻性分析健康成人大腿近段坐骨神经纤维束示踪、弥散张量成像的可行性及最佳成像参数。 方法: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技术对28名健康志愿者双侧坐骨神经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及神经纤维束示踪,b值分别为1 200,1 400,1 600 s/mm2。 结果与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及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功者26名,成功率93%,神经纤维束示踪图上能清晰显示近段坐骨神经,与T1WI上解剖图像融合较好。两侧坐骨神经具有相同的弥散特征:随着b 值增加,信噪比逐渐减少,b值为1 200 s/mm2,信噪比值最大为142.72±32.25,神经纤维束长度最长,所占体素最大,但不同b值的弥散张量参数无差异(P > 0.05),且两侧坐骨神经弥散张量参数无差异。说明正常成人大腿近段坐骨神经的弥散张量成像及经纤维束示踪是可行的,可清晰显示坐骨神经走行及弥散特征;最佳b值为1 200 s/mm2。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坐骨神经;磁共振成像;神经纤维束示踪术;成年人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9.030  相似文献   
370.
【摘要】目的:比较快速自旋回波扩散加权成像(TSE-DWI)与平面回波(EPI)DWI对肺部孤立性实性病灶的成像质量,探讨TSE-DWI在肺部孤立性病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肺孤立性实性病变患者分别行TSE-DWI及EPI-DWI扫描(b=600s/mm2),测量并比较两个序列图像上病灶的信噪比、病灶及脊髓的ADC值、变形率、成像效率及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TSE-DWI序列的病灶成像效率为100%(40/40);EPI-DWI的成像效率为90%(36/40),4例病灶的图像变形严重,无法测量其ADC值。TSE-DWI序列上脊髓的ADC值高于EPI-DWI序列(P<0.01)。病灶在TSE-DWI上的ADC值高于EPI-DWI序列(P=0.007)。病灶在TSE-DWI上的变形率明显低于EPI-DWI序列(P<0.01)。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TSE-DWI序列中39例为3分、1例为2分,EPI序列中主观评分19例为3分、17例为2分、4例为1分(图像变形无法测量),两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SE-DWI的病灶变形率、成像效率及主观评分均较EPI-DWI序列高,可作为胸部孤立性病变的常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