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60篇
预防医学   7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小切口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式缝合术,小切口组则予以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术。比较两组围术期基本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时治疗效果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小切口组治疗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小切口组切口感染或皮缘坏死、延迟愈合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患者跟腱粘连、腓肠神经损伤、再断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应用于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高眼压患者眼压波动期间的眼压变化量与等效球镜变化量、裸眼远视力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LASIK术后高眼压患者15例(28眼),男7例、女8例,年龄18 ~ 35岁.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Canon公司的TX-F)、波前像差仪(VisionX公司的WaveScan)、标准对数视力表分别检测患者高眼压及随后的正常眼压条件下的眼压、屈光状态、裸眼远视力.计算患者眼压波动期间的眼压、等效球镜、裸眼远视力变化量.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眼压变化量与等效球镜变化量、裸眼远视力变化量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LASIK术后眼压波动期间患者的眼压变化量为(11.7 ±4.6)mmHg(1 kPa=7.5 mmHg)、等效球镜变化量为(-0.049±0.378)D、裸眼远视力变化量为(0.061±0.050)Log MAR.眼压变化量与等效球镜变化量之间的相关和回归关系为:Pearson相关系数为-0.513(P=0.005);回归方程为y=0.448-0.042x(F =9.286,P<0.05).但眼压变化量与裸眼远视力变化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LASIK术后中等程度眼压波动可能引起屈光状态变化,且眼压变化量与等效球镜变化量具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3.
褪黑激素 (MEL )是由松果体和视网膜在暗环境中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 ,其合成和分泌状况与昼夜节律有关。近来发现其具有调节炎症因子表达和抑制免疫变态反应、抗氧化剂和抗自由基功能 ,但对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则尚不确定。Sacco等发现 MEL 可将经脂多糖作用小鼠的血清 TNF水平下调 5 0 %~ 80 % [1 ]。William s等则认为 MEL 并不能改变脂多糖作用小鼠巨噬细胞中 TNF、IL- 6和活性氧的含量 [2 ] 。目前认为急性肺损伤的主要机制是氧自由基、炎症因子的作用和血小板的激活。为了评价 MEL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 ,作者选用…  相似文献   
84.
为探讨氯化甲基汞 (MMC)对发育大鼠脑组织核因子 kappa B(NF- k B) DNA结合活性的影响 ,采用凝胶移位法可见发育大鼠的大、小脑核蛋白提取物与 k B探针结合 ,对照和实验组均有 2条结合带。出生后 3天大鼠的大、小脑核蛋白提取物中 NF- k B DNA结合活性高于出生后 7天者。提示在发育大鼠脑中 NF- k B对发育起一定作用。宫内接触 MMC后出生 3和 7天的大脑核蛋白提取物中 NF- k B 和 NF- k B DNA结合活性低于对照组 ,而小脑中的 NF- k B 和 NF- k B DNA结合活性则高于对照组。在体外结合反应体系中 ,随着 MMC剂量的增高可增强大、小脑核蛋白提取物中 NF- k B DNA结合活性。提示接触MMC后大、小脑神经细胞反应能力不同 ,小脑中 NF- k B被激活。  相似文献   
85.
伤后半年是长期外伤性昏迷患者促醒治疗的关键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治疗和促醒长期昏迷患者方法。方法 我科近期治疗了5例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患者深昏迷呈持续状态,格拉斯哥昏迷分级均在6分以下。入院后给予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组织循环、促进脑组织代谢、营养脑神经治疗,超大剂量中枢神经兴奋药纳洛酮、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2~5个月期间完全清醒。结论 我们认为损伤时间在6个月之内常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内恰当有效的治疗可以使部分昏迷的患者早日清醒。如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措施,患者病情将会加重,持续昏迷而进入到难以清醒的植物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与A超测量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的差别。方法在我院行屈光手术的病例中随机抽取363例共726眼,对其在术前用OrbscanⅡ与A超测量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OrbscanⅡ系统测量角膜中央平均厚度为(547.58±31.45)μm,A超测量结果为(534.80±30.8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rbscanⅡ系统测量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3.06±0.28)mm,A超测量结果为(3.24±0.3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rbscanⅡ给我们提供了全面的角膜整体资料,但其测量值与A超测厚仪所测值有差别,尚不能完全替代A超,在临床工作中应将两者互相结合,互为参考。  相似文献   
87.
目的调查成都市城乡居民主要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人群知晓现状及城乡差异。方法于2010年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成都市城市和农村社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入户调查方式,调查18岁以上人群共3568例主要CVD(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患病状况。结果①城市居民主要CVD人群知晓现况均高于农村,P<0.05。②文化程度越高,主要CVD的人群知晓率呈越低趋势,大、中专以上人群最低。③相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中,城市知晓率高于农村。结论本地区CVD人群知晓率较低,农村地区为甚。因此,本地区CVD防治的重点是农村地区,应重视中专/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群的健康教育和CVD筛查。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中药红丝线草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红丝线草干预后,分别测量大鼠血清AST、ALT、HA、LN含量,肝脏常规制片并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红丝线草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ST、ALT、HA、LN含量(均P<0.05),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红丝线草高、中剂量组中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红丝线草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比较黄芪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单纯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VB IV)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纯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较单纯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0.
采用本院经络物理室研制的JL—I 型经络失衡仪,对患者12经原穴电阻值作治疗前检测,针刺后放灸盒于小腹20min 后再检测观察即时疗段30例,总有效率9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