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子痫患者剖宫产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前子痫抽搐控制后 6小时内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产前子痫抽搐控制后需行剖宫产的 5 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各 2 6例。治疗组剖宫距末次抽搐时间小于 6小时 ,对照组剖宫产距末次抽搐时间 6~1 2小时。观察术中、术后子痫产妇的病情变化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两组子痫产妇的病情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 ,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为 2 9% ,治疗组新生儿窒息率为 1 5 %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子痫抽搐控制后 ,尽早剖宫产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对子痫患者病情恢复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雌二醇及雌二醇联合孕酮对去卵巢雌性大鼠萘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卵巢切除组、雌二醇组(卵巢切除加雌二醇替代治疗组)、雌二醇加孕酮组(卵巢切除加雌二醇和孕酮替代治疗组).术后2周各组均用萘混悬液灌胃并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观察各组大鼠晶状体变化;灌胃6周后处死大鼠,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浓度,免疫组化(S-P)法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雌二醇组、雌二醇加孕酮组以及对照组晶状体浑浊程度较卵巢切除组轻,出现时间晚;雌二醇组和雌二醇加孕酮组血清雌二醇与孕酮水平接近对照组(P>0.05);除卵巢切除组外,3组间Bcl-2蛋白和Bax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切除组血清雌二醇与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1),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较其余3组低,Bax蛋白表达阳性率则较其余3组高(P<0.05).结论 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雌二醇对萘处理去卵巢雌性大鼠晶状体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雌二醇可能通过下调Bax蛋白表达和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LECs的凋亡而阻止晶状体混浊.  相似文献   
53.
背景:抗氧化作用可能是雌激素对晶状体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但此机制的具体途径目前仍不明确,同时临床上常用的几种雌激素替代治疗方法对晶状体氧化损伤的影响至今少见报道。 目的:观察雌二醇及其联合孕酮对萘诱导去卵巢雌性大鼠晶状体氧化损伤模型中晶状体混浊情况、晶状体氧化防御系统、脂质过氧化产物及可溶性蛋白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二醇组、雌二醇+孕酮组,后3组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2周,4组均用萘混悬液灌胃,定期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观察各组大鼠晶状体变化;灌胃6周后检测晶状体氧化防御系统、脂质过氧化产物及可溶性蛋白水平,测定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雌二醇组、雌二醇+孕酮组及假手术组晶状体混浊程度轻,出现时间晚,而晶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血清雌二醇与孕酮水平增高(P  < 0.05或P < 0.01),丙二醛水平降低(P < 0.05)。结果证实,雌二醇及其联合孕酮两种替代治疗方法对萘诱导去卵巢雌性大鼠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晶状体氧化防御系统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形成并维持可溶性蛋白的水平有关,抑制晶状体的氧化损伤是雌激素替代治疗发挥晶状体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4.
刘珏  李平华 《眼科研究》2009,27(11):1054-1056
特发性视神经炎(ION)是一种神经眼科的常见疾病,严重威胁视力。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治疗方法众多,疗效不一。目前研究发现钾离子通道如Stichodactyla helianthus peptide(ShK)和TRAM-34参与了ION的免疫发病过程。控制炎性细胞上钾离子通道为ION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就ION自身免疫性炎性细胞上钾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明确其病因,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5.
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是目前唯一一种在成熟阶段还具有生长能力的特殊类型的胶质细胞,是继神经干细胞和雪旺细胞之后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一种新型细胞。它的生物学性能广泛,不但对神经元具有支持、营养、引导及促进存活的作用,而且能够改善受损轴突生长的环境,使其避免接触周围环境中不利于再生的因素,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OECs是目前神经外科和眼科用于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之一。现就近年来OECs在眼科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6.
雌激素受体在大鼠晶状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ERα和ERβ在大鼠晶状体的分布特点,探讨雌激素受体在晶状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及雌激素对晶状体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大鼠10只(20眼),雌雄各5只,制作由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眼球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种属特异性抗体(兔抗大鼠ERα和羊抗大鼠ERβ抗体),分别观察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在雌、雄大鼠晶状体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ERα和ERβ免疫阳性反应物存在于大鼠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和部分较新形成的晶状体纤维的细胞核及少量胞质中,而中央部和周边部晶状体上皮细胞、晶状体囊膜及老化晶状体纤维内未见有阳性反应物。相同部位两种受体阳性细胞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大鼠间两种受体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性大鼠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和部分较新形成的晶状体纤维中存在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提示雌激素参与两性晶状体生理活动的调节,直接的受体介导可能是雌激素发挥晶状体保护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7.
李平华 《国医论坛》2021,36(4):10-13
结合《内经》原文,分析了经脉病根据一盛、二盛、三盛的脉诊盛衰,确定病变经脉取穴原则、方法、个数、针刺频率、取穴规律,以及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取穴方法,并详细论述了阴阳表里经盛衰、陷下则灸之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阿霉素药物缓释系统(ADM-DDS)对兔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PCO)的抑制作用及其毒副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自制聚乳酸(PLA)为载体的眼内植入型ADM-DDS,内含ADM 22μg。采用兔眼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动物模型,术中将ADM-DDS植入15只兔眼晶状体囊袋内。术后临床常规检查,第4周行病理组织学及电镜检查。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减轻(t=2,P<0.01),Soemmering环面积减小(t=20.51,P<0.01),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细胞核固缩坏死,胞浆凝集、空泡变性。两组之间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密度以及光镜下角膜、虹膜、睫状体、视网膜组织均无差异。结论 兔眼内植入ADM-DDS通过ADM缓释作用抑制了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RLECs的增殖。ADM-DDS对兔眼角膜、虹膜、睫状体及视网膜无明显毒性。以PLA为载体的DDS将有可能成为临床上药物预防PCO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Ahmed引流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1例(63眼)难治性青光眼的病人施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手术,随访24月观察术后的眼压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月,63眼的眼压变化从术前眼压(43.53±6.42) mmHg 降到(16.29±4.02) mmHg,成功率达到88.9%;而随访达12月的有44例,这部分病人术后眼压平均为(17.16±5.05) mmHg,成功率达84.1%。术后并发症包括浅前房、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引流管内口堵塞、引流管与角膜接触等等。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手术是难治性青光眼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0.
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大腿前外侧部皮瓣,该皮瓣被广泛应用于四肢、头面颈部、躯干、会阴等部位畸形缺损的修复。该皮瓣移植成活的关键是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所以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较为特殊和复杂。我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50例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均采用股前外侧肌游离皮瓣修复创面,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及术后早期康复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