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评价后Tenon's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6例(27眼)行后Tenon's注射曲安奈德40mg,于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检查视力、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berence tamography,OCT)、眼底荧光造影等项目.结果 术后平均视力明显改善,术前平均视力是4.25±0.39,术后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平均视力分剐为4.40±0.34、4.54±0.33、4.61±0.28、4.58±0.27,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平均视力相比均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平均厚度、黄斑3.45 mm直径平均体积及6 mm直径平均体积分别是(411.58±22.08)μm、(3.84±0.13)mm^3和(10.51±0.35)mm^3,术后1个月分别是(299.33±17.94)μm、(3.21±0.12)mm^3和(9.26±0.31)mm^3,2个月分别是(259.13±13.74)μm、(2.98±0.91)mm^3和(9.04±0.28)mm^3,4个月分剐是(292.92±25.61)μm、(3.13±0.16)mm^3和(9.19±0.34)mm^3,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相比有下降趋势,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2个月平均眼压升高,和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所有患者除眼压升高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Tenon's注射曲安奈德是一种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有效、安全手段. 关  相似文献   
12.
盐藻素与维生素E联合改善化疗免疫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藻素与维生素E联合作用对荷瘤小鼠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乌拉坦诱导昆明种小鼠肺腺瘤模型,放疗后通过给予不同组合剂量的盐藻素与维生素E,观察其对荷瘤小鼠化疗后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IL-2)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盐藻素与维生素E联合后,对荷瘤小鼠化疗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具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可提高荷瘤小鼠CD3+和CD4+百分比、CD4+/CD8+比值,降低CD8+,尤其中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各剂量组均可促进化疗小鼠IL-2的表达和产生,尤以中剂量组IL-2增加量最多(P〈0.05)。结论盐藻素与维生素E联合作用可以减轻化疗后免疫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王朝辉  张洁  李国星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8):252-252,258
目的:利用淋巴结穿刺和手术切除的淋巴结脓液进行结核菌的培养和药敏实验,寻求提高结核菌培养阳性率的方法以及淋巴结核菌的耐药性分析。方法:将穿刺和采取的脓液分别用直接接种法和2%H2SO4处理法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上,观察生长情况,对生长的结核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用2%H2SO4处理法接种的脓液标本阳性率明显高于直接接种法。药敏实验敏感23例,敏感率54.8%,耐药19例。耐药率45.2%,耐药率较高。结论:利用2%H2S04处理可以提高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阳性率。淋巴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药敏情况说明,产生耐药的原因主要与用药不规范、化疗措施不得力有关。应加强规范管理;在一线药物耐药的情况下,应注意二、三线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城市回用水的致突变性进行分析.方法 于2005年9月(丰水期)和2006年4月(枯水期)采集处理前、后的城市回用水水样,利用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城市回用水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采用Ames试验检测其致突变性,设2 000、1 000、500、250 ml/皿(相当于原水的体积)4个剂量组,以及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敌克松(50μg/皿)].结果 丰水期和枯水期两次水样中均检测出PAHs,主要为芴和菲,其次为萘、苊、二氢苊、蒽、荧蒽、芘等.丰水期进水水样中16种PAHs的总浓度为1 777.9 ng/L,出水水样为1 380.1 ng/L;枯水期进水水样中16种PAHs的总浓度为2 225.1 ng/L,出水水样为1 827.1 ng/L.在无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丰水期进水水样对TA98菌株在2 000 ml/皿及TA100菌株在1 000 ml/皿时;出水水样对TA98在250 ml/皿时,TA100菌株在500ml/皿时,回变菌落数均超过溶剂对照组1倍以上,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枯水期进、出水样对TA98、TA100菌株在250 ml/皿时,回变菌落数均超过溶剂对照组1倍以上,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水样在2 000 ml/皿时,不同程度地出现抑菌现象.结论 城市回用水含有一定量的PAHs,Ames试验表明城市回用水处理后并未完全去除有机污染物,仍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5.
某城市回用水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某城市回用水的遗传毒性.方法 于2005年9月(丰水期)和2006年4月(枯水期)采集处理前、后的城市回用水水样,利用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城市回用水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采用体外染色体畸变和质粒DNA断裂试验检测其突变性.结果 2次水样中均检测出PAHs,主要为芴和菲.丰水期出水水样16种PAHs的总浓度1 380.1 ng/L;枯水期出水水样16种PAHs的总浓度为1 827.1 ng/L.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未发现致突变性.质粒DNA断裂试验结果显示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结果相似,随着回用水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对质粒的损伤加重.结论 城市回用水经过处理后仍然含有一定量的PAHs,在一定程度上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气温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北京市日平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I00~I99)的关系,研究气温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心脑血管疾病急诊资料、北京市气象资料和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分析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日平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关系.结果 在控制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及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影响的情况下,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当日平均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影响最大,平均气温每升高1℃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1.282(95%CI:1.250 ~1.315)、1.027(95% CI:1.001~1.055)、0.661(95% CI:0.637~0.687)、0.960(95%CI:0.937~0.984),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同时调整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强的影响时,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1.423(95%CI:1.377~1.471)、1.082(95%CI:1.041~1.124)、0.633(95%CI:0.607~0.660)、0.971(95%CI:0.944~1.000).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春季、夏季日平均气温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增加,说明春夏季气温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危险因素,应注意防暑;秋季、冬季气温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减少,说明秋冬季气温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保护性因素,应注意保暖.  相似文献   
18.
一般资料 23例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16~30岁11例,31~45岁9例,46岁以上3例,病程最短者一周,最长者22周,发病于5~7月7例,8~9月13例,10月3例。新发者7例,复发者16例。临床表现:脚趾间皮肤瘙痒、糜烂,血水渗出,以第四、五趾缝间多见。局部常有白皮覆盖,刮之即落,基部呈嫩红色,有特殊臭味。治疗与护理黄连10克,用开水250毫升浸泡,冷却备用。洗净患处,用消毒棉签蘸浸泡液搽之,每日早晚各一次,如有剧痒,可用浸泡液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气表观温度与北京市某区居民全死因死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4-2008年北京市某区居民日全死因死亡人数和该地区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数据以及该城区相应的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利用立方平滑样条函数,将根据气温和相对湿度计算出的大气表观温度、风速以及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宁波市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CO)及臭氧(O3)对人群心肌梗死(心梗)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宁波市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每日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同期气象监测数据及死因监测数据资料,控制时间长期趋势、气象因素及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采用广义相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宁波市CO及O3日均浓度分别为0.90(0.02~3.31)mg/m3及82.78(4~236)μg/m3,心梗死亡共5 388例,日均死亡3例。单污染物模型显示滞后第6天CO日均浓度每升高0.1 mg/m3造成总人群心梗死亡风险增加1.06%(95% CI:0.29%~1.93%)。≥65岁人群风险增加1.26%(95% CI:0.28%~2.24%),但对<65岁人群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男性人群影响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女性人群风险增加1.77%(95% CI:0.44%~3.13%)。O3对死亡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宁波市CO浓度变化与人群心梗死亡风险增加相关,未发现O3浓度变化与心梗死亡风险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