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对比研究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型和编码耐药基因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随机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分离的7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WHO推荐的K-B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常见15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并对药敏谱进行分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RAPD)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并利用PCR对β-内酰胺酶基因TEM-1、IMP、OXA-23、OXA-24、AmpC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6')-Ⅰ、ant(3")-Ⅰ和16S rRNA甲基化基因armA、rmtA、rmtB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对比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与基因型和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77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敏感菌株有31株,对5种或5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46株,内含全耐药菌株10株.RAPD技术将其分为17型,为A-G型,多重耐药株中E型为优势克隆株(17株),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流行最广,占47.1%(8/17).敏感株中各型散在分布.PCR扩增结果显示,多重耐药株和敏感株携带TEM-1、IMP、OXA-23、OXA-24、AmpC、aac(3)-Ⅰ、aac(6')-Ⅰ、ant(3")-Ⅰ和armA耐药基因的比率分别为95.7%、39.1%、84.8%、54.3%、87.0%、89.1%、84.8%、45.7%、63.0%和58.1%、9.7%、32.3%、48.4%、48.4%、29.0%、45.2%、12.9%、9.7%,未发现rmtA和rmtB基因阳性菌株.经x2检验,除OXA-24外,其余各耐药基因携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分析提示携带以上耐药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未携带该基因的菌株,其中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的菌株,其氨基糖苷类酶基因均阳性(34.8%),含所测的所有β-内酰胺酶基因的菌株均为全耐药株.结论 与临床分离的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相比,多重耐药株耐药谱广,耐药率高,其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和氨基糖苷类酶基因种类多,分离率高,且同一克隆的多重耐药株可在病室内和病室间传播.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分析湖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汉族患者DNA中TNF-α-238位点的多态性,研究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TNF-α-2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 PCR-RFLP)对患者和正常人DNA中TNF-α-23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90例正常人血清中TNF-α的水平,HLA-B27分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中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TNF-α水平、HLA-B27阳性率及其组间差异.结果:100例患者中TNF-α-238位点G/G基因型95例(95%),G/A基因型5例(5%),90例正常人中TNF-α-238位点G/G基因型88例(97.8%),G/A基因型2例(2.2%).AS组的TNF-α-238位点G频率(97.5%)低于正常对照组(98.9%),A频率(2.5%)高于对照组(1.1%);两组均未发现A/A基因型;AS组患者血清中TNF-α的平均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10.16±1.19) pg/ml vs.(5.64±1.18) pg/ml],且G/A基因型患者血清中TNF-α的平均水平比G/G基因型患者高[(13.49±1.27) pg/ml vs.(9.44±1.29 pg/ml)];HLA-B27阳性率在湖南地区A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极其显著(χ~2=114.975,P=0.000).对 HLA-B27和TNF-α-238两位点的基因分析表明,与单独HLA-B27阳性比较,TNF-α-238位点基因型为G/G时比数比(OR值)明显增加.结论: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TNF-α-238位点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可能没有相关性,但基因型为G/G时AS的患病风险可能增高.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分析康复锻炼的作用。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44例(623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如下:根据骨性关节炎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术前详细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饮食的指导;术后除观察术侧肢体情况外,加强全身情况观察,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的功能锻炼。结果本组544例(623膝),其中优205例(218膝),良268例(295膝),可58例(85膝),差13例(25膝),优良率86.9%。结论通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意义。方法32例RDS患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监测呼吸参数、血气分析、血电解质、X线胸片等。结果23例患儿痊愈出院,9例治疗失败,改用其他机械通气模式,总成功率达72%。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黄斑水肿。对于这2个并发症,激光治疗是目前唯一被证实有效的方法。激光治疗联合全身风险因素的优化控制,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未来如何确保优化控制全身风险因素;如何改良激光治疗策略及选择激光治疗的干预时机;如何权衡激光治疗的利益和风险,减少激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延缓视力损害的发展,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10例(1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先行20 g·L-1 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0.05 mL,再于注射后第4天行小梁切除术,观察Avastin注射后虹膜新生血管闭锁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小梁切除术后滤泡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治疗前和治疗后(小梁切除术后)第7天的眼压进行比较.结果 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后虹膜新生血管完全闭锁7眼,80%闭锁2眼,50%闭锁1眼;未见并发症发生.小梁切除术后10眼滤泡均形成良好;8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治疗前眼压平均(41.40±10.85)mmHg(1 kPa=7.5 mmHg),小梁切除术后第7天眼压平均(13.70±3.83)mmHg,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眼发生前房积血,4 d后积血吸收完全.未见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7.
屈光不正是影响儿童视力发育最常见的原因,治疗不当易导致弱视,而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散瞳验光。常规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因其恢复时间较长,患儿及家长不易接受,而新型扩瞳及睫状肌麻痹药物复方托品酰胺因其作用快、维持时间短,容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但对学龄前(3~6岁)儿童的检查,有不同的看法,我科用自身对照法比较复方托品酰胺和硫酸阿托品散瞳验光结果的差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Cn)荚膜主要毒力因子透明质酸由CPS1基因编码,能与宿主细胞受体CD44
结合介导真菌侵袭。本文目的明确CD44分子在Cn体外感染血脑屏障模型中对单核细胞黏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
并迁移穿越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用单层HBMEC铺趋化小槽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利用Cn野生株B4500FO2、CPS1基因
缺失株TYCC645#32和CPS1基因回补株PCIP,分别感染模型中的HBMEC,然后在上槽液中加入人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
计数从上槽液中迁移到下槽液中的单核细胞数量,观察Cn感染与单核细胞迁移时间和剂量关系;用抗CD44 单克隆抗体和
CD44抑制剂Bikunin分别作用于模型中单层HBMEC,通过趋化实验检查抗CD44单克隆抗体和Bikunin对Cn感染模型中单核
细胞迁移的抑制效应。结果黏附和趋化实验结果显示,Cn感染HBMEC后,相比PBS对照组,THP-1黏附率和趋化效应均明
显增加(P<0.01),且黏附率和迁移率随Cn感染量和感染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通过抗CD44单克隆抗体和CD44
阻断剂Bikunin分别作用于Cn感染后的HBMEC,结果发现THP-1黏附率和迁移率均显著降低(P<0.01),且在一定范围内分别
随抗体(0~1 μg)和抑制剂(0~20 nmol/L)剂量的增加而减低。不同Cn菌株荚膜透明质酸的表达差异对THP-1细胞黏附和迁移
有一定影响:与野生株相比,TYCC645#32 感染组的THP-1 黏附率和迁移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而回补株PCIP 的
THP-1黏附率和迁移率有所增加。结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中人脑微血管细胞表达CD44分子可能对单核细胞黏附内皮细胞
和迁移通过血脑屏障起重要作用;荚膜透明质酸能介导Cn诱导的单核细胞黏附和迁移。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术后干眼及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06在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60例120眼.其中SMILE组30例60眼,FS-LASIK组30例60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wk,1、3、6mo的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1wk、1 mo干眼症状问卷评分分别为0.36±0.48、0.95±0.59分;0.15±0.36、0.36±0.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85,P<0.01:t=-2.370,P=0.019).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1wk、1 mo的FL评分分别为1.13±0.72、1.85±0.79分;0.68±0.50、1.38±0.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49,P<0.01;t=-7.232,P<0.01).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1wk,1、3mo的SⅠt分别为13.11 ±1.93、8.76±1.36mm/5min,13.81±1.61、10.60±2.08mm/5min,14.45±1.51、11.85±2.42mm/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228,P<0.01;t=9.459,P<0.01;t=7.042,P<0.01).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1wk,1、3mo的BUT分别为11.15±1.71、8.55±1.19s;12.15±1.69、9.68±1.40s;12.51±1.83、10.93±1.9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22,P<0.01;t=8.669,P<0.01;t=4.637,P<0.01).结论:与FS-LASIK手术比较,SMILE手术切口小、术后干眼症状轻、恢复快,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70.
肠道微生态是指寄生在宿主肠道内的微生物总称.随着人类微生物计划的开展,肠道微生态代表着人体内最复杂和种群数量最多的共生微生物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微生物器官"被广泛研究.早期对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多集中在肠道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动态变化,往往忽略了噬菌体的存在.但是近年来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噬菌体在肠道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本文拟对肠道细菌,噬菌体,抗生素三者间的关系进行综述,阐述肠道微生物间协同进化的机理,为治疗肠道相关的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