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4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16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315篇
口腔科学   350篇
临床医学   788篇
内科学   477篇
皮肤病学   160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2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87篇
综合类   1678篇
预防医学   877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617篇
  14篇
中国医学   516篇
肿瘤学   30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关节软骨主要是由少量的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无血管组织软骨损伤后,其自我修复能力很弱。当关节软骨缺损面积〉2cm^2,深度〉4mm时,通常不能自行修复,持续发展会导致骨关节炎。目前,可采用关节镜下清创灌洗术、微骨折术、开放性自体骨膜移植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和自体软骨细胞移植(autologous chondrocyt eimplantation,ACI)等方法修复关节软骨。  相似文献   
52.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与骨保护素(osteoprotegefin,OPG)是调节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功能的关键因子.RANKL是连接骨与免疫系统的破骨细胞生成因子,能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和发挥骨吸收功能;OPG作为RANKL的诱饵受体,能够阻止RANKL与RANK的结合,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激活.应用重组骨保护素OPG融合蛋白可以预防和治疗骨丢失类疾病,抑制牙周炎发病过程中牙槽骨吸收,并成为目前预防微重力相关的骨损失的最有希望的药物之一.笔者对重组人骨保护素(rhOPG)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对放化联合治疗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8例首次确诊为鼻咽癌行放化联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干预;于治疗前、中、后对两组进行3次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QOL-C30量表、QOL-H&N35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对放化联合治疗鼻咽癌患者采取综合性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可以减轻疾病及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诊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4.
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的乳房再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安全应用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M)进行乳房再造。方法 总结42例乳房再造的经验,详尽介绍了病例选择,皮瓣设计和手术方法。结果 应用TRAM再造乳房42例,其中即时再造25例,后期再造17例;单蒂TRAM35例,双蒂TRAM7例,单蒂中有7例附加血管吻合。2例术后腹部供区皮瓣部分坏死,2例TRAM部分坏死,1例双蒂皮瓣术后腹壁疝形成。结论 附加血管吻合或选用双蒂肌皮瓣,以及肌肉内分离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5.
黄韧带囊肿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0岁。无明显诱因下腰背痛伴左下肢酸痛、麻木1个月余,于1999年6月就诊。查体:脊柱外观无畸形,L4,5棘突旁轻压痛,脊柱腰段活动受限,以背伸受限明显。左侧Laseque试验(30°)和Bragard试验阳性。左?伸肌肌力Ⅴ级,浅感觉无明显减退、缺失。双侧膝反射(++),跟腱反射(+),Babinski征阴性。腰椎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征象。CT扫描示L4-5椎间盘水平左侧椎管内有一直径10mm类圆形肿物影,边界尚清晰,黄韧带向前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和硬膜囊。肿物内密度均匀,略低于椎间盘。MR…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以及这两项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分析116例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的表达与MVD间的关系及它们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16例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为60.34%。VEGF阳性组中的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分别为26.16±8.50和19.22±8.20,P<0.01)。在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肿瘤分期晚的病人中,其VEGF表达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分期早的(P<0.05)。MVD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腹腔内转移有关(P均<0.01),且随TNM分期而增加(P<0.01)。VEGF表达阴性组和低MVD组(MVD<23)的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VEGF表达阳性组和高MVD组(MVD≥23)(均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MVD和VEGF的表达均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能反映胃癌的恶性程度,是判断预后和指导辅助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7.
原位肝移植的静脉-静脉转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对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期血流动力学、生化、体温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原位肝移植术中使用JostraRotaFlow离心泵、热交换器、边缘肝素化进行开放式静脉-静脉转流。结果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时间(136.7±60.4)min,灌注流量0.5~3.5L/min,动脉压维持在(82.3±3.3)mmHg,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12±4.05)cmH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口服液和补骨脂酊联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治疗组48例患者联合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和补骨脂酊,对照组48例患者使用补骨脂酊进行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的为29.17%,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白癜风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匹多莫德联合补骨脂酊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发挥疗效,为白癜风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缺氧时肝癌细胞HepG2增殖率及自噬的变化,探讨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ed factor-1,HIF-1)表达并确定体外模拟模型的可靠性;吖啶橙染色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自噬;以自噬特异性蛋白LC3及P62(P62/SQSTM1)信号蛋白的变化表明自噬的诱导和可能的调控机制;以CCK8检测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自噬前后急性缺血/缺氧下HepG2细胞的增殖率变化。结果:急性缺血/缺氧2 h后,HepG2细胞显著表达HIF-1α蛋白,表明体外急性缺血/缺氧模型的可靠性。急性缺血/缺氧可快速诱导肝癌细胞HepG2产生自噬,继而出现HepG2细胞显著增殖活跃;3-MA抑制自噬后,可特异性抑制急性缺血/缺氧所诱导的HepG2细胞增殖;急性缺血/缺氧条件下HepG2细胞P62信号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自噬抑制后逐渐恢复正常表达水平。结论:自噬在肝癌体外急性缺血/缺氧过程中对肿瘤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62蛋白的清除有关;抑制自噬可显著降低肝癌细胞增殖率。自噬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0.
化妆品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化妆品皮肤病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正常使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病变.分为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痤疮,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甲损害,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1]. 自2005年1月起,我院皮肤科作为福建省惟一一家化妆品皮肤病监测机构,负责监测福建省化妆品人体皮肤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定期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报告监测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