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细胞块及其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为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0例胸腔积液标本进行DNA图像倍体分析判定胸腔积液的良恶性,离心细胞沉淀进行涂片,并制作细胞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判定恶性胸水的来源部位,比较3种方法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和细胞块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分别为83.13%、84.44%和79.52%,特异度分别为82.95%、86.64%和83.87%;采用平行试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98.79%;系列试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为99.54%。结论:3种方法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补体C1q水平与其冠脉狭窄程度及出院后发作心梗后心衰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2例,测定其发病24 h内的血清补体C1q水平并由高到低排列,按照三分位分组法分为3组,各54例。比较3组间一般基线资料和心功能,随访患者出院后是否发生心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补体C1q水平对患者发生心梗后心衰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不同C1q水平心梗患者出院后心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中位随访时间12(11.5,15)个月,随访期共有36例患者发生心梗后心衰。发生心梗后心衰患者的C1q水平低于未发生心梗后心衰的患者[(158.46±33.59)mg/L vs (180.38±34.92)mg/L,t=3.35,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低分位C1q是心梗后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23,95%CI 1.249~14.274,P=0.02)。C1q水平预测心梗后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3(95%CI0.627~0...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载氧脂质微泡并考察其基本特性。方法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高效载氧的脂质微泡,考察微泡形态、浓度、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情况,并观察其随时间变化及经60Co射线灭菌后情况。将微泡加入缺氧溶液,比较超声辐照前后(5 kHz、3.5 W)溶液中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DO)的变化,并评价微泡增强兔肝超声显影的效果。结果自制载氧脂质微泡平均粒径约为(959.7±161.2)nm,粒径分布均匀,浓度约为(4.01±0.69)×109/mL,zeta电位为-(12.9±2.4)mV;在观察时间内(7 d)及60Co射线灭菌前后,微泡形态,粒径大小、浓度及zeta电位无明显变化(P>0.05);经超声辐照后,缺氧溶液溶解氧浓度明显升高;载氧脂质微泡可明显增强兔肝实质超声显影。结论自制载氧脂质微泡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携氧、释氧能力,并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理想超声造影剂。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联合Ad-EGFP/HIF-1α介导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将Ad-EGFP/HIF-1α转染EPCs。将30只SD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组)、超声+微泡组(US+MB组)、单纯EPCs组、超声+EPCs组(US+EPCs组)及超声+微泡+EPCs组(US+MB+EPCs组)。EPCs移植后4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免疫组织化学(I HC)染色法检测CD34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US+MB+EPCs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MVD计数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VEGF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5)。结论超声微泡联合Ad-EGFP/HIF-1α介导EPCs移植可通过促进VEGF的高效表达、刺激心肌梗死周边区血管生成等途径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5.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在妇产科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双语教学还需要实践和探索。通过对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施妇产科学双语教学情况的分析评价,探讨妇产科学双语教学模式,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及推动教材与教案创新是提高妇产科学双语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介导pGPU6/Neo 质粒转染神经干细胞(NSCs)的效率及可行性.方法 以一定能量的超声介导质粒转染大鼠NSCs,分为:空白组、质粒组、质粒+微泡组、质粒+超声组、质粒+微泡+超声组,并按不同转染条件分为亚组.转染48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最优参数为声强1....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乙型肝炎病毒(HBV )携带状况与胎儿 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其临床意义;探讨抗病毒药物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检测100例HBsAg阳性妊娠妇女血清及其所生婴儿血清的乙肝标志物及乙肝病毒核酸定量(HBV-DNA),将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胎儿血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有11种。新生儿 HBV-DNA含量高,传染性强与母血中HBeAg的含量有关。在 HBsAg阳性母亲中,血清 HBV-DNA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被感染的危险度高于血清HBV-DNA阴性的母亲所生婴儿,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χ2=16.6 P<0.005)。妊娠妇女自28周起开始服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组和未服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 HBsAg阳性的妊娠妇女所生婴儿血清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具有多样性。妊娠妇女 HBeAg和 HBV-DNA阳性是胎儿 HBV感染的高危因素。怀孕后28周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载紫杉醇脂质微泡(PLM)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及超声辐照下药物的体内定位释放。方法 采用昆明小白鼠,以5mg/kg经尾静脉注射PLM和紫杉醇(Taxol),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小鼠体内血浆、肝、脾组织中紫杉醇的药物浓度。血浆中的数据用3P97处理,得到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体内药物定位释放实验,40只小鼠分为4组,PLM组、PLM辐照组、Taxol组、Taxol辐照组,尾静脉注射PLM后即刻,采用一定声强的超声于体表定点辐照小鼠肝脏,RP-HPLC法测定小鼠肝组织中紫杉醇的含量。结果小鼠静脉注射PLM及Taxol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PLM及Taxol的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3.060h和5、283h。48h时PLM组在血中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Taxol组(P〈0.05)。组织分布结果显示,各时间点PLM组在肝脾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分别高于相应时间点的Taxol组(P〈0.05);PLM辐照组的小鼠肝组织内的紫杉醇含量明显高于PLM组及其余各组的药物含量(P〈0.05)。结论 PLM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循环时间,并在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的分布增加;一定声强的超声经体表定位辐照PLM后,能明显提高辐照局部组织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超声造影剂——纳米液态氟碳脂质微球造影剂,并研究其体外基本特性及聚集后增强超声显影性能。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液态氟碳脂质微球超声造影剂,检测一般理化性质,再制备生物素化微球,以空白微球为对照组,分别在加入亲和素前后,观察体外聚集情况及超声显影效果,并用DFY超声图像定量分析统计软件计算、比较超声图像平均灰度值。结果所制备的液态氟碳脂质微球为外观呈乳白色的混悬液,镜下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一,性质稳定,粒径(171.9±91.0)nm;制备的生物素化微球在加入亲和素后聚集成团状,并可增强超声显影,经DFY软件分析,加入亲和素前后超声图像平均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制备出稳定的纳米液态氟碳脂质超声造影剂,并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法证明了该微球具有聚集后增强超声显影性能。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惊厥性和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海马磷酸化的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变化.方法 戊四氮点燃大鼠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SE)和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NCSE)两种动物模型,采用水迷宫和交替电刺激Y迷宫试验观察致痫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pCREB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SE大鼠致痫后近期出现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及其百分比降低(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电Y迷宫错误次数增多(P<0.05),而远期均恢复正常.GNCSE组大鼠在致痫后近期水迷宫部分时段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而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及其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P>0.05);电Y迷宫错误次数近期有所增加(P<0.05).远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学习记忆功能下降的同时伴有海马组织pCREB蛋白水平表达的下降.结论 SE较GNCSE更易导致实验动物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无论哪种癫痫发作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均有一定的时限性.海马组织pCREB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癫痫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