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CT引导下套管针种植法制作兔双灶肝癌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套管针种植法制作兔双灶肝癌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3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2组,种植VX2瘤细胞株.经皮穿刺种植组采用CT引导下经套管针穿刺种植法,开腹组采用传统的开腹种植法,于兔肝左、右叶各种植1处肿瘤,制成双灶肝癌模型.2周后进行MRI扫描,对比两组单、双灶成瘤率、成瘤满意度、肿瘤体积...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应用影像组学技术构建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鉴别诊断模型。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91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痰瘀互结证47例、气虚血瘀证44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64例)与测试集(27例),使用3D-slicer软件提取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使用主成分分析可视化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影像组学特征分布情况。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及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进行特征筛选,使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算法构建鉴别诊断模型,在训练集与测试集中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价影像组学特征鉴别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的效能。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鉴别特征与临床理化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3D-slicer软件共提取出837个PCA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分别解释了77.9%和8.1%的总体变异,两证候组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离趋势。经过特征筛选,7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定性检测斑块特征对预测负荷心肌灌注显像(SPECT-MPI)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 60例患者,在7天内分别做了 CCTA及SPECT-MPI检查,所有研究对象CCTA检查结果均为阳性.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  相似文献   
34.
刘婷  腾飞  王冠  戴旭 《放射学实践》2016,(5):407-4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 CT 动态增强强化特点和病灶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的 CT 动态增强图像及临床资料,记录肿瘤原发灶部位、肝转移瘤的位置和数目、肝转移瘤的不同时相的强化特点及肠系膜下静脉汇入门静脉的位置。结果:CT 动态增强共检出肝内病灶486个,其中表现为环状强化灶245个(50.4%),结节状强化灶183个(37.7%),其他不典型强化灶58个(11.9%)。原发病灶位于右半结肠(右半结肠组)时,其转移灶在肝左、右叶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原发病灶位于左半结肠(左半结肠组)时,其转移灶在肝左、右叶的分布差异无统计义(P >0.05)。排除转移灶均匀分布于肝左、右叶的病例后,右半结肠组与左半结肠组肝转移灶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左半大肠癌肝转移患者中,肠系膜下静脉(IMV)汇入脾静脉(SPV)者34例,其转移灶在肝左、右叶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V 汇入肠系膜上静脉(SMV)者32例,其转移灶在肝左、右叶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V 汇入 SPV 与 SMV 汇合处者11例,其转移灶在肝左、右叶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 CT 动态增强图像有一定特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病灶分布有一定规律,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35.
仲影  王冠  戴旭 《磁共振成像》2021,12(7):6-11
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 technology,CMR-FT)评价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on-ischem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NIDCM)患者左心功能、左室3D应变以及应变对...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双低扫描方案对冠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类型8枚支架放置于模拟冠脉血管的体外模型中,分次注入不同碘浓度对比剂(浓度分别为270和350 mg I/mL),管电压分别为80和120 kV,记为双低扫描组和常规扫描组,行新双源CT冠状动脉扫描,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结果:双低扫描组与常规扫描组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P=0.102)及背景噪声(P=0.068)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低扫描可以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CTA图像;晕状伪影程度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双低扫描组支架内腔衰减差异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扫描组支架腔内与支架CT值差异更大,更有助于对支架内再狭窄形成的诊断.双低扫描组支架内径差异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扫描组对支架形态、管径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组.双低扫描组辐射剂量为0.32 mSv,常规扫描组为0.47 mSv,双低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结论:采用低浓度对比剂配合低管电压的扫描方式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对冠脉支架内腔及支架形态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  相似文献   
37.
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第二医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于2006年7月12日至16日在沈阳隆重召开。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的从事血管、神经及外周介入工作的共1160余位专家、代表及特邀的来自8个国家的15位著名介入放射学专家参加了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38.
金士琪  杨帆  初金刚  于扬  赵宇  戴旭 《放射学实践》2016,(12):1177-1181
目的:评价Stellar光子探测器联合Safire迭代重建技术冠脉CTA中不同重建层厚对冠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探讨改善CT冠脉支架成像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36例冠状动脉支架(81个)植入术后患者行双源CT(采用Stellar光子探测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使用Safire迭代重建技术、并分别采用3种层厚(0.50、0.60及0.75 mm)进行图像重建获得3组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并比较3组图像间的差异.结果:两位阅片者对三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均良好(Kappa=0.85~0.88).三组间支架显示情况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0.50 mm组的评分最高[(94.130±0.558)分];图像噪声的主观评分中,随着重建层厚的增加,图像的噪声降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0.50 mm组与0.60 mm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客观分析显示,支架内管腔噪声在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llar光子探测器0.50 mm层厚重建配合Safire迭代重建技术获取的冠脉支架CTA图像质量整体最佳,尤其对于直径<3 mm的冠脉支架,能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39.
器官移植已经成为当今治疗各种脏器终末期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全球器官移植例数的不断增加和移植技术的日趋成熟,移植供、受者术前的筛选及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监测日益受到重视,而影像学检查在这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由于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设备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和介入治疗手段在器官移植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将仅就这些影像技术在肝、肾等腹部实质脏器移植中的具体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tissue tracking technology,CMR-TT)与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相关性及定量化评价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3例冠心病患者和1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3.0 T SSFP电影序列以及对比延迟增强扫描,用CVI42软件测量心功能,并使用组织追踪技术对左心室整体和节段的应变进行分析,得到心肌径向、周向、纵向三个方向CMR-TT 3D应变参数值。对上述参数值进行组间均值比较、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ICC=0.944)、周向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ICC=0.988)、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LS)(ICC=0.987)均表现较好的可重复性。冠心病组左心室整体的径向应变、周向应变、纵向应变低于健康人组(30.35%±17.26%和45.46%±8.90%、-13.92%±5.7 7%和-1 9.3 4%±2.3 0%、-11.3 0%±4.7 5%和-1 6.5 4%±2.4 0%,P值均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径向应变呈强相关(r=0.774,P0.001),与周向应变呈强相关(r=0.778,P0.001),与纵向应变呈极强相关(r=0.802,P0.001)。冠心病组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阳性心肌节段径向应变、周向应变、纵向应变峰值低于LGE阴性心肌节段(9.95%和41.42%,-7.67%和-17.2%,-6.68%和-13.83%,P值均0.01)。心肌径向应变(AUC=0.914)、周向应变(AUC=0.911)在诊断心肌节段梗死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纵向应变(AUC=0.819)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当心肌径向应变截断值为16.83%时,诊断准确度较高(Youden指数=0.7399);当周向应变截断值为-11.44%时,诊断准确度较高(Youden指数=0.7511);纵向应变在截断值为-9.41%时,诊断准确度较低(Youden指数=0.5552)。当使用径向应变和周向应变联合诊断冠心病心肌节段梗死时,AUC和特异度较各指标独立诊断时提高,在联合诊断时纵向应变无预测意义。结论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径向应变、周向应变、纵向应变与冠心病左心室射血分数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径向应变、周向应变在诊断冠心病心肌节段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纵向应变诊断价值有限。当使用径向应变和周向应变两项指标联合诊断时可提高诊断效能。这提示CMR-TT的应变分析在无需对比剂的情况下识别冠心病心肌梗死节段具有潜在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