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眼化学烧伤与热烧伤在工业眼外伤中占第3位,烧伤可致视功能严重损害,甚至失明。我院眼科自1985年以来,采用小牛血清(又称  相似文献   
22.
国人家族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国人家族性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影像学特点与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对4例家族性BCS(两对姐妹,来自A、B两个家族)行血管造景,并对2例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ercut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2例行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A家族姐妹、B家族姐妹分别为下腔静脉肝后段节段性闭塞和膜性闭塞。A、B家族姐姐分别行内支架置入术,妹妹分别行PTA。4例BCS行介入治疗后下腔静脉回流通畅。A家族姐妹随访2年后下腔静脉出现再狭窄,姐姐再行内支架治疗,妹妹再行PTA;7个月后姐姐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其妹妹至今未见复发。B家族姐妹随访4年未见复发。结论 (1)国人家族性BCS病类型多样。(2)静脉血栓是国人家族性发病的基本病因。(3)PTA、内支架置入术及严 格长期抗凝治疗的综合应用是治疗家族性B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IIα(Topo IIα)和β微管蛋白III(TUBB3)的表达与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随机接受蒽环类方案(20例),紫杉类方案(20例)或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方案(24例)的新辅助化疗,3~4周期后评价疗效。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化疗前患者穿刺组织标本中癌细胞Topo IIα和TUBB3的表达。结果:蒽环类方案的化疗有效率为50.00%,紫杉类方案为35.00%,联合方案为70.83%,但3种方案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接受蒽环类方案的Topo IIα表达阳性患者疗效优于阴性患者(P=0.023),而紫杉类方案疗效与Topo IIα的表达情况无关(P=0.642);接受紫杉类方案的TUBB3阳性表达患者疗效较阴性者差,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7),Topo IIα和TUBB3共阳性表达患者对于蒽环类方案敏感,而在Topo IIα表达阳性和TUBB3表达阴性时,紫杉类方案的疗效较好(P=0.015);联合方案疗效与Topo IIα及TUBB3的表达情况均无关(P>0.05)。结论:Topo IIα表达阳性乳腺癌患者在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时能获得更好的化疗疗效,故其可能成为制定乳腺癌个体化化疗方案的预测指标之一。TUBB3是否可以作为制定乳腺癌个体化化疗方案的预测指标尚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定性检测斑块特征对预测负荷心肌灌注显像(SPECT-MPI)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60例患者,在7天内分别做了CCTA及SPECT-MPI检查,所有研究对象CCTA检查结果均为阳性。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70%、重度狭窄≥70%)及高危斑块特征(低密度斑块、正性重构、点状钙化、餐巾环征)进行了定性评估;采用17节段心肌分类法对SPECT-MPI图像作定性分析。根据SPECT-MPI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肌缺血阳性及心肌缺血阴性两组,使用独立样本卡方检验进行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ROC曲线比较显著狭窄(≥70%)、高危斑块及二者联合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在患者临床特征中,女性、高血脂在心肌缺血与非心肌缺血组间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PECT-MPI检查结果为参照,统计分析冠状动脉定性特征结果显示,中度及重度狭窄(≥50%)、正性重构、餐巾环征及具有任意3个及以上高危斑块特征在心肌缺血与非心肌缺血组间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狭窄(≥70%)预测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5.4%、50.9%、59.5%,高危斑块预测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8.7%、34.8%、50.3%,二者联合预测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3.8%、75.0%、74.6%;以SPECT-MPI检查结果为参照,二者联合预测心肌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649~0.807)。结论:显著狭窄(≥70%)联合高危斑块预测心肌缺血准确率更高,二者联合对心肌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5.
仲影  王冠  戴旭 《磁共振成像》2021,12(7):6-11
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 technology,CMR-FT)评价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on-ischem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NIDCM)患者左心功能、左室3D应变以及应变对NIDCM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确诊为NIDCM的33例患者(NIDCM组)及3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心脏磁共振平扫及晚期钆增强(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扫描,比较两组左室心功能及应变参数;根据LGE结果,将NIDCM组内左室心肌按照17节段分段法分为LGE阳性(164个)及LGE阴性(364个)两组,比较两组的3D应变参数.将参数进行可重复性检验、组间及组内均值比较、Pearso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NIDCM组左室3D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整体周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值均<0.001).NIDCM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NIDCM组内LVEF与左室GCS呈负相关(P<0.01).NIDCM组内LGE阳性心肌节段组的RS、CS及LS与LGE阴性节段组组间差异显著(P值均<0.05).LGE阳性心肌节段RS在诊断NIDCM阳性心肌节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785),CS及LS无明显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584、0.665);当RS与CS联合诊断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789);当RS与LS联合诊断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811);当CS和LS联合诊断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712);当RS、CS与LS三者联合诊断时的诊断价值(AUC=0.810)与RS和LS两者联合诊断价值近乎一致.结论利用CMR-FT的应变分析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NIDCM组的LVEF与左室GCS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使用CMR-FT技术的应变分析可以在无需对比剂的前提下识别NIDCM患者心肌纤维化具有潜在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6.
27.
弥可保治疗眼肌麻痹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旭  朱勇 《眼科新进展》2004,24(3):172-172
眼肌麻痹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上升,患者生命的延长,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大大提高。现将我院眼科1999年8月~2003年8月用弥可保治疗42例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戴旭  徐克  程颖  赵宁  王强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1):1176-1180
目的 评价肝动脉、门静脉双期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肝移植肝门血管重建术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拟行肝移植的受者进行肝动脉及门静脉双期3DCTA,根据术前3DCTA所显示的肝门血管情况,初步计划术中肝门血管重建方案,最后与实际手术情况相比较。结果 25例肝移植受者中15例为正常肝动脉解剖;10例有肝动脉解剖变异,占40%,其中以替代肝右、替代肝左、副肝左和副肝右动脉血管变异出现的情况居多。变异组中1例经DSA间接门静脉造影证实为门静脉海绵样变而放弃肝移植手术。其余24例接受肝移植手术的受者中,1例合并脾动脉瘤,术中行脾动脉结扎脾切除术;1例腹腔干起始部狭窄,3例经术前CT测量发现受者肝脏主要供养动脉直径〈3mm,上述4例患者接受肝-主动脉间移植架桥血管重建供肝血供。1例有门静脉主干内血栓形成,术中门脉取血栓术后行标准门脉吻合。经DSA及手术证实,3DCTA对肝门区血管诊断符合率达100.0%;术前根据CTA预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术中实施方案相比,符合率正常肝动脉解剖组可达93.3%(14/15例),肝动脉变异组可达77.8%(7/9例)。结论 3DCTA能准确评价肝门区血管的变异和病变情况,对于术前准确合理地预制定肝门重建方案及术中准确快速地进行肝门血管吻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脆性卵膜卵母细胞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受精、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的ICSI治疗周期。根据精子注射时卵细胞表现为脆性破膜即为脆性卵膜组共196个周期,通过倾向值匹配(匹配容差为0.05)进行1∶2匹配(匹配变量包括患者年龄、BMI、不孕因素、用药方案),产生对照组(无脆性破膜)392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受精率、卵细胞退化率、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1)受精及胚胎情况:脆性卵膜组的成熟卵细胞率(73.59%vs. 86.15%)、正常受精率(66.52%vs. 73.90%)、可用胚胎率(72.95%vs. 78.87%)、优质胚胎率(39.85%vs. 46.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CSI后卵细胞退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8%vs. 4.28%,P<0.05);两组间卵裂率(98.86%vs. 98.32%)、囊胚形成率(52.09%vs. 51.80%)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临床妊娠结局:两组间胚胎种植率(37.43%vs. 46.53%)、临床妊娠率(52.88%vs. 59.24%)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脆性卵膜卵母细胞成熟率低,ICSI后受精率、可用胚胎率、优胚率均降低,卵子退化率升高,但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T1 mapping检测心肌梗死对梗死类型、梗死分期及磁场强度的依赖性。方法建立24只狗的心肌梗死模型(MI),其中出血性心梗(n=15)和非出血性心梗(n=9)。分别在MI的急性和慢性期对全部受试动物进行多参数mapping(T1和T2~*)和晚期钆增强(LGE)扫描。比较不同时期及不同场强下出血梗死区、血肿周围梗死区、非出血性梗死区和非梗塞区(远端心肌)的T1和T2~*值。结果出血性梗死区在急性期和慢性期、1.5T或3.0T均表现为显著的T2~*减低(P0.005)。而梗死区域的平扫T1及其与远端心肌的相对变化显示出对梗塞分期、类型和磁场强度的显着依赖性,急性期各梗死区以及慢性期的血肿周围梗死区和非出血性梗死区在1.5T及3.0T的T1map上均表现出相对远端心肌的高信号(P0.005)。在MI的慢性期,出血性梗死区域的T1在1.5T下低于远端心肌水平(T1%=-9.8±8.6%,P0.005),然而,在3.0T下出血性梗死区域的的T1相对于远端心肌并无显著差异(T1%=-0.6±6.6%,P=0.634)。结论非出血性心梗及急性期出血性心梗依赖T1与正常心肌鉴别,但慢性期出血性心梗的鉴别需要联合T2~*对梗死区域进行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