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应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评价不同遮盖方法在治疗弱视中的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从儿童视光专科门诊中选取年龄在3~6岁136例单眼弱视儿童,将其分为全日遮盖组69例和部分遮盖组67例,在准确屈光矫正基础上,分别每天遮盖健眼10h以上和遮盖健眼5h,并同时进行等量精细目力训练,分别于治疗后1mo和6mo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幅值及潜时)检测结果及视力提高程度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136例弱视患儿经过两种不同遮盖法治疗1mo后,全日遮盖组与治疗前相比P100波幅值增加、潜时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遮盖组与治疗前相比P100波幅值、潜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视力提高程度:基本治愈率、进步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mo后,全日遮盖组与治疗前相比P100波幅值增加、潜时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遮盖组与治疗前相比P100波幅值、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力提高程度:基本治愈率、进步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弱视经两种不同遮盖方法治疗后,早期全日遮盖组P100波幅值及潜时较治疗前得到改善,部分遮盖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视力提高程度两组有差异,说明全日遮盖法治疗弱视近期疗效较部分遮盖法为佳,长期来看,两组P100波幅值及潜时无明显差异,两组视力提高结果分析无明显差异,进一步说明全日遮盖法与部分遮盖法长期疗效相同,说明弱视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能评价治疗效果,从而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应用鼻内镜下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7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复发的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月~5年,17例术后均未出现溢泪溢脓,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结论该手术效果确切,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比敏感度联合多种视觉电生理检查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的指标.方法 选择内分泌科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59例(118只眼),经检眼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后分为三组,其中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 40只眼,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DR) 38只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 40只眼,分别对其行对比敏感度(CS)、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测,并和16名(32只眼)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各组和对照组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NDR组在中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DR组在中频和高频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在各个空间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NDR、BDR、PDR组患者F-ERGb波潜时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潜时延长,各组之间比较b波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各组之间P-ERG的b波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NDR、 BDR、PDR组患者P-VEP的P100潜时延长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进一步发展,P-VEP P100潜时延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R各期P-VEP P100波幅下降不显著;糖尿病三组F~ERGb波潜时延长变化率大于P-VEP P100潜时变化率.结论 CS、F-ERG及P-VEP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即有改变,CS联合P-ERG检查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异常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小梁切除术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对147例165眼使刚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评价其麻醉效果,分析麻醉效果与术前眼球状态的关系,并观察麻醉的并发症。结果麻醉效果Ⅰ级121眼占73.33%,Ⅱ级34眼占20.61%,Ⅲ级10眼占6.06%,无一例发生麻醉意外:结论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下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与结膜充血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治疗近视的一种方法,因其术后有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并发症少,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角膜屈光手术,但是LASIK手术后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屡有报道。因此在行LASIK术前应详细检查周边视网膜,及时处理有潜在危险的眼底并发症,从而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我院眼科对LASIK术前所有患者常规三面镜检查眼底,对眼底检查结果做详细记录,对所有视网膜裂孔及严重变性区均予及时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激光期的检测意义。方法:所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激光前后行CS和视力、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并根据FFA分为非增殖期(25眼),增殖前期(27眼)和增殖期(35眼),采用532激光进行全视网膜光凝,一般每眼分3~4次完成,比较激光前后的视力和CS的变化。结果:激光后视力提高者22眼(35.48%),不变者34眼(54.84%),下降者6眼(9.68%)。光凝组两期激光前后,在低频、中频、高频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组激光前与对照组比较,中频、高频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激光后与对照组比较,在增殖前期时低中频无明显差异(P>0.05),增殖期各空间频率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S能有效地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变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全视网膜光凝的重要指征和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脱盲率和脱残率计算方法之间的差异。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手术的白内障患者282例(282只眼),查阅我国眼科专业期刊常用的白内障手术脱盲率和脱残率计算方法共两种,分别计算:方法一:脱盲率=(术眼总数-术后盲眼数)/术眼总数;脱残率=(术眼总数-术后视力残疾眼数)/术眼总数。方法二:脱盲率=(术前盲眼数-术后盲眼数)/术前盲眼数;脱残率=(术前视力残疾眼数-术后视力残疾眼数)/术前视力残疾眼数。采用χ2检验比较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脱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05,P=0.065);脱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0.768)。结论 (1)"方法二"为单眼脱盲率(或脱残率)的科学计算方法;(2)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方法计算所得脱盲率(或脱残率)结果无差异;(3)该差异受术前视力盲(或残疾)所占的比例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戈伟中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3,3(2):116-116
挫伤性前房出血在眼外伤中较常见,如出血最多,持续时间长,可增加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等并发症.甘露醇为眼科较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效果确实的常用药物,现将1997年以来使用甘露醇治疗的67例挫伤性前房出血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