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98篇
  2篇
中国医学   196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患者赵××,女,58岁。主诉下前牙拔除术后疼痛,疼痛为阵发性、定位不确切的钝痛,有近期拔除的拔牙史。检查:急性痛苦病容,缩卧位,面部无肿胀,开口度及张口型正常。颏下有一黄豆大小淋巴结,缺失,牙创面已愈合,龈无红肿充血等炎症表现,其余牙检查未见龋洞、缺损或叩痛,曲面断层片示骨质密度较低。血象WBC 5300,中性比例70%,入院时心电图无异常。治疗经过:首先将  相似文献   
162.
目的:通过多因素复合建立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研究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多发性脑梗死模型组(脑梗组)和3个病证结合模型组——力竭游泳复合多发性脑梗死组(游泳+脑梗组),睡眠剥夺复合多发性脑梗死组(睡夺+脑梗组),力竭游泳加睡眠剥夺复合多发性脑梗死组(游泳+睡夺+脑梗组)。3个病证结合模型组大鼠先分别采用相应因素(力竭游泳和睡眠剥夺)造模10 d,然后行多发性脑梗死手术,术后继续采用相应因素造模10 d;脑梗组大鼠只进行多发性脑梗死手术;术后第11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采集中医证候指标(体重、抓力、脉搏、舌象等)和西医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学、凝血4项等)。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睡夺+脑梗组大鼠活动量减少、体重减轻、抓力下降,脉搏幅度减弱,舌面R,G,B值降低,全血黏度增加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缩短(P0.05,P0.01),且较其他组指标变化明显。结论:通过中医证候指标和西医生化指标综合分析,睡眠剥夺复合多发性脑梗死的方法优于其他3个造模方法,更适合建立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63.
目的:探讨三妙丸中二妙丸配伍牛膝的合理性。方法:首次采用高尿酸血症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的急性痛风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三妙及缺牛膝三妙丸对血尿酸值、炎症因子IL-1β和IL-6 及关节病理组织的影响;HPLC-ESI-MS/MS 分析给药模型大鼠血清和关节中移行成分及其离子峰强度的相对变化。结果:三妙及缺牛膝三妙丸均有显著的抗急性痛风炎症及降血尿酸作用,而三妙丸抑制痛风大鼠足肿胀、保护关节组织的炎症损伤及抑制炎症因子IL-1β水平优于缺牛膝三妙丸;三妙及缺牛膝三妙丸给药血清均检测出5 个移行成分,关节中1 个移行成分,其中2 个为黄柏生物碱代谢物、2 个为苍术糖苷类成分代谢物,且三妙方血清及关节中移行成分离子强度均高于缺牛膝三妙方。结论:牛膝有促进二妙丸中黄柏生物碱及苍术倍半类成分在血液及关节中的分布,增强抗急性痛风关节炎药作用。  相似文献   
164.
胃癌单抗MGd1的噬菌体呈现型ScFv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制备胃癌单抗MGd1的单链可变区片段(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为胃癌体内诊疗研究提供候选靶向载体分子。方法 从MGd1杂交瘤分离mRNA,RT-PCR分别扩增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VH和VLDNA),二者经linkerDNA连接形成ScFvDNA,将ScFvDNA与载体pCANTAB5E的连接产物转化于大肠杆菌TG1,经M13KO7感染后,获得重组噬菌体抗体ScFv,以高表达MGd1结合抗原的细胞株KATOⅢ对重组噬菌体抗体ScFv进行峡谷轮筛选后;随机挑取克隆经ELISA筛选MGd1ScFv单克隆,并对其结合抗原的能力进行鉴定。结果 VH、VL和ScFvDNA分别约为340、320和750bp,经两轮亲和筛选后,在随机筛检的30个克隆中得到12个噬菌体呈现型MGd1ScFv单克隆,其中结合抗原能力强的克隆有5个。结论 用噬菌体呈现技术成功地获得了单抗MGd1的ScFv,为拓展该抗体的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5.
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与心力衰竭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检测265例受试者血清中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心衰组β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45.7%(86/188),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10.4%(8/77),P<0.01;心衰组M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52.7%(99/188),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11.7%(9/77),P<0.01;心功能Ⅱ-Ⅲ级的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明显高于Ⅳ级;心衰组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血清中高达56.1%的患者同时具有M2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存在于多种心脏病心衰患者的血清中,可能与心衰时心肌结构变化和功能下降有关,与原发心脏病无明显因果关系;心脏β1和M2受体的双抗体阳性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的多重性表现,提示免疫学机制参与心衰和(或)心肌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参与的程度与疾病的早、中期大于晚期。  相似文献   
166.
索拉非尼单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单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38例Child-Pugh A或B级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连续口服索拉非尼,剂量为400 mg/次,2次/d.记录不良反应,每4~6周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38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例(2.6%),轻微缓解5例(13.2%),稳定16例(42.1%),进展16例(42.1%).患者服用索拉非尼的中位时间为180 d(15~550 d),平均总生存时间为370 d(42~562 d).22例肿瘤受控患者(有效和稳定患者)的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169 d(42~426 d),平均总生存时间为428 d(95%CI为330~526 d).治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27例,71.1%)、胃肠反应(25例,65.8%)和全身症状(14例,36.8%).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易于处理并可逆.结论 索拉非尼单药治疗对部分晚期肝癌患者有效,并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肝功能Child-Pugh A级或B级的肝癌患者对索拉非尼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7.
可溶性Fas水平与乳腺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变化与乳腺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26例健康女性,20例复发性乳腺癌患者,8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2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sFas水平。 结果:健康人群血清sFas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递增;原发性乳腺癌、复发性乳腺癌、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血清sFas水平(分别为0.815、1.510及0.664 ng•L-1)与正常人群(0.580 ng•L-1)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原发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2周sFas水平分别为0.815和0.620 ng•L-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良性乳腺疾病患者术前、术后2周sFas水平分别为0.664和0.610 ng•L-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原发乳腺癌患者sFas表达水平随疾病TNM分期增高而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其表达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局部淋巴结转移等其他临床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的sFas水平可作为乳腺疾病进展及其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8.
气管、隆突成形术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气管隆突成形术临床效果的方法.方法气管下段癌行袖式切除及癌灶旷置、右支气管胸壁造口术各1例;双侧隆突切除术7例,单侧隆突切除术5例,其中保留术侧部分肺叶3例,切除术侧全肺9例.结果无术中死亡,术后围手术期死亡1例,围手术期后1年内死亡4例;1年生存率62.3%(9/14);3年生存率28.6%(4/14);5年生存率7.1(1/14)死因与术中麻醉管理有关1例,占7.7%(1/13),死于心脑血管意外及肺功能衰竭5例占38.5%(5/13),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6例占46.5%(6/13).结论气管隆突手术创伤大难度高,并发症及复发率高生存率低,因而正确掌握适应症,简化手术操作,术中麻醉及手术医师密切配合,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并辅以有效的放化疗是提高此类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9.
本文综述了维生素类药物引起的皮肤,神经系统,过敏性休克,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指出临床需慎重使用该类药物。  相似文献   
170.
目的:确认新等位基因HLA-B*0740、DRB1*1449;DRB1*1609的血清学表型。方法:应用标准NIH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进行新等位基因血清学分型。结果:新等位基因HLA-B*0740、DRB1*1449、DRB1*1609的核苷酸序列与它们相应的同源等位基因不同,造成相应编码氨基酸残基差异,但是它们的血清学特异性仍为B7、DR14和DR16。结论:上述HLA新等位基因具有免疫学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