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徐海伟  吴旋  黎海蒂  范晓棠  曹娟  唐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3170-3171,T001
目的:观察采用ITSF和N2无血清培养方法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为神经前体细胞的作用及纤维连接蛋白对神经诱导的影响。方法: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N2无血清条件培养基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细菌培养皿法或悬滴法制备胚体,小鼠胚胎干细胞采用NBT/BCIP染色,神经前体细胞的nestin免疫组化染色采用ABC法。结果:细菌培养皿法或悬滴法培养胚体、ITSF或N2无血清培养基均能将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培养表面,对胚体的贴壁情况影响不大,但能使无血清培养后存活的神经前体细胞明显增多。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在ITSF和N2培养基均能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在N2培养基中加入纤维连接蛋白能使存活的神经前体细胞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52.
目的:胚胎干细胞能够在体外被定向地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影响因素多,诱导过程复杂,诱导时间长,所得细胞数量少、功能低。通过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选择,是否可增加胚胎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定向分化的可控性,以便在短时间内得到数量更多、功能更强、可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分泌细胞。方法:实验于2004-03/2004-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完成。①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细胞的制备:孕13d的胎鼠制备成纤维细胞,37℃培养。当成纤维细胞生长完全融合后,用丝裂酶素处理后备用。②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及扩增:胚胎干细胞接种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培养于含白血病抑制因子和胎牛血清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高糖培养基中,37℃培养四五天。③胚胎体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诱导:扩增培养四五天的胚胎干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后,于不含白血病抑制因子的培养基中悬浮培养4d,形成胚胎体。收集胚胎体后接种于无血清的选择性培养基,贴壁培养四五天后,细胞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④神经前体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诱导:神经前体细胞用胰岛素分泌细胞无血清选择性培养基培养4d,再用葡萄糖刺激,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⑤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检测: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双硫腙染色等方法。结果:①胚胎干细胞经四五天的培养扩增后,可形成细胞致密、形态饱满、折光度高、边界限清楚的典型胚胎干细胞集落,集落呈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饲养层细胞不着色。②胚胎干细胞脱离饲养层后,在不含白血病抑制因子的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四五天,可形成球形的胚胎体。胚胎体在无血清神经前体细胞选择性培养基中贴壁培养四五天后,存活细胞85%以上分化为巢蛋白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③改用胰岛素分泌细胞无血清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后,多突起的神经前体细胞逐步变圆,成为细小的圆形细胞。圆形细胞逐步聚集成集簇状,经葡萄糖刺激后,这些细胞最终分化为具有胰岛素分泌细胞特征的双硫腙染色阳性细胞。结论:用无血清培养法将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增加了实验因素的可控性,使其中最关键的神经前体细胞的比例达到85%以上,整个诱导过程仅需12~15d,增加了胚胎干细胞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临床运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吖啶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neu蛋白的方法。方法用吖啶酯和生物素分别标记2株不同的HER-2/neu蛋白单克隆抗体,并用链霉亲合素包被微粒,通过链霉亲合素-生物素系统分离固相和液相,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建立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鉴定评估。结果建立的方法线性范围5~300 ng/m L,最低检测限为0.58ng/m L,批内变异系数≤3.0%,总变异系数≤8.8%,与西门子公司HER-2/neu蛋白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的检测结果比对,相关系数(r)=0.991 9,总符合率98.9%。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够满足乳腺癌的临床诊疗要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胚胎干细胞(erabryonic alem cells,ESc)是一种从早期胚胎分离、能在体外经抑制分化后无限增殖,高度未分化的全肥干细胞。在全反式维A酸和无血清培养等诱导下,ES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等,为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丰富的种子细胞来源。将ESc分化为神经元移植治疗PD,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观察酒精暴露对新生小鼠视网膜结构的影响,以及肝脏X受体(LXRs)激动剂TO901317对酒精损伤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新生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酒精暴露组和激动剂TO预处理组,每组3只.采用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大体结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NeuN阳性细胞数、GFAP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发现LXRβ主要分布于新生小鼠视网膜节细胞层,HE染色发现酒精组新生小鼠视网膜节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TO处理能显著翻转酒精暴露导致的视网膜节细胞层细胞数量减少(P<0.05);免疫组化染色发现酒精组小鼠眼球视网膜节细胞层NeuN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TO预处理组较酒精组NeuN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1).对各组进行GFAP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光密度分析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酒精组小鼠视网膜GFAP表达较对照组和TO预处理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LXRs受体激活可有效抑制酒精所致视网膜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挽救节细胞丢失.  相似文献   
57.
本文探讨了Journal Club这种文献讨论方式对进入临床学习阶段八年制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对Journal Club的起源、选题、进行方式、注意环节进行了总结;对老师在采用Journal Club这种讨论方式进行八年制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Journal Club可能是当前教学模式中弥补八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不足的合适方式,可以在医学生,特别是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中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侧脑室给予noggin对海人酸(kainic acid,KA)诱导的颞叶癫痫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侧脑室注射KA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发作后,连续7 d侧脑室注射noggin,2月后大鼠自发性癫痫出现时,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丢失.结果 KA诱导大鼠颞叶癫痫成功后,海马CA3、CA4区神经元丢失明显,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大鼠的逃逸潜伏期延长[(27.38±4.75)s],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5.35±1.45)次]和在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百分率[(28.73±3.10)%]下降.侧脑室注射noggin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丢失减少,Morris水迷宫试验中大鼠的逃逸潜伏期缩短[(18.45±2.32)s],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9.80±1.53)次]和在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百分率[(46.58±3.70)%]增加.结论 KA致颞叶癫痫大鼠侧脑室给予noggin可改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noggin能保护海马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建立红藻氨酸(kainite acid, KA)快速点燃癫痫模型,观察行为学、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om, EEG)、海马病理改变及其神经发生.方法 立体定向连续注射KA于侧脑室致痫. 视频监测、深部EEG、Nissl染色、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大鼠行为学及深部EEG呈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3个阶段性变化.根据Racine行为学分级法,Ⅴ级8只,Ⅳ级12只,Ⅲ级2只,Ⅱ级2只;深部电极描记出起始于海马并向杏仁核、额叶皮质等传导癫痫样波;病理变化提示长期癫痫发作会导致海马锥体细胞逐渐变性、坏死、丢失.BrdU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海马齿状回,并在癫痫发作后显著增多(P<0.01).结论 KA快速点燃大鼠模型为模拟颞叶癫痫的理想动模型,癫痫发作后神经发生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60.
目的对所获的PS1/APP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小鼠进行基因鉴定,进一步对其进行组织学分析,检测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的形成情况.方法设计特定的引物,PCR扩增转入基因组DNA中的APP基因,对转入PS1/APP的小鼠应用刚果红染色结合免疫组化观察Aβ沉积、小胶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的活化.结果与未转入的阴性对照相比,在PS1/APP双转基因的AD小鼠皮质和海马内可见Aβ斑块形成,围绕在Aβ斑块周围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处于活化状态,形成典型的SP结构.结论我们获得的PS1/APP双转基因小鼠能够模拟AD患者脑内的主要病理过程,提供有效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