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药物顺铂对肝细胞肝癌syndecan-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检测syndecan-1在未化疗组和顺铂化疗组肝细胞肝癌的表达.结果在47例肝细胞癌中,31例未化疗者syndecan-1阳性表达13例,而在16例化疗者中syndecan-1阳性表达13例.化疗组syndecan-1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化疗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顺铂化疗会增加肝细胞肝癌syndecan-1的表达,从而有助于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角膜穿通伤后炎症因子在眼球壁的分布特征及其在房水中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角膜穿通伤后眼内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清洁级成年雌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角膜穿通伤后6h、24h、48h、72h组,每组各10只.角膜穿通伤组大鼠制作角膜穿通伤模型,分别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损伤后各时间点眼球壁组织中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的组织定位;并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损伤后各时间点房水中上述因子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HSP90、IL-10、TNF-α和IL-1β在正常房水和眼球组织中含量较少.HSP90于损伤后6 h在房水中含量达到高峰,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后逐渐减少,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其主要表达于视网膜视锥和视杆细胞层;TNF-α、IL-1β于损伤后24 h在房水中达到高峰,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之后逐渐减少,主要表达于角膜、睫状体、视网膜;IL-10于损伤后72 h在房水中含量达到高峰,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主要表达于角膜和视网膜.结论 角膜穿通伤后应激反应可促使眼球局部炎症因子的表达,导致继发性炎症损伤角膜穿通伤后应早期局部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眼球壁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43.
病例介绍患者男,26岁,已婚。因左上腹痛伴消瘦、纳差4月,于1987年11月6日人院.患者于1987年7月下旬起出现左上腹持续隐痛,不放射,无恶心、呕吐,照常工作。8月初,腹痛加剧,呈阵发性发作,有时半夜痛醒,纳差,食量减半。10月初来本市就诊,外院查三大常规,尿淀粉酶,尿二胆试验等均无异常,血CEA<15ng/ml,。FP<20ng/ml。曾作2次B超,一次示肝内无占位病变,脾大,胰头占位病变,胆囊炎,无胆石征象;另一次示肝弥漫性占位可能,肝门区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0月19日至本院就诊,腹部CT示肝胰无占位证据。起病来,自觉…  相似文献   
44.
抗磷脂抗体与血栓形成及其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磷脂抗体(antiphspholipid antibody,APA)系自身抗体家族.APA分为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C)和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两大类,与之相关的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i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易栓症,其大多数症状都与血栓形成有关[1].近几年来,APA与慢性肝病的关系逐渐引起重视,主要集中于丙肝病毒(HCV)感染及酒精性肝病等 [2,3] 方面,以及与APA相关的血栓性疾病等,现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5.
肝硬化病人的低血清25-羟维生素D3和低血钙状态及其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低血清 1,2 5 二羟维生素D3[1,2 5 (OH) 2 D3]与低血钙状态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为此 ,我们对10 4例血清 2 5 羟维生素D3(2 5 OHD3)及血钙作了测定 ,并对其中部分低血清 2 5 OHD3 病人用 1,2 5 (OH) 2 D3 作了治疗 ,以探讨低血清 2 5 OHD3 与低血钙之间的关系及 1,2 5 (OH) 2 D3 的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一、对象研究对象为 1996年 1月~ 1998年 5月之间住院的消化科和内分泌科病人 ,共 10 4例 ,分为以下 3组 :1.肝硬化组 :共 5 2例 ,男 30例 ,女 2 2例 ;年龄为 2 5~ 74岁 ;病因 :慢性病毒性乙…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在慢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应激组(50只)和对照组(25只).应激组大鼠以束缚浸水法制备慢性应激模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应激.观察指标:(1)大鼠应激前后的体重及进食量;(2)实验后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A)和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多巴胺(DA)和高香草酸(HVA)水平;(3)用酚红排泄试验测定实验后大鼠的胃排空速率;(4)实验后大鼠胃黏膜的病理变化.结果 (1)应激前两组大鼠体重、体重增长百分率及进食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激后两组大鼠体重、体重增长百分率及进食量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应激后两组大鼠脑脊液中MHPG、5-HT及5-HIAA水平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NA、DA、HVA水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大鼠胃组织大体标本显示炎症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光镜检查显示两组大鼠慢性炎症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两组大鼠胃内酚红残留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应激可以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变化,可能是通过改变脑脊液神经递质水平来影响胃运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胃肠功能以及认知影响的研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被分为对照组(20只)和慢性应激组(40只),后者以束缚浸水应激方式连续应激21 d,每日大鼠称重及进食量并进行两组比较,3周后行水迷宫实验、胃排空速度测定、胃肠病理检查.结果 (1)应激组大鼠体重的增加、进食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2)水迷宫实验:应激组和对照组大鼠水迷宫游出时间分别为:72.4±31.85、47.5±29.31(第1天,P<0.05),66.3±24.32、41.2±16.75(第2天,P<0.05);错误次数分别为:6.7±2.12、6.0±1.24(第1天,P>0.05),6.5±2.62、4.9±0.87(第2天,P>0.05).(3)胃排空速度测定:应激组和对照组大鼠胃中酚红残留率(%)分别为:33.52±10.00、21.66±6.22,应激组大鼠的酚红残留率明显增高,P<0.05.(4)胃的病理检查:两组大鼠的胃组织病理检查均无器质性改变.结论慢性束缚浸水应激3周影响大鼠胃肠功能,但对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溃疡性结肠炎(UC)及非溃疡性结肠炎(NUC)患者的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结果ANCA阳性率分别为UC组10.53%,NUC组4.76%,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UC组ANCA阳性率与病情程度、病变范围、病程长短、病理严重程度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我国UC患者ANCA阳性率不高的因素可能是①被检患者人种不同,缺乏可比性;②UC病人中可能存在血清ANCA阴性亚群。  相似文献   
49.
日的 :探讨顺铂 (CDDP)体内诱导肝细胞性肝癌 (HCC)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例HCC患者随机分成 2组 ,10例行CDDP诱导治疗 ,另 8例作对照。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 2组患者手术切除之肿瘤组织 ,作凋亡及细胞周期分析。结果 :CDDP治疗组肝癌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CDDP治疗组肿瘤细胞G0 -G1 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S期细胞有显著减少 (P <0 .0 1)。细胞增殖指数 (PI)在CDDP治疗组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CDDP在体内能显著增加HCC细胞的凋亡。小剂量CDDP诱导治疗为肝癌辅助治疗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比较 5 氨基水杨酸肠溶片和柳氮磺吡啶 (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临床试验设计。试验组 2 0例病人服 5 氨基水杨酸肠溶片 ,0 .8g ,tid ;对照组 19例病人服SASP片 1g ,qid。疗程均为 6wk。结果 :试验组无效 3例 ,有效 1例 ,显效 8例 ,临床治愈 8例 ,总有效率为 80 % ;对照组无效 5例 ,有效 4例 ,显效 8例 ,临床治愈 2例 ,总有效率为5 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0 %和 2 5 %。结论 :5 氨基水杨酸肠溶片和SASP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明显治疗作用 ,前者的疗效好于后者 ,两者的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