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48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61篇 |
预防医学 | 2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分析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对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试验组患者实施CNP,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得分情况.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7%)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护理满意度(98.18%)高于对照组(80.00%),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在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实施CNP,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及其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2.
总结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董其美阵发性心房颤动"肝风为使、心火为源、风火相煽"病机理论及临证辨治经验,认为肝肾亏虚、郁火和虚火内生是房颤起病之源,内风引动、风火相煽、挟痰挟瘀、戗犯心脑是房颤发作及其中风变证的病机关键,提出滋阴息风、泻火镇悸的关键治法,以此学术思想指导房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3.
【立论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全氟辛酸(PFOA)和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我们前期研究发现PFOA可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诱导凋亡引起小鼠肝脏毒性损伤。去乙酰化酶SIRT1在细胞应激反应中具有关键作用,可引起多种转录因子去乙酰化,从而促进细胞存活,抑制凋亡。因此,我们提出:“SIRT1的去乙酰化修饰可能对PFO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起保护作用”。 【设计思路】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PFOA肝脏毒性与SIRT1表达和反应活性的相关性;利用SIRT1激活剂以及SIRT1抑制剂观察SIRT1信号通路对PFOA诱导的肝脏毒性损伤的调控作用;通过检测P53、NF-κB p65 和FOXO3a的表达和乙酰化水平,分析SIRT1系统调控PFOA肝脏毒性的分子机制,是否与SIRT1对P53、NF-κB p65 和FOXO3a的去乙酰化修饰有关。 【实验内容】 (1)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SIRT1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IRT1的反应活性,对比正常对照和PFOA染毒小鼠,明确PFOA肝脏毒性与SIRT1的相关性;(2) PFOA染毒小鼠给予SIRT1激活剂SRT1720以及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ALP及LDH的血清水平;酶联免疫分析IL-6、COX-2及CRP的肝组织水平;免疫组化检测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OHdG的产生;比色法检测MDA生成及SOD、CAT和GSH-PX的活性;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Bcl-2、Bax、Fas、FasL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明确SIRT1通路的激活或抑制对PFOA诱导肝脏损伤的调控作用;(3)应用乙酰化赖氨酸抗体通过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P53、NF-κB p65 和FOXO3a的乙酰化水平,分析SIRT1是否通过对P53、NF-κB p65 和FOXO3a的去乙酰化修饰调控PFOA诱导的肝脏毒性损伤。 【材料】 本项目以小鼠为实验动物,实验仪器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DNA扩增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石蜡切片机、高速低温离心机、蛋白电泳系统、电转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 【可行性】 本项目充分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并取得了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 【创新性】 SIRT1对PFOA肝脏毒性的调控作用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项目研究SIRT1对PFOA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全氟化合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寻找新靶点。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贵州地区中耳胆脂瘤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分析其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院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238例,取患者的耳道分泌物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分析,两组之间相互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8例患者耳部分泌物标本中,有158例培养出病原菌,检出率为66.39%,其中细菌140例,真菌18例。慢性中耳炎患者检出率为65.55%,细菌以G+菌为主,检出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03%)、金黄色葡萄球菌(25.86%)、铜绿假单胞菌(13.79%)、变形杆菌(10.34%)。中耳胆脂瘤检出率为68.70%,细菌以G-菌为主,检出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饱菌(25.61%)、变形杆菌(18.29%)、金黄色葡萄球菌(14.6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63%)。敏感药物因菌种而异。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与中耳胆脂瘤的G+菌、G-菌的检出率不同,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真菌及混合感染不容忽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在两种中耳炎中的敏感度有差别,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用药。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河南省食源性沙门菌的耐药性变迁情况,为相关部门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沙门菌检测参照GB/T4789.4-2008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操作及结果判读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NCCLS)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2006年).[结果]对2003~2008年检出的278株食源性沙门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6年间食源性沙门菌对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氨霉素类以及四环素类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性日益严重,耐药谱扩大,出现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MDR)菌株,最多的是对11种抗生素产生耐药.[结论]河南省食源性沙门菌耐药形势严峻,耐药性沙门菌尤其是多重耐药性沙门菌成为公共健康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评估常熟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优化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常熟市社区管理的10 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CDS)的综合控制目标,评估血糖、血压及血脂的达标情况。结果 10 238例被调查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lc)平均值为(7.60±1.58)%,达到控制目标(HbA1c<7.0%)的比例为40.84%。SBP平均值为(150.06±20.05)mmHg,达标率为32.01%,DBP平均值为(80.76±10.33)mmHg,达标率为46.70%,两者同时达到控制目标(<140/80 mmHg)的比例为22.33%。TG平均值为(1.96±1.60)mmol/L,达标率为56.80%, TC平均值为(5.24±1.11)mmol/L,达标率为23.82%,HDL-C平均值为(1.50±0.41)mmol/L,达标率为78.43%,LDL-C平均值为(3.13±0.90)mmol/L,达标率为25.22%。除HDL-C外,血脂其余三项指标检测平均值均超过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OR=1.351,OR95%CI:1.242~1.470 )、血脂(OR=1.257,OR95%CI:1.156~1.367)、吸烟(OR=1.297,OR95%CI:1.082~1.554)、腰围(OR=1.290,OR95%CI:1.184~1.404)、性别(OR=0.698,OR95%CI:0.638~0.763)、年龄:(OR=0.897,OR95%CI:0.854~0.941)、用药情况(OR=1.244,OR95%CI:1.208~1.282)、收缩压(OR=1.208,OR95%CI:1.104~1.322)、糖尿病病程(OR=1.517,OR95%CI:1.450~1.588)是血糖控制的独立影响因素。生活在农村、吸烟、男性、年龄50岁以下、用药不佳、糖尿病病程长,血脂、腰围、收缩压控制不良均不利于血糖的控制。结论 2013年常熟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不够理想,影响因素有地区、吸烟、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糖尿病病程、血脂、腰围、收缩压等,应积极开展综合措施控制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大豆Glycine max荚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豆荚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乙酯(1)、2,6-二甲氧基-1,4-对苯醌(2)、杜仲树脂酚(3)、蒲公英萜酮(4)、羽扇豆烯酮(5)、7,3′,4′-三羟基黄酮(6)、考迈斯托醇(7)、3-吲哚甲酸(8)、芹菜素(9)、phaseol(10)、7,4′-二羟基黄酮(11)、豆甾醇(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大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他啶对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72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为77.78%(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为27.78%(P<0.05)。结论: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他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 探究黄腐酚对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给予不同浓度梯度的黄腐酚(0、10、20、40、60、80、100μmol/L)处理A431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利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黄腐酚处理后A431的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431中STAT3、JAK2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黄腐酚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A431细胞中STAT3、JAK2和Bcl-2有下调趋势,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黄腐酚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有望作为潜在的抗皮肤鳞癌药物应用到临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