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9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54篇
内科学   16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552篇
预防医学   262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188篇
  12篇
中国医学   280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基于AKT/GSK3-β/SNAIL 通路探讨黄芪甲苷对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心肌纤维化小鼠的保 护作用。方法将40 只雄性C57BL/6J 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组(80 mg·kg-1)、曲西瑞宾 组(1 mg·kg-1,AKT 抑制剂)及黄芪甲苷(80 mg·kg-1)+SC79(5 mg·kg-1,AKT 激动剂)组,每组8 只。采用主动 脉弓缩窄术复制心力衰竭小鼠模型。模型复制前,曲西瑞宾组给予腹腔注射给药,每日1 次,连续1 周;模型 复制成功后,黄芪甲苷组给予灌胃给药,每日1 次,连续4 周;黄芪甲苷+SC79 组采用腹腔注射联合灌胃给 药,模型复制前腹腔注射SC79(5 mg·kg-1)每日1 次,连续1 周,模型复制成功后以黄芪甲苷(80 mg·kg-1)灌 胃,每日1 次,连续4 周。采用心脏彩超检测小鼠心功能,采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 率(LVFS);采用Masson 染色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纤维化情况;采用天狼星红染色法检测小鼠血管及间质内胶 原纤维沉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心脏组织CD31、α-SMA、AKT、GSK3-β、pGSK3-β、SNAIL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LVEF、LVFS 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肌纤维化面 积显著增加(P<0.01),血管周围及间质的胶原纤维沉积显著增加(P<0.01),CD31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 降(P<0.05),α-SMA、AKT、GSK3-β、pGSK3-β、SNAIL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 较,黄芪甲苷组和曲西瑞宾组的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均得到明显逆转(P<0.05,P<0.01),黄芪甲苷+SC79 组的 指标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AKT/GSK3-β/SNAIL 通路抑制内皮间质转化,从而抑 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心阳片调节心肌细胞自噬改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小鼠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心阳片低、中、高剂量组(455、910、1820 mg·kg^-1)及3-甲基腺嘌呤组(15 mg·kg^-1,腹腔注射给药),每组8只;采用主动脉弓缩窄术复制HF小鼠模型;按上述剂量灌胃给药,灌胃体积为8 mL·kg^-1,每天给药1次,连续4周。采用心脏彩超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采用q PCR法检测小鼠心脏组织HF生物标记物B型钠尿肽(BNP)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LC3BⅡ/Ⅰ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LVEF、LVFS显著降低(P<0.05),BNP mRNA及Beclin-1、LC3BⅡ/Ⅰ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心阳片低、中、高剂量组及3-甲基腺嘌呤组小鼠的LVEF、LVFS显著升高(P<0.05),BNP mRNA及Beclin-1、LC3BⅡ/Ⅰ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心阳片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过度自噬改善HF小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紧密连接蛋白中水闸蛋白(claduin-1,claudin-7),闭锁蛋白(occludin)的表达,明确养血解毒方对银屑病表皮通透屏障的修复作用,为养血解毒方治疗银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喋呤组、养血解毒方组,制备甲氨喋呤溶液、养血解毒方水煎剂对应灌胃干预,同时小鼠背部剃毛后给予咪喹莫特涂抹诱导银屑病样皮损模型。每日拍照记录皮损形态并对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水油测试笔检测皮损表皮含水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测量表皮厚度;免疫荧光法检测增殖相关的核抗原(Ki67);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兜甲蛋白(loricrin),真皮中CD3^+T淋巴细胞浸润和紧密连接蛋白claduin-1,claudin-7,occludin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皮损中claudin-7,occludin的表达。模拟银屑病皮损微环境,建立白细胞介素-17(IL-17,1 mg·L^-1)刺激的角质形成细胞(Hacat)模型,制作养血组分、解毒组分、养血解毒方喷干粉进行干预。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8(CCK-8)法检测药物对Hacat细胞的毒性;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药物对角质形成细胞claudin-1,claudin-7,occludin表达的干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养血解毒方可显著减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表现,降低PASI评分及皮损表皮厚度(P<0.01),增加皮损区表皮水分含量(P<0.01),减少表皮ki67,loricrin的异常表达和真皮CD3+T细胞浸润(P<0.01),并增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7,occludin的表达(P<0.05),增加紧密连接结构的完整性;体外研究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养血解毒方组和养血组分组明显升高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7,occludin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解毒组分组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养血解毒方通过调节角质形成细胞间紧密连接的表达抑制其异常的增殖分化过程,进一步恢复破坏的表皮通透屏障,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其中养血解毒方的养血组分对调节紧密连接的修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个性化科研与工程训练作为提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启蒙课程之一,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在激发学生科研热情的同时,有效地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科研精神,在全面推进立德树人上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政教学融入科研创新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梳理课程教案,完善教学大纲,制定评价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学生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伴虹膜新生血管患者行虹膜血管造影图像的特征.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及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石景山医院眼科确诊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64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检查并记录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眼压及视力...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基于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脂水平与左心房时相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86例,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将LDL-C<2.86 mmol/L患者纳入LDL-C减低组(56例),其余患者纳入非LDL-C减低组(30例)。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获得患者左心房时相应变参数。比较2组患者血脂水平差异并分析血脂水平与左心房时相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LDL-C减低组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均大于非LDL-C减低组,左心房总排空分数(LAtEF)、左心房储器应变率(pLASRr)、左心房管道应变率(pLASRcd)、左心房泵应变率(pLASRct)均小于非LDL-C减低组(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pLASRr呈正相关(P=0.004、0.019);LDL-C与pLASRcd呈正相关(P=0.004),年龄与pLASRcd呈负相关(P=0.0...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减少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021年8例在我院儿童血液肿瘤科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粒缺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病例。结果 8例中内科保守治疗成功1例(1/2),保守治疗后阑尾复发1例(1/2);急诊手术3例(3/6),延迟手术3例(3/6),8例总治疗时间12-29d(15.5±5.463d),7例手术病人外科住院时间3-10d(4±2.43d)。术后病理活检提示肿瘤浸润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粪石嵌顿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阑尾周围脓肿1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例。并发腹腔积液2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肠粘连1例。结论 对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粒缺期合并急性阑尾炎者,内科保守治疗可能导致阑尾炎复发,急诊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多,感染风险大。目前,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待中性粒细胞回升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可避免化疗方案长时间中断所致原发病复发。  相似文献   
108.
门桐林  李雪  袁秀敏  张璐 《癌症进展》2020,(6):563-566,613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NSCLC患者的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两种组织中PD-1 mRNA和PD-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SCLC组织中PD-1和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PD-1和PD-L1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4^+-PD-1、CD8^+-PD-1、CD14^+-PD-L1、CD68^+-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NSCLC组织中PD-1 mRNA和PD-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03±1.92)和(4.95±1.09),分别高于癌旁组织的(1.72±0.81)和(1.25±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的NSCLC患者NSCLC组织中PD-1和PD-L1的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织中CD4^+-PD-1、CD8^+-PD-1、CD14^+-PD-L1、CD68^+-PD-L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1和PD-L1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NSCLC的免疫逃逸过程,对其逃逸机制进行研究可以为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不同碘水平对哺乳期母鼠和仔鼠的碘代谢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母鼠随机分为4组:重度缺碘组(SID),轻度缺碘组(MiID),正常碘组(NI),碘过量组(ExI).所有大鼠均食用缺碘饲料,饮水给予不同剂量的碘化钾,喂养3个月后交配,检测哺乳14 d时母鼠及其仔鼠的尿碘、乳汁碘、血碘和血液甲状腺激素(TH)水平,测定母鼠甲状腺重量,观察母鼠和仔鼠甲状腺形态学改变.结果 (1)母鼠及仔鼠尿碘、乳汁碘和血碘均随饮食碘供给量的增加而增加,其组间变化幅度以尿碘为最高、乳汁碘次之、血碘最低.(2)与NI组比较,SID组母鼠血清TT44降低[(16.7±12.0对36.4±15.0)nmol/L,P<0.05],TSH[(5.73+2.90对1.38+0.30)mIU/L,P<0.01]和TT3/TT4比值(6.6+2.7对2.1±0.3,P<0.01)升高,仔鼠TT4[(10.6+2.3对16.4±4.7)nmoL/L,P<0.05]降低;MiID和ExI组无论母鼠和仔鼠均与NI组无明显差异.(3)SID组母鼠和仔鼠发生典型小滤泡增生性甲状腺肿,MiID组母鼠呈现轻度甲状腺肿,ExI组母鼠甲状腺呈现轻度多形性特征,而两组仔鼠甲状腺与NI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重度缺碘会导致母-子甲状腺功能减退,但在轻度缺碘和碘过量时通过母体和仔代的代偿作用可以维持母-子正常的碘营养和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10.
人体肠道内的菌群参与了许多生理功能的维持和疾病的发生。作为大脑和胃肠道功能相互调节的重要桥梁,脑-肠轴功能的正常发挥是肠道菌群维持稳定的条件。脑-肠轴紊乱可激活肠黏膜免疫,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使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反之,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亦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脑-肠轴功能紊乱,其中迷走神经和血清代谢物质在脑-肠轴功能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功能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