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3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8篇 |
儿科学 | 13篇 |
妇产科学 | 32篇 |
基础医学 | 81篇 |
口腔科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381篇 |
内科学 | 124篇 |
皮肤病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16篇 |
特种医学 | 54篇 |
外科学 | 181篇 |
综合类 | 640篇 |
预防医学 | 282篇 |
眼科学 | 70篇 |
药学 | 255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69篇 |
肿瘤学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128篇 |
2012年 | 130篇 |
2011年 | 131篇 |
2010年 | 143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99篇 |
2007年 | 90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分析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患者长期随访中复发的相关因素及规范化疗的获益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的10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 分析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复发的相关因素, 同时评估术后规范化疗获益情况。结果 108例病理完全缓解患者的年龄为(56.3±11.6)岁, 其中男性68例(63.0%);随访时间[M(Q1, Q3)]为79.9(61.8, 112.6)个月。12例(11.1%)患者出现复发, 5年内有9例患者出现复发, 5年无病生存率为91.1%(99例)。多因素分析发现, 术后病理残存肿块或瘢痕最大直径(HR=8.41, 95%CI:1.08~65.22, P=0.042)、治疗前肿瘤距肛缘距离(HR=4.54, 95%CI:1.23~16.81, P=0.023)是患者术后是否复发的相关因素。根据相关因素将患者进行预后分层, 存在上述相关因素的患者, 接受术后规范化疗患者5年累积无病生存率为92.0%, 未接受化疗或者未完成规范化疗患者为82.3%, 差异... 相似文献
32.
目的:检测人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FAM83H-AS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细胞学实验验证LncRNA FAM83H-AS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增值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EdU染色、流式细胞术、Transwell迁移以及侵袭实验等方法分析在过表达或者敲低LncRNA FAM83H-AS1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与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1)LncRNA FAM83H-A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2)敲低LncRNA FAM83H-AS1削弱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活性;(3)敲低LncRNA FAM83H-AS1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凋亡;(4)敲低LncRNA FAM83H-AS1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结论:LncRNA FAM83H-AS1阳性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能与促进癌细胞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头针结合绳带疗法用于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步行功能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株洲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针组、绳带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他汀类药物治疗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常规康复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头针组采用头针治疗,绳带组采用绳带疗法治疗,联合组采用头针结合绳带疗法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unctional amby iation category scale, FAC)评分、Tinetti步态平衡量表(Tinetti Balance and Gait Analysis, Tinetti)评分、10 m行走时间测试(10m walking time test, 10MWT)、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患儿肾脏损害。方法:检测32例单纯性肥胖患儿尿微量蛋白[尿α1-微球蛋白(α1-M)、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转铁蛋白(Tf)],同时测定尿常规、血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胆固醇、血糖等,并与20例健康儿童做为对照。结果:3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尿微量蛋白虽然均在正常范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α1-M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指标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尿素氮、肌酐、血糖均在正常范围,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血三酰甘油、胆固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存在肾功能损害。尿微量蛋白是早期发现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4例,女性6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开放手术组和后腹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术后扁平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P〉0.05)、结石长径(P〉0.05)、梗阻位置(P〉0.05)、输尿管分离(P〉0.05)、性别(P=0.610 5〉0.05)、侧别(P〉0.0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在手术时间(P〉0.05)、术中出血量(P〉0.05)、术后最高体温(P〉0.05)、引流管拔除时间(P〉0.05)上没有明显差异,而在镇痛泵使用时间(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P〈0.01)上,腹腔镜组要明显优于开放术组。结论对于输尿管上段的嵌顿性结石,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较传统开放手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6.
目的近年发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慢性透析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膜透析患者RDw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103例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开始腹膜透析时的年龄分为3组:年龄40岁组(37例);年龄40~59岁组(47例);年龄≥60岁组(19例)。比较各组腹膜透析前以及腹膜透析1、3个月的临床指标(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RDW、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对RDW的影响。结果女性患者中RDW≥14.6%的患者所占比例在基线及腹膜透析1、3个月(13.5%、15.4%、17.3%)均高于男性患者(9.8%、7.8%、13.7%)。≥60岁年龄段的基线RDW较其他两个年龄组显著增高(P0.05)。年龄与基线RDW、腹膜透析1个月的RDW呈正相关(r=0.320、0.242,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校正相应体质量指数后分析发现,女性(β=0.025,P0.001,95%CI-0.001~0.953)和年龄较大(β=0.025,P0.001,95%CI 0.010~0.040)的患者基线RDW相对较高,同时年龄与腹膜透析1个月的RDW具有显著相关性(β=0.015,P0.05,95%CI 0.001~0.029)。进一步校正同期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或残肾肾小球滤过率)后发现,年龄与基线RDW(β=0.027,P0.001,95%CI 0.011~0.042)及腹膜透析1个月的RDW(β=0.017,P0.05,95%CI0.003~0.031)仍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RDW是影响透析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老年是RDW的影响因素,这为改善老年透析患者预后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7.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稳定可靠的肾癌及膀胱癌原位癌模型,并运用于抗癌药效评价工作。方法将人肾癌肿瘤组织块穿刺接种到肾实质组织中,建立肾癌原位肿瘤模型;用留置针机械摩擦损伤膀胱黏膜,人膀胱癌细胞悬液暴露法建立膀胱癌原位肿瘤模型。通过小动物B超和荷瘤组织的HE染色确定模型建立的可靠性,并采用该模型对硝羟喹啉( nitroxoline,NTX)的体内抗肿瘤药效进行初步药效评价。结果术后2周通过B超可见肿瘤发生;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肾癌原位模型肿瘤呈现浸润性生长,膀胱癌模型可见明显突向膀胱腔的癌组织团块。 NTX体内药效评价中,60 mg/kg NTX对肾癌原位肿瘤抑制率为57.5%,30 mg/kg NTX对膀胱癌原位肿瘤抑制率为48.8%。结论利用上述方法建立的肾癌及膀胱癌原位肿瘤模型简单、实用,是评价治疗肾癌和膀胱癌抗癌药物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多次七氟烷麻醉致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健康新生SD大鼠75只, 6日龄, 体质量12~20 g, 雌雄不拘,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5):对照组(C组)、多次七氟烷麻醉组(S组)和TLR4抑制剂+多次七氟烷麻醉组(I+S组)。S组和I组大鼠于出生后6、7和8 d时吸入3%七氟烷麻醉2 h。I组大鼠于每次吸入七氟烷麻醉前即刻腹腔注射TLR4抑制剂TAK-242 10 mg/kg。于出生后29 d时行旷场实验评估自发活动能力, 于出生后30~34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认知功能。行为学测试结束后采集腹主动脉血标本, 然后深麻醉下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海马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 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LR4、NF-κB p65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的表达, 计算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 HE染色后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 相似文献
39.
膀胱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数约为18000人,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据了将近4%的发病率.膀胱癌的分期是判断膀胱肿瘤预后的最有价值的参数,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前者具有治疗后易复发、复发后肿瘤的恶性程度提高等特点.常规的经尿道电切术只能切除肉眼呵见的肿瘤,使得手术治疗町能不够彻底,这是造成膀胱肿瘤易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光动力学诊断作为一种新兴的膀胱肿瘤诊断方法 ,虽然还没有成为标准术式,但随着准确性的进一步提高,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联合应用托特罗定与多沙唑嗪治疗TURP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行TURP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自手术当日起分别单纯给予口服托特罗定、多沙唑嗪、安慰剂及托特罗定联合多沙唑嗪直至拔除导尿管后1周.于拔除尿管后第1天,第7天检测各组最大尿流率(Qmax),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记录各组IPSS储尿期分数,以及各组平均每天发生的尿急次数,24小时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拔除导尿管后第1天、第7天各组平均Q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除导尿管后第1天、第7天托特罗定联合多沙唑嗪组及托特罗定组平均IPSS储尿期分数、平均尿急次数、24小时排尿次数与安慰剂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拔除导尿管后第7天托特罗定联合多沙唑嗪组平均夜尿次数与托特罗定组、安慰剂组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各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托特罗定联合多沙唑嗪对于治疗TURP术后的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疗效确切,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托特罗定,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