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8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61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635篇
内科学   26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906篇
预防医学   322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60篇
  5篇
中国医学   329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植骨材料上的黏附增殖情况。方法抽取兔股骨骨髓,进行贴壁培养BMSCs。在成骨诱导液中诱导BMSCs,于7d用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10d进行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在成脂诱导液中诱导BMSCs,于21d进行油红O染色。将BMSCs接种到HA/TCP植骨材料上,加入成骨诱导液,采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检测,并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HA/TCP植骨材料上BMSCs的增殖情况。结果BMSCs在成骨诱导液中7d碱性磷酸酶呈强阳性,10d矿化结节染色呈橘红色;在成脂诱导液中,21d油红O染色呈阳性。BMSCs在HA/TCP植骨材料上孔隙周围及孔隙内生长良好并大量增殖。MTT分析结果显示,HA/TCP对BMSCs的体外增殖无抑制作用。结论BMSCs与HA/TCP植骨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替加色罗(Tegaserod)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的疗效. 方法1.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的建立:出生后8~14天雄性Wistar大鼠实验组每天接受动脉成形术(PTCA)球囊扩张二次,每次扩张压力30mmHg,每次持续1分钟,二次扩张间隔30分钟,15~21天,球囊压力增至60mmHg,余条件不变.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PAI-1和Col-Ⅰ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槲皮素的作用。方法: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为研究对象,采用TGF-β1(10 μg/L)刺激,部分实验中培养的细胞在刺激前用槲皮素(50 μmol/L)预处理90 min。MCP-1及COL-Ⅰ mRNA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PAI-1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结果:NRK-52E 细胞在TGF-β1刺激后MCP-1 mRNA显著上调,在2 h开始升高,8 h达高峰,呈时间依赖性;PA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增加;同时,TGF-β1还显著上调Col-ⅠmRNA的表达,24 h为正常的2.4倍(P<0.05)。槲皮素预处理后,TGF-β1诱导的MCP-1、PAI-1和Col-Ⅰ的上调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槲皮素能够通过抑制MCP-1、PAI-1和Col-Ⅰ的表达而部分逆转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这可能有利于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4.
行为问题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nners量表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调查2087例少年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生活质量,然后将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的结果做比较.结果:行为问题儿童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相关分析显示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与Conners量表父母问卷和教师评定量表的部分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逐步回归显示儿童的学业、行为问题、家庭经济、父亲性格、年龄、父母对不良行为的处理方式、独生共7个变量影响着儿童的生活质量.结论:行为问题儿童生活质量下降,需要得到学校、家庭、同伴、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怀帮助.  相似文献   
35.
医疗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制度需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指标是一种以定量方式客观评估质量的元素,制定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可促进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提升。阐述了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构建原则、筛选标准、构建过程、指标内容、指标体系意义与特点,指出了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并从指标研发与应用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从而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提升医疗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6.
胸导管损伤结扎后出现乳糜胸、乳糜腹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导管术中损伤较少见,而胸导管损伤结扎后出现所收集范围的组织水肿及乳糜胸、乳糜腹更少见。笔者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 男患,51岁,住院号10718,因右胸闷痛.伴午后发热2周,于2000年4月21日入院。入院查:T38,Bp14.0/10.0。右侧胸廓低,呼吸运动弱,肋骨辐辏。B超、X线及CT检查诊断右后胸腔包裹性积液,心脏及主动脉反位,经过6周治疗不好转,行胸膜剥脱术。术中见胸腔脏器反位,在胸主动脉下段前外侧剥离壁层纤维板时损伤胸导管,见清亮橙黄色淋巴液流出,经分离找到切断的胸导管…  相似文献   
37.
吴芹  张海燕 《河北医学》2001,7(12):1145-1146
胺碘酮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 ,但静脉用药副作用大 ,制剂来源也较困难 ,口服制剂起效缓慢 ,加大剂量增加毒副作用 ,为缩短起效时间又尽量避免增加毒副作用 ,我们采用加大首剂量的负荷疗法 ,加快了起效时间。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采用首剂大剂量疗法的病人 70例 (观察组 )均为 2 0 0 0年4月至 2 0 0 1年 5月住院病人。其中男 46例 ,女 2 4例 ,年龄 31~ 66岁 (平均 48.5岁 )。心律失常类型为 :持续性心房纤颤 32例 ,阵发性或新近发生 (近 2月发生 )的心房纤颤 1 6例 ,室性早搏 1 5例 ,房性早搏 3例 ,房性早搏加室性早搏、交界…  相似文献   
38.
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牙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采用组织块原代培养方法体外培养人牙髓组织。原代培养组织块在接种后 7~ 1 0d开始长出细胞 ,培养约 30d ,细胞形成单层汇合后进行传代培养。传代至第 5代测定细胞生物学特征及来源。结果 :培养人牙髓细胞呈成纤维样 ,抗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 ;细胞内碱性磷酸酶 (ALP)阳性 ,细胞内ALP总活性随培养天数的增加逐渐增高 ;细胞Ⅰ型胶原、FN染色阳性 ;第 5代细胞培养至第 1 1天发现细胞生长成结节状 ,分泌网形胶原样物质 ,在其表面出现结晶样钙化小点 ,经VonKossa染色 ,呈阳性。实验证明 ,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为来源中胚层的成纤维样细胞 ,可分泌ALP、Ⅰ型胶原及FN ,在体外可发生矿化 ,是深入探讨牙髓生理及矿化机制的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39.
出生队列是研究生命早期暴露对健康结局影响的重要工具, 但目前缺乏有力支撑孕前暴露特别是父系暴露对生殖健康和妊娠结局影响研究的大型队列平台。重庆市孕前生殖健康与出生结局队列研究是起始于孕前阶段, 同等关注男女双方的环境、心理、行为等暴露因素对生殖健康和不良妊娠结局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项目于2019年正式启动, 计划招募有生育意愿的育龄夫妇20 800人。通过随访, 调查志愿者2年内是否自然受孕。对进入妊娠期的女性志愿者, 在孕早、中、晚期进一步随访, 并对分娩的子代随访至2岁, 监测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神经功能发育障碍等结局发生情况。各阶段分别采集相应的数据信息和生物样本, 包括精液、外周血、尿液、胎盘、脐带、脐带血、口腔拭子等。截至2022年1月, 已纳入志愿者8 698人, 分布于重庆市所有38个区/县。本队列建设目标是成为涵盖父母双方的前瞻性大样本孕前出生队列, 将以独特的设计和更加全面的视角阐明全生育周期特别是孕前期暴露因素对生殖健康和不良出生结局的影响及机制。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激活的机制.方法将大鼠肾脏系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高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系膜细胞ERK活性的影响.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模型,于2周时处死大鼠,取肾进行ERK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中,ERK定位于胞浆,当AngⅡ和高糖作用于系膜细胞后,可使ERK从胞浆转移至胞核.糖尿病大鼠肾小球ERK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强(P<0.05).结论高糖和AngⅡ可激活系膜细胞ERK,ERK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关健词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糖尿病肾病;高糖;血管紧张素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