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7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2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1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17篇 |
内科学 | 99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3篇 |
特种医学 | 28篇 |
外科学 | 252篇 |
综合类 | 286篇 |
预防医学 | 70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33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95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78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7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研究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时心肌内心电图的表现,探讨心肌内心电图(IMEG)各种数据监测急性排斥反应(AR)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次心脏移植后心肌活检结果,与同期描记的心肌内心电图数据。对移植物发生Ⅱ级(含)以上排斥反应时的心肌内心电图,分析其心率、心肌阻抗、QRS波幅、心室除极反应时间及心室除极反应T波降支最大斜率数据,并与其基础数据分析比较,判断排斥反应发生心肌内心电图的的表现,计算其变化率及在最佳诊断分割点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回顾性分析各指标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绘制ROC曲线,检验诊断可靠性及因此可能避免的心肌活检次数和漏诊率。结果:Ⅱ级(含)以上排斥反应发生时,心肌内心电图的心率诊断的最佳分割点为+10%,其敏感度为82.8%,特异性为87.0%;心肌阻抗的诊断的最佳分割点为+15%,其敏感度为78.1%,特异性为96.1.%;QRS波幅诊断的最佳分割点为+15%,其敏感度为81.2%,特异性为92.2%;心室除极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心室除极反应T波降支最大斜率降低10%为限,其诊断敏感度为84.3%,特异性为84.4%。如以4项指标联合诊断排斥反应,回顾性分析诊断敏感度可达95.3%,特异性为96.1%,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7(95%CI为0.8132~0.9924)。采用心肌内心电图联合诊断可以避免52.5%心肌活检数量,将出现4.7%的漏诊率。采用IMEG监测AR的患者较未采用的患者,预计5年生存率高。结论:IMEG某些指标数据有较好的诊断排斥反应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联合诊断将更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并可以减少心肌活检的次数,但也存在漏诊。连续的IMEG监测可以做为心脏移植后无创的、方便的及长期的排斥反应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972.
目的:该研究旨在验证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 NAVA)这一新的辅助通气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的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并比较NAVA和传统的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在氧合功能和气体交换能力上的差异。方法:21例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手术后患儿平均年龄(2.9±2.1)月,平均体重(4.2±1.4)kg,分别先后随机接受PSV和NAVA辅助通气60 min,比较两种模式通气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和氧合功能。结果:21例患儿中3例因双侧膈肌麻痹,无膈肌电活动(EAdi)信号不能转换为NAVA模式而退出研究,另外18例PSV和NAVA模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NAVA模式时PaO2/FiO2比值略高于PSV,但差异尚无显著性意义(P>0.05),PaCO2在二种模式中无明显差别,但NAVA模式此时的PIP和EAdi却低于PSV模式(P<0.05)。拔管后需要再次插管或无创通气的患儿EAdi信号明显高于顺利脱机者 (30.0±8.4 μV vs 11.1±3.6 μV; P<0.01)。结论:该研究是国内最早关于NAVA通气模式在婴幼儿中应用的研究,NAVA与传统PSV相比在血流动力学上具有同样的安全性,且能够以较PSV更低的气道压力实现与PSV同样的气体交换,可以减少肺损伤的发生,拔管后EAdi信号的监测可以作为再插管或无创通气的预警指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6):433-436] 相似文献
973.
剖宫产对新生儿出生后3d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定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剖宫产对新生儿出生后3 d内肠道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 以83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为配方奶喂养,分为剖宫产组(n=44),自然分娩组(n=39).采集生出后3 d内每天的粪便标本,通过real-time PCR技术对新生儿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日龄1、2、3 d剖宫产组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数量的对数值(lg copies/g)分别为5.65±0.64、6.36±1.00、6.69±1.06,自然分娩组分别为5.69±0.75、7.19±1.15、7.49±1.29;日龄1、2、3 d剖宫产组粪便标本中乳酸杆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4.66±0.73、4.71 相似文献
974.
扩髓交锁髓内钉在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98年5月~2003年8月对未累及踝关节的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28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75.
颈腰综合征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颈腰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特别是手术次序和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近5年来住院治疗的 4 8例颈腰综合征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种原因所致的颈腰椎管狭窄征是本病的基础。采取手术疗法 2 5例 ,其中颈前路和颈后路手术共 33例次、腰后路 18例。结论 重视颈腰综合征是避免漏诊误诊的关键。症状轻的早期病例以系统非手术疗法为主。拟定手术者以处理颈段为先 ,特殊情况下也可首先处理症状十分严重的腰段。术式应根据颈、腰各段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976.
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5年6月~2002年1月,采用T形外固定架、异形钢板、双钢板、95°角翼钢板及带锁髓内钉治疗未波及胫骨平台的胫骨近侧于骺端骨折69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9例,男51例,女18例。右侧42例,左侧27例,年龄20~65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交 相似文献
977.
张海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2):147-148
自 1995年 8月~ 2 0 0 1年 1月我们应用 95°和 130°角钢板共治疗老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6 2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2例 ,男 49例 ,女 13例 ,年龄 5 8~82岁 ,平均 6 8岁。左侧 40例 ,右侧 2 2例。致伤原因 :滑跌伤 2 6例、坠落伤 2 1例、交通事故伤 15例 ,均为新鲜骨折。顺转子间型 46例 ,反转子间型 16例。合并小转子部骨折共计 2 4例。合并症 :高血压病 15例次 ,脑血管病后遗症10例次 ,冠心病 8例次 ,糖尿病 5例次 ,前列腺肥大 5例次 ,慢性支气管炎 3例次 ,慢性泌尿系感染 2例次。1 2 手术要点 采用… 相似文献
978.
979.
股骨上段复杂骨折内固定方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股骨上段复杂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方法。[方法]治疗52例(54肢)股骨上段复杂骨折,均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成人骨折32例(34肢)和130°角钢板治疗儿童骨折20例。闭合性骨折36肢,开放性骨折18肢。采用自体髂骨植骨5肢和同种异体骨植骨10肢。[结果]术后随访9~40个月,平均16个月。无伤口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成人和儿童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6.8个月和6.5个月。远期疗效按马元璋标准评定,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4%。[结论]根据患者年龄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和术中精确的复位对提高股骨上段复杂骨折的疗效十分重要。交锁髓内钉用于成人和130°角钢板用于儿童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80.
切眉和去眶脂或矫正泪腺脱垂联合整形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切眉同时去除眶隔脂肪或矫正泪腺脱垂的一种联合整形术。方法 通过切眉切口入路同时去除眶隔脂肪和(或)矫正泪腺脱垂。结果 本组共383例患者,其中切眉同时去除眶隔脂肪364例,矫正泪腺脱垂11例,去除眶隔脂肪和矫正泪腺脱垂8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全部病例均取得满意效果。其中19例患者经二次手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此术式可一次性达到矫正眉形不佳、上睑臃肿和上睑皮肤松弛,而且鱼尾纹及额纹也得到有效改善。具有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简单易行的特点,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