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3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63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38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354篇
内科学   292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499篇
综合类   832篇
预防医学   238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366篇
  9篇
中国医学   255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前疫苗产业链中新产品层出不穷,加之疫苗接种针次数量的逐年增加,疫苗接种后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风险提高.在山东疫苗事件发生以后,公众和社会愈发关注疫苗使用的安全性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情况,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预防接种,进一步规范并强化了AEFI监测处置和疫苗安全性评价工作[1-3].为今后更加规范地开展全区范围内的AEFI监测处置工作,有效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相关薄弱环节,为改进疫苗品质、保障接种安全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4],金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5-2016年度开展了AEFI监测处置工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对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6月于医院接受诊治的疑似存在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真菌感染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普通细菌感染患者和无肺部感染患者各40例,分别设为细菌感染组和无感染组。观察和记录患者CT的影像学特征,分析患者真菌感染的类型、感染疾病及相关感染因素和详细记录检测到的1,3-β-D-葡聚糖水平。结果 12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经真菌培养后其真菌阳性率为100.00%,共分离真菌128株,其中白假丝酵母86株占67.19%,光滑假丝酵母19株占14.84%;12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基础疾病主要以慢性心血管疾病为主;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长期使用激素药物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P0.001);真菌感染组患者肺泡灌洗液和血浆中的1,3-β-D-葡聚糖水平分别为(589.23±312.42)ng/L和(356.45±231.24)ng/L均高于细菌感染组(121.36±57.39)ng/L、(74.23±43.28)ng/L和无感染组(P0.001);CT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阳性率为69.53%,利用肺泡灌洗液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阳性率为87.50%,而结合两组方法则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阳性率高达96.88%,结合两组方法优于单独方法(P0.001)。结论引起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和类型呈现多种多样,而利用CT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对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
骨缺损修复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通过引导性骨再生和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研究长骨骨缺损的修复机制。方法实验组在几丁质纤维载体上增殖21d的新生兔关节-干骺端复合物的软骨细胞(含载体)被装入硅胶管内,移植到成年兔桡骨干1cm的缺损上,对照组骨缺损处仅套接空套管。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时3例移植的软骨细胞在骨缺损内均形成软骨样组织,术后16周时9例中仅2例缺损愈合。对照组术后16周时9例(空套管)均骨性愈合。新生兔四肢关节-干骺端软骨细胞移植到同种成年兔桡骨缺损区后未修复骨缺损,未再现软骨内化骨过程。同时移植物可能因为占据空间、防止骨髓的成骨成分进入等原因中断了骨缺损修复过程。结论骨缺损的修复可能是先由骨膜增生形成成骨空间,然后由骨髓成分成骨,也就是一个在骨膜保护下的骨髓作用为主的天然的引导性骨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94.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少见的外科急腹症,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临床易延误诊治,常因误诊,术中多己发生肠缺血坏死,病死率70%~100%.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16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5.
本文基于执业医师考试管理较为成熟,其管理依据为《执业医师法》体系较为完善的原因.两者同属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对比研究、探讨当前执业药师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不同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0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采用不同吻合技术进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其中30例患者采用双吻合器技术为A组,30例患者使用人工吻合技术为B组,30例患者采用肛门脱出技术为C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90例患者经过手术后均无需转入开腹术,各组手术指标中,除术中出血量存在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B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吻合器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而掌握不同的吻合技术可以提高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保肛率,因此,应该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适合的吻合技术。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妇科乳杆菌联合使用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旨在使医师更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使用药品。方法抽取医院门诊2012年6~8月使用乳杆菌活菌胶囊的处方共667例,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667例处方中单用乳杆菌活菌胶囊211例,联合其他药物使用456例。不合理处方177例,占26.5%,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115例,无适应证用药62例。结论乳杆菌活菌胶囊与外用洗剂(阴道冲洗)及口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应加强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8.
小鼠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鼠肝癌树突状细胞(D C)融合瘤苗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用聚乙二醇(P E G)法制备小鼠肝癌D C融合瘤苗;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细胞表型特征;体内预防试验观察融合瘤苗免疫小鼠抵抗肿瘤攻击能力,乳酸脱氢酶(L D H)法检测其诱导的杀伤性T淋巴细胞活性;体内治疗试验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期及肿瘤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表达。 结果 小鼠肝癌D C融合瘤苗具备D C及肝癌细胞表型特征,能抵抗H 22小鼠肝癌细胞的攻击及诱导较强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DC/H22、DC H22、DC、H22各组CTL活性(A值)分别为0.624±0.014、0.330±0.014、0.262±0.019、0.246±0.017,F=65.46,P<0.01,能显著促进肿瘤组织中TNF-α、IFN—γ表达(F值分别为47.84、37.23,P值均<0.01)及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x2=18.45,P<0.01)。 结论 小鼠肝癌DC融合瘤苗能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在预防和治疗肝癌的复发及转移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开胸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肺动脉瓣的可行性以及6个月的实验效果.方法 以新鲜的羊心包为材料,给予0.6%戊二醛浸泡36 h后缝合在瓣膜环上,并将其固定在镍钛记忆合金自膨胀支架上,制成带瓣膜肺动脉支架.选择体重为(23.5±3.1)kg的健康羊,通过开胸穿刺右心室前壁,将带瓣膜支架经导管植入至肺动脉瓣处,置换自身肺动脉瓣膜,随访6个月,观察实验效果.结果 1只羊术后4个月死于肺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4只羊随访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右心室以及肺动脉瓣上造影证实支架的位置及瓣膜功能良好,64排CT检查发现支架无移位.结论 开胸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肺动脉瓣方法可行,随访6个月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0.
抗心磷脂抗体(ACA)是一种自身抗体,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文献报道该抗体与多器官的复发性动静脉血栓形成、反复自然流产及宫内死胎等关系密切[1];能导致动脉内皮细胞病变而引起冠状动脉(冠脉)闭塞[2]。目前,国内外有关冠心病(CHD)患者的ACA血清学检测报道不多,且检测结果存在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