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目的 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0年1月一2011年9月31例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31例肺曲霉菌病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22.6%,其中3例出血,2例肺漏气时间延长(>7 d),2例肺不张伴肺炎;术后随访28例,随访时间为3~141个月,除1例术后考虑肺曲霉菌病复发可能,其余患者无咯血或咳血痰.结论 外科手术是肺曲霉菌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根据病灶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EML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组织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情况,DNA扩增后直接测序法检测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K-Ras的突变情况,并分析该亚型肺癌患者培美曲塞的疗效。结果 13例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患者均为腺癌,男性5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48岁,4例有吸烟史。10例NSCLC组织为腺泡样结构,其中6例伴有胞内或胞外黏液;所有患者均未检出EGFR和K-Ras基因突变,3例TS高表达,10例TS低表达;7例曾接受培美曲塞化疗方案,疾病控制率为85.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5个月。结论 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多见于不吸烟的年轻女性腺癌患者,多为伴有黏液产生的腺泡样结构,不同时合并EGFR和K-Ras突变,组织中TS低表达,大部分对培美曲塞化疗较敏感。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孤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对某孤儿学校1~6年级孤儿学生进行施测,分析了心理健康各维度在孤儿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结果:孤儿的心理健康各维度在性别(F=3.42,P0.01)和年级(F=3.30,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习障碍(F=13.007,P0.001)和品德缺陷(F=15.75,P0.01)上孤儿学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学习障碍(F=3.713,P0.01)、性格缺陷(F=3.98,P0.01)、社会适应障碍(F=2.32,P0.05)、不良习惯(F=3.39,P0.01)、行为障碍(F=9.55,P0.01)和特种障碍(F=3.69,P0.01)上孤儿学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孤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且在各维度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夏枯草水提取液(PVAE)对实验性自身免疫甲状腺炎(EAT)大鼠炎症及Th1/Th2细胞的干预效果。 方法 提取PVAE。Lewis大鼠分5组:正常对照(C)组、EAT模型对照(M)组、PVAE预防性治疗(P)组、PVAE低剂量治疗(TL)组和PVAE高剂量治疗(TH)组。试验后取大鼠甲状腺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抗体(TgAb和TPOAb),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因子(IFN-γ、IL-4、IL-12和IL-10)水平。 结果 ①各EAT组血浆TSH、TgAb和TPOAb水平均较C组升高,P组TPOAb低于M组(P=0.037)。②EAT大鼠Th1类及Th2类表达上调,PVAE干预Th1类上调较M组低,而Th2类较M组高,Th1/Th2比值低于M组。其中IL-12表达和IL-12/IL-10,P组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组IL-12水平也低于M组(P=0.018);IL-4水平TH组高于M组(P=0.012);TH组IFN-γ/IL-4低于M组(P=0.018)。③TPOAb、IL-10和TgAb依次对TSH有显著性影响(R2=0.868,F=191.389,P<0.001)。 结论 PVAE干预可能通过下调EAT大鼠TPOAb、减轻Th1类上调及下调Th1/Th2比值来减轻自身免疫甲状腺炎。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杭州市居民代谢综合征(MS)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5年调查了杭州市20~79岁城乡常住居民1452人。 结果杭州市居民MS的患病率为8.68%,标化率为6.70%,增龄趋势明显,40岁起患病率明显升高,男女性别间、城乡之间患病无差异。MS家族聚集趋势明显(Fisher 确切概率IP/I=0.0244),随体力活动频次和强度增加患病率有下降的趋势(I/Isup2/sup=6.2956, I/Isup2/sup=6.6692, IP/I0.05)。人群MS的知晓率很低(3.65%)。结论MS已成为威胁本地区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和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综合性防治。  相似文献   
47.
目的/意义 挖掘在线医院的医疗特色对在线医疗推荐具有重要作用。当前,虽然部分在线医院具备特色标注功能,但只能实现医院内部特色提示,无法从全局角度衡量不同医院之间的特色差异。方法/过程 提出一种基于在线医院问诊文本的医院特色识别模型(hospital special medical based LDA, HSM_LDA)。该模型以医院ID为文本划分依据,将语料库中的“文本-词汇”矩阵转换成“医院-词汇”矩阵,联合建模医院、主题、词汇3个变量,生成“医院-主题”(E)和“主题-词汇”(F)两个分布。最终结合E和F两个分布识别出每个医院的医疗特色。结果/结论 以“好大夫在线”平台中的医院问诊文本作为实验数据集,运用HSM_LDA模型进行特色挖掘分析,识别精度为87%,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四物汤(Siwu tang,SWT)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大鼠动情周期、卵巢形态学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雌性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WT低剂量组、SWT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5只.除对照组外,各实验...  相似文献   
49.
摘要:目的 通过评估经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肺部感染尤其是重症肺炎的患者呼吸道管理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的375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时间将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入院的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病情接受经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气管插管(包括无创/有创气管切开)人数比例以及预后转归。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重症肺炎患者中评估接受经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重症肺炎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高,预后较对照组好,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与未使用HFNC治疗的患者比较,发现接受HFNC的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更好,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使用HFNC治疗后,重症肺炎患者的多个指标如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氧分压均有显著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近年来,我院感染科收治患者的肺部感染患者人数越来越多,重症化比例也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医院的管理、医生的诊疗、护士的护理到位,使整体肺部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数、预后转归与既往病情较轻的时候并无差异。同时,接受HFNC的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明显好转,表明HFNC对改善肺部感染患者预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0.
目的:运用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测量十二正经原穴在各证型失眠患者中的热敏状态及经络虚实变化,探究原穴在失眠证型辨识中的应用。方法:对符合原发性失眠标准的72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测定其十二经原穴的测量值、中位数、热敏系数及不均衡点出现率,归纳总结其阳性穴位点,探究不同证型经络虚实的改变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的失眠患者中证型分布以心脾两虚为主,肝火扰心次之。测量值方面,心脾两虚证与肝火扰心证患者的原穴在合谷、神门、大陵、太溪、京骨及冲阳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型测量值的平均水平均高于肝火扰心型;热敏系数方面,两组的热敏系数在合谷、神门、大陵、太溪、太冲及冲阳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合谷、神门、大陵、太溪及冲阳穴热敏系数的平均水平高于肝火扰心证,肝火扰心证失眠患者在太冲穴的热敏系数高于心脾两虚证;不均衡点出现率方面,两证型在腕骨、阳池、神门及冲阳穴的不均衡穴点出现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络的虚实改变上,心脾两虚证经络改变以虚寒为主,肝火扰心证以实热为主。结论:原穴的热敏状态可为探察经络虚实改变、辨别失眠证型及指导治疗选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