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16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分析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一体化分析数据库(TCMSP)中分别查询黄芪-熟地黄药对中所包含的有效化学成分;利用PubChem数据库查找黄芪-熟地黄中所筛化合物的结构式以及该化合物的SMILES,再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DrugBank数据库预测其靶点;通过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挖掘并筛选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评分高的作用靶点,并构建“黄芪-熟地黄”所作用的蛋白/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网络图、化合物与靶点相互作用的网络图以及药物-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对“黄芪-熟地黄”药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经过TCMSP数据库药物代谢动力学筛选得到“黄芪-熟地黄”药对活性成分20个,活性成分靶点651个;作用于糖尿病肾病的靶点139个;通过GO分析得到50个生物学过程、33个细胞组成和35个分子功能;经KEGG分析得到30条信号通路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诊断为ACS并成功完成PCI术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108例)和替格瑞洛组(72例),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600mg负荷剂量,继以75mg/d)和阿司匹林100mg/d,替格瑞洛组口服替格瑞洛(180mg负荷剂量,继以90mg/次,2次/d)和阿司匹林100mg/d。采用光学比浊法(LTA)测定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观察6个月内的心脏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而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的发生率稍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替格瑞洛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格瑞洛可以进一步降低PCI术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但药物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个性化精准康复诊疗策略治疗先天性并指畸形术后继发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中、环指并指畸形分离术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对照组应用传统康复手段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个性化精准康复诊疗策略进行干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治疗12周后,分别对比两组患儿的瘢痕情况、指蹼爬移情况、关节活动度、手功能、患儿家长满意度,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瘢痕情况、指蹼爬移情况、关节活动度、手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精准康复诊疗策略能够对并指术后继发畸形起到显著改善作用,明显改善患儿的瘢痕情况、指蹼爬移情况、关节活动度、手功能等,同时大幅度提升术后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 :进一步探索肿瘤相关基因磷脂酶Cδ1(phospholipase Cδ1,PLCD1)对胰腺癌细胞系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和潜在分子行为机制。方法:用脂质体法将pcDNA3.1-PLCD1质粒转入肿瘤,同时设立空载体组;综合利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验证PLCD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研究其潜在机制。结果:瞬时转染过表达质粒后的胰腺癌细胞CAPAN-1和BXPC-3中,PLCD1表达明显提高(P<0.05);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高表达的PLCD1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速度(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运动、侵袭及迁移能力下降(P<0.05)。Western blot实验发现,MAPK/ERK通路中磷酸化的ERK 1/2,间质细胞标志分子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受抑制(P<0.05),同时上皮细胞标志分子E-cadherin表达上调(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PLCD1可能通过抑制MAPK/ERK通路来抑制上皮间... 相似文献
27.
Le Fort Ⅲ型截骨中位牵引矫正面中份发育不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索使用中份骨骼均衡前移的牵引技术,以矫正面中份后缩畸形。方法牵引系统由面弓、牙科正畸用的橡皮圈和经鼻孔插入的骨内承力牵引装置组成。对18岁以上的严重面中份发育不全畸形的患者3例,行Le Fort Ⅲ型截骨。显露两侧梨状孔缘,用粗裂钻在梨状孔的外下缘外侧约8mm处钻孔,斜向穿过上颌窦前壁和鼻腔侧壁的骨质达下鼻道。经双侧鼻孔引入骨内承力牵引装置的挂钩,将挂钩插入梨状孔缘的骨孔内。手术后第3天用连接于面弓和骨牵引钩的正畸橡皮圈进行牵引。结果患者面容和咬合关系完全恢复正常,面部上、中、下各部的前后关系协调,鼻梁及鼻下部挺拔。结论Le Fort Ⅲ型截骨后弹力牵引能够有效地矫正严重面中份发育不全畸形。新的牵引技术牵引力点适中,能够使面中份骨骼平衡前移;避免对牙齿牵拉所造成的不利改变;利用鼻孔的自然结构,不留可见瘢痕。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视神经管减压术与单纯激素冲击疗法在治疗视神经管骨折上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8月至2014年6月经CT证实的视神经管骨折患者共51例(51只眼),其中24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27例行大剂量激素冲洗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患者术后7 d视力提高者10例,有效率42%,单纯激素冲击组患者甲强龙500 mg冲击3 d,减量至300 mg冲击3 d,再改成口服强的松片(每公斤体重0.8 mg),逐渐减量,冲击治疗开始至第7天,视力提高者9例,有效率33%,两个治疗组对比,(P =0.539>0.05)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神经减压术与单纯激素冲击治疗对视神经管骨折患者的视力预后在一定时间段内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9.
一种通用型重组2型腺伴随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外源基因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野生型2型人腺伴随病毒(AAV-2)基因组载体pSSV9-int^-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携带和表达真核基因的基础AAV载体pSSV9/MulV-neosv,表达了neo基因,并采用该载体组建了携带人白细胞介素-2cDNA的重组AAV载体pSSV9/MulV-neosv-IL2,转染A549细胞后表达了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为应用腺伴随病毒作基国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脐灸疗法对应激模型大鼠恐惧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不同脑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脐灸改善恐惧样行为的潜在机制。方法:从50只Wistar雄性大鼠中选取4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脐灸组,每组15只,剩余5只作为电击鼠制备模型。模型组和脐灸组均采用旁观电击法制备恐惧应激模型,脐灸组于造模结束后开始脐灸干预,于“神阙”行隔姜灸,每次灸2壮,每次20 min,每天1次,持续21 d。造模后、干预后进行旷场实验评价大鼠恐惧状态;干预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场景恐惧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恐惧状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前额叶皮质、下丘脑NE、DA、5-H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活动评分、垂直活动评分降低(P<0.01),大便粒数增加(P<0.01),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进入目标象限次数减少(P<0.01),冻结时间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脐灸组大鼠水平活动评分、垂直活动评分升高(P<0.05),大便粒数减少(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