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9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94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579篇
预防医学   152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289篇
  1篇
中国医学   247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其受体融合素即CXCR4的表达情况,研究LSCC中SDF-1与CXCR4表达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LSCC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SDF-1及CXCR4在LS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喉黏膜及颈部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运用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DF-1及CXCR4在L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与正常组(P<0.01);SDF-1及CXCR4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临床分期(P<0.01)和病理分级(P<0.05)有相关性;SDF-1及CXCR4在阳性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率均高于阴性淋巴结组织(P<0.01);LSCC中SDF-1与CXCR4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DF-1及CX-CR4蛋白在喉癌组织及阳性淋巴结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相关性,提示二者可能与LSCC的浸润及转移有关,并且在LSCC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张兰  邹晓宁  姜维娜  杨斌婕  樊程程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6):1196-1198,1441,144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含碘中药(海藻、昆布)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大鼠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组织超微结构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筛选中药复方中含碘中药的最佳剂量。方法:选用普通级SD雌性大鼠75只,取15只为正常组,其余60只进行造模,造模完成后分成4组:模型组、含碘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实验结束称取各组大鼠体重,取大鼠双侧甲状腺,计算每100g大鼠体重的甲状腺mg数,作为甲状腺的重量指数(mg/100g);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抗体水平;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含碘中药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甲状腺重量指数明显降低(P0.01),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均降低(P0.01);治疗组组间比较,高、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高、中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治疗组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结论:含碘中药复方具有缓解AIT大鼠甲状腺肿,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减轻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的作用;含碘中药海藻、昆布的最佳剂量为20~30g。  相似文献   
993.
张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072-2073
目的:探讨术前用米非司酮对依沙吖啶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影响,以减少引产并发症。方法:将100例要求中期妊娠引产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口服米非司酮50mg,q12h×3次,第三日行依沙吖啶引产术。对照组50例,单纯用依沙吖啶引产。结果:米非司酮对宮颈的质地、颈管长度和宫口位置有明显的作用,对宮颈有软化和扩张的作用;米非司酮组平均引产时间(注药至宫缩时间)为(30.80±7.55)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米非司酮组在引产后1h出血量(60±48.3)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米非司酮作为依沙吖啶中期妊娠引产的术前用药,能明显提高引产的有效性,减少引产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94.
TORCH因子是出生缺陷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当孕妇本人被感染后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造成胎儿畸形,死胎或新生儿先天缺陷.笔者对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昆明地区4857例门诊病人进行TORCH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95.
成人型多囊肾病(Adult polycystic kidney dicease,APKD)是人类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是8%~10%终末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已知有3个基因的突变可导致APKD,其中PKD1和PKD2已被克隆和测序[1、2] ,PKD3也已定位[3].85%APKD是因PKD1基因突变所致,国外已发现近50种不同的突变方式[4].国内朱世乐等曾用与PKD1位点紧密连锁的微卫星DNA遗传标记,对中国人APKD家系成员作了单倍体型分析[5].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 筛选分析了中国人APKD病人PKD1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996.
997.
张兰  张慧  吴伟明  崔虓  汪小珍  王军  应义 《海峡药学》2008,20(12):188-189
本文通过阐述我院药师在儿童神经内科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经验和体会,促进临床药学工作者对药学服务的交流。为制定药师下临床的制度和规范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98.
999.
通过在眼科教学中根据医生层次,因人施教,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现场录制手术过程,助手撰写手术志,了解低年资医生掌握手术的程度及不足之处,及时指导,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和眼科医生掌握手术的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基础知识的日新月异、全民素质的提高,患者对医生期望值也不断增高.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这使高等医学教育遇到一个极大的挑战,就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与无限的知识增长之间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合社会需要的新型口腔医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