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药物,主要分为3类:第1类含巯基,代表药有卡托普利(captopril)等;第2类含磷酸基,代表药有福辛普利(fosinopril)等;第3类含羧酸基代表药有依那普利(enalapril)、赖诺普利(linsinopril)、苯那普利(benazepril)等"而AT1R(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亚型)拮抗剂由于在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已引起医药界关注,目前已上市药物主要有二苯四咪唑代表药氯沙坦(losartan)、伊贝沙坦(irbesartan)等,非二苯四咪唑代表药依普沙坦(eprosartan),非杂环类代表药缬沙坦(valsartan)等.  相似文献   
52.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个方面 ,即 :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高Hcy血症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的预防与治疗等论述了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的相关研究。同型半胱胺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 ,是蛋氨酸和半胱胺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 ,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53.
张俊芳 《广东药学》2001,11(2):39-42
对β受体阻断剂各分支新药,在临床使用中所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粘膜、消化系统、血糖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处理进行概述,并给予相关的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54.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可降低病死率 ,明显改善心功能 ,提高 3a存活率[1 ] 。本院自 1 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5月共收治AMI 75例 ,应用尿激酶天普洛欣 (UKTP)静脉溶栓治疗 52例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 :①持续胸痛超过 0 .5h ,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 ;②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 ,肢导 >0 .1mV ,胸导 >0 .2mV ;③发病 1 2h以内 ;④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病例排除标准 :① 2周内有活动性出血 (胃肠道溃疡、咯血等 ) ,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 ,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 …  相似文献   
55.
56.
患儿,男,9个月,住院号150882,不规则发烧伴面色苍黄三个月,颈部淋巴结肿大二个月,病后经常腹泄为稀水样便,日2—3次。近一个月来曾按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给予抗炎抗痨药等治疗无效。体检:体温37℃,发育营养中等,皮肤苍黄,散在出血点,无淤斑,全身浅表淋巴结呈黄豆—花生米大小,右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约4×3 cm,质较硬,固定,无压痛。左头顶部有2×1×0.5cm 肿块,波动感,无压痛,睑结膜苍白,双肺散在干罗音,心音有力,心率154次,腹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判读血气分析值正确与否的可行性及心外术后患儿动脉采血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对术后复查的234例次血气标本中怀疑欠准确的16例进行即时的床旁复查.结果:16例中15例确属标本质量不合格,占研究标本总量的7.61%.其中标本稀释8例,占不合格标本的53.33%.结论: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解决临床问题建立在全面掌握病情的基础之上,并且血气分析的准确性需要依靠规范的流程控制.  相似文献   
58.
方炜  张俊芳  岳莉  杨小红  唐超 《检验医学》2009,24(11):849-850
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udrome,HPS)又称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 ℃ ytosis HLH),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组织病理表现嗜血活性而临床表现类似的症候群。HP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是家族性的;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角膜异物外伤后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2例(12只眼)非结核分枝杆萧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经过以及预后情况.主要的实验诊断方法包括角膜病灶刮取物的微生物培养、抗酸染色、聚合酶链式反应、病变角膜的组织病理及电镜检查.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以及角膜移植.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采用算术平均数法计算.结果 本组11例为同一基层医院角膜金属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感染,另1例发生于芦苇刺伤角膜后.较特征性的体征包括角膜基质灰蓝色或灰白色结晶样、多灶性浸润,可伴有溃疡形成、后弹力层放射状改变等.12例微生物培养均为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5例鉴定为龟分枝杆菌脓肿亚型),8例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查7例细菌阳性,3例电镜检查均见吞噬了细长杆状或短粗型的分枝杆菌的门细胞和坏死组织.10例经局部和全身应用多种抗生素(阿米卡星、利福平、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等)以及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2~5个月治愈,2例药物治疗6个月无明显疗效经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治愈.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少见的机会性感染,可在角膜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流行,诊断困难,易被误诊为真菌性角膜炎,可经细菌培养、抗酸染色明确诊断.该病病程长,药物治疗反应慢,大多数患者可经抗生素控制,顽固性病例需角膜移植治愈.  相似文献   
60.
背景 已有研究证实与羊毛甾醇结构相似的三萜类化合物对于全身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近年来发现羊毛甾醇合酶(LSS)及羊毛甾醇对白内障具有治疗作用,但羊毛甾醇及其抑制剂与其他眼病的关系尚不清楚.了解羊毛甾醇在眼组织中的分布有助于阐明其与眼病的关系. 目的 研究正常大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中LSS及羊毛甾醇的表达及分布,为相关眼科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15只,采用戊巴比妥钠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大鼠,立即摘取眼球,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RT)-PCR法检测大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LSS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对LSS在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位;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检测羊毛甾醇在正常大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的含量. 结果 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大鼠视网膜中无LSS蛋白表达,LSS蛋白在晶状体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为0.43±0.05,明显高于角膜组织中的0.25±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5,P<0.01).RT-PCR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中无LSS mRNA表达,大鼠角膜和晶状体组织中LSS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1±0.04,明显高于角膜组织中的0.2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P<0.01).免疫荧光化学法结果表明,LSS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基质和内皮层角膜细胞的细胞质以及晶状体上皮细胞和浅皮质层细胞,而视网膜组织中未检测到LSS表达,且视网膜中LSS与NeuN标记的神经元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标记的Müller细胞无共表达.LC-MS检测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中未检测到羊毛甾醇,大鼠晶状体中含羊毛甾醇为(24.37±2.91) ng/mg,明显高于角膜组织中的(5.31±0.58) n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P<0.01).结论 LSS及羊毛甾醇分布于大鼠角膜各层组织以及晶状体组织中,在视网膜各层组织中均无LSS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