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贾超  翟刚  解聪  张丰菊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309-2311

青光眼滤过术以其良好的控制眼压效果和较少的术后并发症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之一。术后眼压的良好控制均依赖于建立和长期维持有功能的滤过泡。因此对术后滤过泡的形态、演化过程及其与临床功能间关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滤过泡形态方面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2.
共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e,CM)检查是以共焦激光作为光源,进行角膜活体组织学检查,将角膜临床检查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的一项技术。在眼科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角膜病检查方面,更是优越于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检查。无需组织切片、固定和染色就能观察到角膜内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动态变化。CM可以对病变进行确切的深度定位,有利于病变的前后对比。同时其特有的纵向断层扫描,可以对角膜病变实行多层次立体观察,达到类似组织切片效果。CM可以提供多种图像获取模式,如Section模式、Sequence模式、Volume模式等,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动态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3.
波阵面像差在白内障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内障早期患者总高阶像差、各分阶像差的变化、相互间的相关性及其与C6~C27项Zernike系数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白内障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白内障早期患者22例30眼,设为A组。正常对照组24例30眼,设为B组。使用Wavelight波阵面像差仪进行分析得到3至6阶像差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3~RMS6)和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以及C6~C27项Zernike系数。结果①波阵面像差检测结果:A组的RMSh、RMS3~RMS6较B组明显增高,两组各项值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②两组间的相关性:B组中,RMS3~RMS6之间仅表现在RMS4与RMS5(r=0.587,P=0.001)有相关性,以及RMSh与RMS3、RMS4、RMS6(r=0.420~0.723,P<0.05)有相关性;而A组RMSh及RMS3~RMS6彼此间密切相关(r=0.569~0.980,P<0.01)。③两组RMS3~RMS6与C6~C27间的相关性:A组RMS3与C9呈正相关(r=0.421,P=0.020),RMS4与C10~C14无相关性;而B组RMS3与C8呈负相关(r=-0.478,P=0.008),RMS4与C12、C14呈正相关(r=0.641,0.514;P=0.000,0.004)。结论①白内障早期患者的RMSh及RMS3~RMS6均较正常人显著增加,导致视觉质量的下降,可以解释患者的视物模糊等主观症状。②白内障早期患者由于晶状体混浊使得RMSh与RMS3~RMS6及RMS3~RMS6各项之间密切相关,这一点可作为辅助白内障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之一。③白内障早期患者的RMS3与C9呈正相关,RMS4与C10~C14无相关性;而正常人的RMS3与C8呈负相关,RMS4与C12、C14呈正相关,白内障早期患者丧失了原有的相关性而建立了新的相关性,为白内障早期诊断提供了另一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PTK)对角膜浅层病变的疗效。方法 :利用PTK治疗 10例 11眼角膜病患者 ,其中男 4例 4眼 ,女 6例 7眼 ,平均年龄 6 5岁 ,术后随访 18个月。其中大泡性角膜病变 4例 4眼 ,复发性胬肉致角膜云翳 2例 2眼 ,带状角膜变性 1例 2眼 ,颗粒性角膜变性 1例 1眼 ,细菌性角膜炎致角膜云翳 1例 1眼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1例 1眼。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 2行以上者 4例 5眼 ,提高 1行者 2例 2眼。刺激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PTK治疗浅层角膜病变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5.
间接的眶底骨折由于突然眼压升高而造成,又称爆炸性骨折,常累积眶底及内侧眶壁[1].伴有眶内软组织包括下直肌、下斜肌、脂肪、韧带及筋膜等结构陷入骨折部位或脱垂至上颌窦而发生嵌顿,也是眶底爆裂性骨折最重要的特征,现将我院收治单纯爆裂性眶底骨折2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形态欠规则但尚不能诊断圆锥角膜的患眼与角膜形态正常眼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评估综合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诊断对于筛查角膜屈光手术前的早期圆锥角膜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至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屈光中心接受SMILE手术者57例(104只眼)其中男性27例,女性30例,年龄(29.2±4.7)岁。根据Tomey角膜地形图中圆锥角膜严重程度指数(KSI)分为正常组(KSI<15%)35例(65只眼)与欠规则组(KSI≥15%)22例(39只眼)。收集患者的年龄、等效球镜度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裸眼视力。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角膜最薄点中心3 mm区域前后表面曲率半径(ARC和PRC)、角膜最薄点厚度(THP)、角膜扩张综合偏差分析指数(BADD)。使用Corvis ST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BI)、角膜中央厚度(CCT)、非接触生物力学校正眼压(bIOP)、最大形变幅度(DA)、最大反向半径(M)、顶点和1 mm间形变幅度比值(DR)、硬度参数(SPA1)。运用Pentacam与Corvis ST联合诊断系统分析得出断层扫描生物力学指数(TBI)。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各参数及各组1周、1个月、3个月、1年与术前的DA、M、DR、SPA1差值(Δ)进行两组间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间年龄(t=0.20)、CCT(t=1.64)、DA(t=-1.85)、BIOP(t=0.73)、M(t=-0.24)、DR(t=-1.00)、屈光度SE(t=-0.97)与BCVA(t=0.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欠规则组TBI为0.28±0.20、CBI为0.09±0.21、BADD为1.33±0.47,明显高于正常组(t=-2.17,-6.78,-4.37;P<0.05),SPA1明显低于正常组(t=2.58,P=0.011)。正常组TBI为0.05±0.08、CBI为0.01±0.03、BADD为0.92±0.46;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两组裸眼视力(t=-0.31,0.36,0.24,0.63)、屈光度数(t=0.00,-0.22,0.90,0.73)及M(t=-1.80,-1.90,-0.78,-1.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欠规则组DA术后1和3个月均高于正常组(t=-3.13,-3.09;P<0.01),DR术后1周、1个月、1年均高于正常组(t=-2.72,-3.39,-2.51;P<0.05),SPA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均低于正常组(t=2.11,2.73,3.70;P<0.05)。术后1个月ΔDR欠规则组高于正常组(t=-3.01,P=0.003);术后1周、3个月、1年ΔD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1,-1.40,-0.61;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两组ΔDA(t=0.50,-1.10,-0.73,2.12)、ΔM(t=-1.52,-1.41,0.01,-0.79)、ΔSPA1(t=0.89,0.90,1.12,0.9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形态欠规则眼与角膜形态正常眼在SMILE术后1年内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均稳定且无明显差异。综合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对于角膜屈光手术前筛查早期圆锥角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类生物学功能复杂的细胞因子,与很多眼科疾病相关。综述其分子结构、受体和信号传导通路及其生物学功能,着重介绍转化生长因子β与眼病及糖尿病性眼部并发症的关系和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 and Springer databases 1990-01/2006-01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与眼部并发症的文献,检索词"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ophthalmological disease,diabetic complication",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 1990-01/2006-01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转化生长因子β,眼病,糖尿病并发症",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糖尿病性眼部并发症的研究。②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在眼科疾病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56篇相关文献,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①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类人体大多数细胞都能分泌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功能复杂,表现的生物学效应与浓度、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能导致多种组织发生异常改变。②眼部组织包括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睫状体色素上皮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都能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且有其受体表达,与多种眼部疾病有明确关系。③糖尿病是一种累及全身多器官的代谢异常疾病,在眼部主要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白内障等严重致盲性眼病。其病情发生、发展都具有独特特征,发病也可能存在与一般情况不同的机制。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生物学功能复杂,在糖尿病主要致盲眼病(白内障和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特殊的机制。探寻转化生长因子β以及其他具有相似生物学功能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影响,为此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比较在Q值引导及Kappa角调整的准分子切削模式下,机械刀制瓣SBK(OUP-SBK)和飞秒制瓣LASIK(FS-LASIK)2种手术方式对术眼的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43例患者(86眼)根据制瓣方式不同分为2组:SBK组(23例46眼)和FS组(20例40眼),均采用Q值引导及Kappa角调整的准分子切削模式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测量术眼的总高阶像差及各单项高阶像差.应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阶像差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以及2组间的差异.结果 SBK组和FS组的总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均较术前增加(F=14.935、6.498,P<0.01);SBK组C40、C42、C4较术前有增加(F=8.326、3.202、6.195,P<0.01).FS组只有球差C40较术前有增加(F=9.045,P<0.01).2组的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时SBK组和FS组的总高阶像差RMS值(t=0.26、0.88,P>0.05)以及RMS增加量(t=0.74、1.24,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1个月时C44(t=3.08,P<0.0l),在3个月时C4-2(t=-2.34,P<0.05)、C44(t=2.78,P<0.0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Q值引导及Kappa角调整后,SBK和FS制瓣的LASIK手术后术眼总高阶像差均有增加,但高阶像差的增加量两者并无差异,但个别的单项高阶像差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9.
目的在SMILE手术中设计不同目标屈光度手术方案,观察术后的疗效和可预测性,以期为临床合理设计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病例共104例(207眼).人选患者的等效球镜度小于-8.25D,散光度小于-3.25D。根据手术后的目标屈光度分为3组:0D组目标屈光度为0.00D(82眼),术前等效球镜度为(-6.26±1.47)D;+0.25D组目标屈光度为+0.25D(81眼),术前等效球镜度为(-5.62±1.43)D;+0.50D组目标屈光度为+0.50D(44眼),术前等效球镜度为(-4.31±2.75)D。术后1d、7d、1个月和3个月分别检查UCVA、BCVA、屈光状态及残余散光。应用方差分析检验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内屈光状态的稳定性和各组间视力的差异。结果①在术后1d、7d、1个月和3个月3组间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67、0.82、0.62、0.25,P〉0.05)。②0D组、+0.25D组和+0.50D组组内在不同时间点间的等效球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8、1.03、2.18,P〉0.05)。结论SMILE术后随时间推移屈光状态的变化较小,屈光状态和视力的稳定性好,在手术设计时个性化地行0.50D内过矫的设计调整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高度近视眼视觉质量的影响,探讨高度近视优化的手术方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于北京同仁医院行LASIK(LASIK组)和VerisysePIOL(Verisyse组)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各30例(30眼),2组术前等效球镜度分别为(-15.41±4.68)D和(-16.94±5.42)D,应用主观波前像差仪(WFA-1000B)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行波前像差检查,并进行主观评价问卷调查,2组数据之间进行t检验或x。检验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2组问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Vefisyse组占70%(21/30),LASIK组占43%(13/30),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4,P〈0.05)。2组3~7阶各高阶像差及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以LASIK组更为显著,Verisyse术后3阶像差为主导像差,其中水平彗差增加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LASIK术后3阶和4阶像差为主导像差,其中球差和彗差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7.37,P〈0.05);2组之间比较,LASIK组各高阶像差明显高于Verisys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满意度LASIK组为60%,Verisyse组为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2,P〈O.05)。结论虽然PIOL与LASIK矫正高度近视短期随访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从视觉质量角度来看,PIOL术后具有更好的裸眼视力,引起的高阶像差明显低于LASIK,且不存在屈光回退.满意度较高,可作为高度近视优先考虑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