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52例腹腔镜手术的处理过程。结果:852例全部治愈,中转开腹手术15例,手术中转率为1.7%。calot三角粘连严重无法解剖12例,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横结肠ca,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各1例,行腹腔引流75例,占7.9%,仅第1、3例术后有少量胆汁引出,数日后治愈。左肩痛9例,皮下气肿5例,切口感染5例,下肢静脉炎5例,胆囊床积液1例,全组无肝外胆管损伤,腹腔内出血及脏器损伤,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讨论:无论何种并发症的预防,是与术者的局部解剖的认识,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经验,以及适当运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分不开,适时中转手术都是最终确保腹腔镜手术安全,防止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术中体位变化的护理.方法 胸腰椎骨折术中多体位变化护理.结果 能有效预防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3.
通过光镜、嗜银染色及免疫组化对14例食管小细胞癌进行了分析。认为组织学与肺小细胞癌相似;组织起源于食管粘膜的多能干细胞,高高恶性、预后差、,尚需探索有效之综合治疗手术。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白内障混浊程度对相干光断层扫描( OCT)进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厚度测量的影响。方法根据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将核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Ⅱ级核、Ⅲ级核、Ⅳ级核组,每组入选20只眼,分析白内障术前术后RNFL厚度测量值的差异与晶状体密度值的相关性。结果晶状体密度值每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着晶状体核混浊程度加重,晶状体密度值逐渐增加。各组间术后RNFL厚度测量值在上象限、下象限及全周平均值分别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Ⅱ级核组无论上象限、下象限还是全周平均RNFL厚度测量值,手术前后分别对比均无明显差异( P >0.05)。Ⅲ级核组上象限、下象限、全周平均RNFL厚度测量值术前术后分别对比具有差异性( P <0.05),其晶状体密度值与差异值均具有线性正相关(上象限r =0.654, P <0.05,下象限r =0.636, P <0.05,全周平均值r =0.661, P <0.05)。Ⅳ级核组手术前后上象限、全周平均RNFL厚度测量值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1),下象限RNFL厚度测量值同样具有差异性( P<0.05)。晶状体密度值与RNFL术前术后差异值在下象限、全周平均值具有显著线性正相关(下象限r =0.811, P <0.01,全周平均值r =0.777, P <0.01),在上象限具有相关性( r =0.713, P <0.05)。结论当晶状体核混浊达到Ⅲ级以上程度时,OCT测量RNFL厚度结果可能出现误差,不能准确反映RNFL真实厚度。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8例PICC置管患者根据有无实施循证护理分为对照组325例和观察组4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明显减少PICC置管患者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晶状体囊破裂外伤性白内障的最佳手术时机,观察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方法对44例(44眼)合并晶状体囊破裂外伤性白内障,根据患者年龄、外伤性质、损伤范围及炎症程度,选择合适时机行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球破裂、穿孔伤者,首先缝合伤口;晶状体皮质溢出前房引起重度炎症反应或继发青光眼者,立即急诊手术;外伤后虹膜睫状体炎症反应重,先控制炎症,待炎症稳定后手术。44眼均在1个月内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随访1—3个月,矫正视力达0.05—0.08者3眼(6.82%),0.1—0.2者6眼(13.64%),0.3—0.4者14眼(31.82%),0.5—0.8者17眼(38.64%),1.0以上者2眼(4.54%)。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对于晶状体囊破裂白内障获得最佳视力及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在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粒系分化过程中三基序蛋白22(TRIM22)的功能及其与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阐明TRIM22靶向调控eIF4E的机制.方法 体外实验建立NB4细胞诱导分化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TRIM22、eIF4E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并通过电穿孔转染技术敲低或过表达TRIM22后利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对eIF4E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最后利用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验证TRIM22与eIF4E的相互作用.结果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后,TRIM22的mRNA相对表达量由1.01±0.15逐渐升高到30.98±2.79(F=280.700,P=0.000),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由0.22±0.03逐渐升高至0.51±0.05(F=51.430,P=0.000).反之,eIF4E的mRNA相对表达量由1.01±0.09逐渐降低至0.47±0.06(F=20.520,P=0.000),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由0.97±0.02逐渐降低至0.64±0.09(F=14.700,P=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TRIM22过表达后ATRA干预组PE-CD11b表达水平[(78.80±2.00)%]比空载体ATRA干预组[(58.70±2.70)%]和共转染后ATRA干预组[(61.60±3.80)%]均升高(t=9.535,P=0.000;t=8.187,P=0.000).同时,过表达TRIM22基因水平后,eIF4E蛋白水平会反向变化(t=4.985,P=0.007).CO-IP实验验证TRIM22通过结合eIF4E而起作用.结论 TRIM22在NB4细胞粒系定向分化过程中促进细胞分化,并且可通过靶向结合eIF4E抑制其表达而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手术室是为各科病人提供诊断、治疗及紧急抢救的重要科室。护士在日常1作中要接触大量沾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传染物及锐利器械,极易造成损伤及自身感染。针对护士职业危险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对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廖琼  刘翔 《眼科新进展》2004,24(5):364-365
目的 从免疫病理学角度研究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方法 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 4组 ,I、II、III组自手术之日起每日结膜下分别注射IL 1ra 5 0、10 0、2 0 0 μg。IV组 (对照组 )结膜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各实验组IL 1ra和对照组的植片存活时间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L 1ra及对照组角膜移植片中CD4 细胞、CD8 细胞的表达。结果 I、II、III组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 (11.0 0±1 4 6 )、(12 2 3± 1.13)、(13.5 8± 1.0 7)d ,IV组植片存活时间为 (7.85± 1.5 8)d。各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P <0 .0 1)。排斥的角膜植片大量表达CD4 、CD8 细胞 ,IL 1ra明显抑制这 2种细胞的表达。结论 结膜下注射IL 1ra可抑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减轻免疫性炎症反应 ,延长植片存活时间。IL 1ra剂量越大 ,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